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历史教科书中,我知道马尾不凡。 一百多年前的马尾曾经发生过令人屈辱的“中法马江海战”;中国海军渊薮即在马限山下的中国第一所船政学堂;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在马尾分娩出的福建船政局与船政学堂,开教育科技之先河,留下了长长一串足以垂范后世的英名: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 头一回走进仲夏的马尾,犹如走进绿的世界、花  相似文献   

2.
正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现船政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源地、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端、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主题公园包括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马限山公园、罗星  相似文献   

3.
福州船政是在鸦片战争后,我国为增强军力、国力抵御外侮而进行的积极探索。福州船政所创建的船政学堂、马尾船厂以及所培育出来的各类人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船政文化是其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当前实现强国梦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现着民族精神的精华和光彩。古代的海洋文化成了抗敌爱国的缩影;近代的船政文化是爱国精神的象征;现代的红色文化体现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民族气节。这些都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5.
作为船政文化滋养哺育出的学子精英的杰出代表,严复积极开拓创新,在教育理念上坚持与时俱进,采用新式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近代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船政文化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与魅力。研究严复与福州船政文化,弘扬船政精神,将为福州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氛围,更好的发挥福州在海西建设中的中心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时期,这短短的十几年,福建思想界冲破封建束缚而日趋活跃。而作为这些思想的一种载体,近代福建报刊就在这深刻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清末福建报刊的起步福州、厦门为福建最早创办报刊的两个地方。清季光绪二十二(1896年)年间,福州绅士(爱国华侨黄乃裳)“以兴设学堂办报馆,为开通民气之计”,而首创《福报》,标志着近代报刊在福建的兴起。《福报》基本情况为每两天发行一次,每次出版四开两张,以四号铅  相似文献   

7.
朱庆雷 《世纪桥》2009,(9):105-106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文人,但他一生中关注、用心最多的则是教育。他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却又是一个思想开放、“兼综中西”、主张学习西学、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变革中国传统教育的人。他不仅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东游丛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建文化的特殊性展现于福建本土的特色文化,即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福建特色文化传播到台湾以后,在台湾获得了大发展,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其魅力.  相似文献   

9.
<正>1866年12月23日,左宗棠奏请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的船政局正式开工,尔后40年,马尾船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开启了近代中国追寻进步、图强变革的又一创举。马尾船政也因此成为近代中国变革图强的一面旗帜,对近代中国的全面变革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船政,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寻国家强盛而进行努力实践的缩影。在2012年  相似文献   

10.
马尾船政学堂在我国率先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教材和教育文明,开近代教育之先河,船政还派出中国赴欧留学生,他们学成归国报效国家,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马尾船政敢于开放引进的观念与实践,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它们的设立开了科技教育在中国的先河。由于创办这些新式学堂的目的有所不同,因而在这些学堂中开设的课程,即科技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洋务派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有必要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等国学习。这表明洋务派对于科技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近代教会学校对福建女性启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现象中 ,分析教会学校教育对近代福建女性的启蒙和发展 ,以史为鉴 ,总结中国女性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塑造人格 ,利用世界先进文化冲破封建文化的禁锢 ,使中国教育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1840年以来,闽籍翻译人才辈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翻译家屡出不穷.宄其原因,实与林则徐的"放眼看世界"密不可分.深受他影响的沈葆桢倾力经营马尾船政局所属的船政学堂.从船政学堂走向世界的中国留学生如严复、陈季同、马建忠、王寿昌、陈寿彭以及深受船政文化影响的人士如辜鸿铭、林圩、薛绍微等,他们都选择了译介西学入中国或译介中学入西土的途径,自觉地传播中西先进的文明教化,启迪民智.他们不仅为中国译界带来了新局面,更为中目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精神助力.他们在进行垮文化译介交流的工作中,虽然持守中年传统文化本位的立场,但从不排斥西方先进的文明教化.即便时有矫枉过正之处,如辜鸿铭、林纾、严复等反对白话文运动,但总体上看他们是希望中国社会的变革应该稳健有序地进行,因此,他们的矫枉过正也往往是对过于激进的社会变革的反弹.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遗产中的一块瑰宝,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工作者来讲更是一笔宝贵财富。重新发掘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诸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中不仅积极参予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演讲,阐发了较为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因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陈独秀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如所周知,陈独秀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和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但直至中国共产党创建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却是教…  相似文献   

16.
黎烈文,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曾有李维克、林取、达伍、达六、尊塞等多种别名、笔名。近代报刊史上不可多见的活跃人物。他当然不是福建人,却与福建结下了不解之缘:历史上他的家族早与福建发生过联系,其曾祖父任过与福建仅一海之隔,关系密切的台湾台中府知府;其族叔也在福建当过官;那而一再关照过他,对其生活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堂婶黄松,也正是福建泉州人氏。至于黎烈文本人,当他青年时,也曾赴闽生活,在福建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针对毛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给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学习月刊》2011,(20):43-44
近代学者王国维治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涉猎广泛.而且开拓了众多的学科范畴.在中国学术史上堪称开创型大师。比如王国维关于教育宗旨的论述.即“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该论述在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包括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王国维能在学术研究上达到如此广泛而高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19.
西风东渐与近代福建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利用新史料,对近代以来福建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社会观念所产生的变迁及其动力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具有“野蛮”与“文明”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对近代福建社会变迁也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海浩淼,风起涛涌,潮落潮涨。说起中国造船工业由帆篷舟楫到铁甲钢舰的历程,人们自然会论及历史悠久、鼎盛一时的福建船政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值得重视,因而形成一个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集团——洋务派。1866年6月25日,洋务派代表、闽浙总督左宗棠上奏折请求在福州建设厂坞,制造轮船,7月14日,清廷批准了左氏的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