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农民的环境弱势地位与制度的伦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农民由于某些原因成为环境弱势群体,在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良好环境权的享有和生态利益的分配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不仅损害农民的利益,破坏环境公正原则,而且威胁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必须以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道义关怀为基础,寻求更加公正合理的制度设计,保障农民既享有程序意义上的环境公正,也享有实质意义上的环境公正.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小岛屿国家面临着领土被淹没的威胁,例如图瓦卢的大部分领土已被海水淹没。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30年会涌现出大批因气候变暖而流离失所的“环境难民”。然而,“环境难民”并未纳入难民地位公约的保护范围,这些难民将何去何从?谁该为环境难民的现状和未来承担责任?因此,探析环境难民的国际法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密切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关注社会公正,不断发展和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社会公正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其首要价值目标和重要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活动过程。社会公正价值是社会主义思潮、制度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中国人民选择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公正不仅具有深刻的人性基础,而且具有历史的实际内容.一方面,社会公正是发展着的人对于人的发展条件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时处理交往关系的规则与制度的认可;另一方面,社会公正是历史的、具体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衡量社会公正与否要坚持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坚持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主要围绕社会公正的内涵、社会公正的基本内容、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的关系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它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犹为重要.它是当代政府行政的核心理念,而要实现行政公正必须应正确处理社会公正与个人公正,目的公正与手段公正以及实施公正与形式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难民危机是实现良好全球治理必须解决的一个棘手难题,围绕其争论的焦点在于国家对作为共同体外部成员的难民是否负有援助义务。道德分工论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肯定回答。这一解释模式认为,国家体系是出于"使所有人得到保护"这一道德目的而建立的,因而每个国家都负有对世界上所有人的一般性义务,国家体系也就应当对难民的成员资格进行再分配。内在价值和分配正义构成了成员资格再分配的重要标准,前者决定了国家体系应当将难民安置进能接纳其价值导向的国家,后者则意味着无论在技术合理性还是道德合理性层面,对难民成员资格的承认不能破坏接纳国"从一种合理的角度来看符合分配正义"的前提。但是,仅仅考虑保护难民的因事责任并不足以杜绝难民的产生,只有从因果责任出发建立对破坏良序社会者的问责机制,才能真正解决难民危机。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当前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社会公正对解决这场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公正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当前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社会公正对解决这场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以消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为目的,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对社会公正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本文从价值哲学视角对社会公正予以新的阐释,以期在理论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田芸 《学理论》2012,(24):1-3
从遥远的古希腊到今天,“社会公正”不断为人们所追求,但真正实现它却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不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城乡差距扩大就是其重要体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是现阶段亟待破解的难题,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实现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视角出发,对缩小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差距提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正强调在资源环境利益分配方面建立人际间和区域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友好型社会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维护环境公正需要人们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包括强化法规,严厉执法;政府决策,以民为本;生态补偿,区别发展;集体维权,司法救助等。  相似文献   

13.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般说来 ,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们为了生存 ,在劳动生产中相互形成的社会关系。所谓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自然环境本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对休养生息人群的自然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要想使人与自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人既是环境的产物 ,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和索取者。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过程中 ,如果不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不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将会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要理解中国政治的基本走向,前提性问题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说是影响中国政治的最基础性变量.观察中期中国政治走势的“角度”——党的团结、历史遗产、政策议程、决策者集团.建设“公正社会”将是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而支撑“公正社会”的基本点将是不会间断的社会权利建设、以法治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和重新激发社会能量的再分权改革.这些任务的达成将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与效率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两个基本价值维度。市场经济能实现社会的高效率,但不会自发地实现社会的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政府公共性的本质规定。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应建构"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效率,政府权力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社会公正对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和引领功能;另一方面,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为基本依托和重要条件.当前,社会公正视野下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制度不公、社会权利贫困和公共权力腐败.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从保证社会分配的正义、确保社会制度的公正、保障社会权利的平等和实现公共权力的合法等方面变革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行政伦理规范的必要性主要有它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现代公共精神的塑造,有利于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是我国融入世界一体化潮流的要求.其基本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突出公仆精神和以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为价值导向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要革新传统观念、重视改革政府组织、加强制度约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发挥道德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因何而产生?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应当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的功能是不同的,但是近代以来,当人民被确立为国家的主权者后,国家在根本性质上就被认为是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提供社会公正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也是国家应当奉告的基本原则,更应看作是国家存在的核心价值。当前,我国之所以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课题,意味着要再一次刷新国家职能,以使国家的公正价值得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法,内涵非常丰富,但归结到最为根本的一点上,就是要突出社会公正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引导去实现社会公正。也就是说,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始终突出公正的价值导向,一切制度安排和社会治理活动都应突出社会公正的目标,并努力去营建公正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形成是涉及到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但更主要的是由其地缘--自然环境决定的,其特定的地缘--自然环境为古希腊人提供了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生活空间,也影响和制约其社会,£产生活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古希腊人的政治精神和政治制度的设计与选择.本文将从其地缘--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培养的古希腊公民精神、狭小的城邦为古希腊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地理上的可能、发达的奴隶制为古希腊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三个方面来探讨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