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列宁在其晚年思想阶段表现出对文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文化是列宁晚年思考的重心。从逻辑上看,列宁的思想重心经历了从政治到经济最终到文化的改变;从内容上看,关于文化发展方面的内容占据了列宁晚年著作的大量篇幅;从实践上看,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心在于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文章 《前线》2020,(4):26-29
列宁晚年对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即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和进行改革创新,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工作的首位,必须利用好商品经济机制和非公有经济。列宁晚年的这些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成为改革开放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将列宁晚年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从俄国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战略构想和方针政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晚年时期,面临国际国内不利因素,列宁坚持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坚持不断提高人民文化水平,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科学把握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列宁晚年在苏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际进程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新观点,这些观点,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6.
罗锋 《党史文苑》2005,(3):39-41
列宁晚年在苏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际进程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新观点,这些观点,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改革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7.
列宁作为把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第一人,在领导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碰到了与列宁晚年同样的历史难题即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探索、解决这一历...  相似文献   

8.
列宁晚年思想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首先,列宁分析了苏俄面临的国内外危机、回应了人们对十月革命等问题的非议及苏俄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一致的问题。其次,列宁提出了解决对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认识性问题的思路,认为十月革命是社会客观矛盾的解决途径,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最后,列宁针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性问题,提出要"迂回式"地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正>苏俄建立初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改革,集中体现了列宁晚年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新经济政策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工农联盟、无产阶级专政,关照苏俄的实际情况,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引向工业化道路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不囿于前人的“本本”和“原理”,也不固守自己既往的“结论”,而是一再强调“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修正先前的看法,从而使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大,用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集大成之作《论合作社》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列宁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究竟有哪些“看法”和“改变”?列宁为什么必须作这样的改变?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我们对此应如何理解和解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姚燕 《学习导报》2011,(7):57-57
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上旬,病榻之上的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的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一系列深入思考,口述了《日记摘录》、《论我国革命》、《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5篇文章。学界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晚年思想”或“列宁的政治遗嘱”。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就列宁晚年反对官僚主义的理论与与实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以对“文革”的惨痛教训和由此激起的对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反思为发端。在正确认识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特殊贡献的同时,也必须深入分析对他晚年错误的反思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作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两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的形成,都与中国共产党这一反思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反思中,党领导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再认识、再思考,并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新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也作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列宁晚年通过总结6年多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大飞跃与升华。列宁深刻论证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他对社会主义作了深刻再认识;他特别强调探索一条符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他对俄国建设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给代表大会的信》等论文和信件中,提出进行农业合作化、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改革国家机关、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作了崭新的构想。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蓉 《理论学刊》2008,26(5):17-2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如何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和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列宁改变了十月革命前对合作社的思想认识,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化思想运用于俄国农村的社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这表明列宁在晚年终于找到了东方落后国家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列宁探索如何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见本刊2 0 0 0年第 4期所载此文的上半部分 )。这些新思路是留给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其本身的发展历史,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时,要根据经恩格斯晚年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具有一定机械性和片面性的唯物史观看问题。用世界眼光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观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发展。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发展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和原则;发展了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对实现我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的基本原理对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国的分配活动重新进行了伦理评价,肯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肯定采用能实现农民利益的分配形式、肯定按贡献分配。列宁晚年的分配伦理思想对现代有许多启示,包括对待分配问题必须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分配应坚持同个人利益相结合,分配应坚持向劳动者倾斜等。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提出,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前提,建立和加强城乡联系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是农村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的逻辑整体。列宁晚年农村文化思想启示我们,要增强执政党的文化力量,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建立长效的城乡文化互助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