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许多从事基层工作的同志一样,有这样三个问题萦绕于心,难以求解,那就是:为什么现在干部的交通工具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疏远了?为什么干部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为什么群众生活富裕了,对干部的意见反而增多了?  相似文献   

2.
日前,河南一位县委书记针对当地干群关系现状,向该县的干部提出了三问:“为什么干部的交通工具先进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为什么干部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却不会做群众工作了?为什么群众的生活富裕了,对干部的意见反而增多了?”这三个问题提得很好,值得所有的基层干部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基层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些干部觉得自己做的工作都是为了群众,群众却并不领情,因此感到很委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干部在工作中靠主观臆断,将良好的"自我感觉",当作了"群众感受",结果是忽视了民生诉求,所办的好事实事也就差强人意。现代政府的要义首先应当是服务型的政府,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要研究干部形象?为什么干部形象问题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刺激?原因就在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干部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及整个事业的成败。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和外在形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党的形象是同广大党员干部的形象是互相依存、互为表里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5.
吴玲 《民主》2007,(7):44-44
最近,听到一位县委领导在有关干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时下,我们一些基层干部,出现了"信任危机",你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去找某某领导,他们总是说信不过。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群众为什么不信任我们?这说明我们与群众已经疏远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5,(30)
有这么一个干部,8年来,他贪污受贿,生活糜烂,而且胆子越来越大,群众也不断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而他却步步高升,直到败露。对此人的结局,群众感到欣慰,看到中国这块地方究竟不是这种败类可以横行无忌的,但同时也感到困惑和愤慨:为什么他能步步高升?提拔他的人要不要负责任? 群众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向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我们的干部队伍作一个总的估计。从这里那里人们的言谈中,似乎可以得出一个印象,即如今是贪官污吏横行,天下一片漆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印象并不准确,中国还是好人多,好干部多,象张鸣岐、孔繁森那样的优秀干部何止万千!就在最近的洪灾中,就有十余名优秀共产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由共产党员担任的,干部与党紧紧连在一起.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干部的作风如何?在群众心日中,意味着党的威望、党的风气如何,意味着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群众对某些干部作风有意见时就骂共产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改进干部作风,就成为转变党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个政治原则问题.党风的转变,很大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征求对班子的意见,还是征求对班子成员个人的意见, 在一些地方,现在群众的意见是越来越少了。对此,有人 沾沾自喜,以为工作做的不错,但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忧。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工作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群众的意见也一定是有的,群众为什么会“无意见”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怕提了也白提;二怕打击报复;三怕领导对自己有看法。长此以往,群众的意见只有烂在肚子里。由此可见,群众“无意见”正是我们一些干部脱离群众、独断专行、作风不正的表现。我们的事业如果听不到人民的呼声,没有人民的参与和…  相似文献   

9.
江山 《瞭望》1995,(49)
程维高到河北工作五年,九次登上太行山区平山县的西柏坡.一个领导着六千多万人的省委书记,为什么要去一个小山村这么多次?去做什么?记者在西柏坡走村串户,记录下西柏坡干部和群众的心声.临近除夕,西柏坡人没有想到,新上任的代省长程维高,会来给他们拜年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内党外,上上下下,都十分关心。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这一点大家认识都一致。那末,端正党风究竟从何入手呢?加强党性、理想、纪律教育,严肃查处大案要案,高标准搞好整党,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等等,这些都是好主意、好办法。其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特别重要。在这一条中,新干部,即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带头端正党风,以崭新的作风出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面前,尤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干部有一个新作风,这是我们当前端正党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第一,我们的新干部在  相似文献   

11.
徐海东将军遇见老战友都要一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二问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三问生活上和老婆闹离婚没有?这“三问”,既是老将军真诚的心里话,又表明了他对老战友乃至全体干部的殷切期望。虽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很受启迪。现在,大多数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够立身持正,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经得住“三问”的检验。但也确  相似文献   

12.
说“怕”     
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共产党员要“一怕党,二怕群众,三伯民主党派”。且不说伯党、怕群众,只就怕民主党派来说,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又何伯之有呢?但该怕还是要怕的。为什么?还是邓小平同志说得好:“毛主席说,要唱对台戏,唱对台戏比单干好。我们党是执政党,威信很高。我们大量的干部居于领导地  相似文献   

13.
某单位在制定廉政措施时,党委书记提出:下基层住职工招待所,吃职工食堂,每月参加一次基层的业余学习会。这时,有人提出,不要规定得太死,原则上有这么个要求就行了,便于领导灵活掌握。这位书记当时一脸严肃:“在对待群众的感情上,不能讲灵活,群众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关键就怕我们做不到,我们做不到,其他干部就更做不到了!”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恢复的一个优良传统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战争年代,在建国初期,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坚信党,坚决跟党走,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民正是从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行动上看到了党的伟大,看到了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希望所在。无可非议,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曾经发挥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顺利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巨大作用。“跟我来!”“火车跑得  相似文献   

15.
梁妍慧 《求知》2004,(4):6-8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相互关系?二者之间在什么关节点上存在着统一性?实践的探索与理论的深化,使我们认识到,这一关节点和结合部就是党管干部原则的实质与群众公认原则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唐天 《瞭望》1987,(32)
今年二月,邮电部副部长吴基传曾做过一次报告,动员、布置部机关同志对全体司局级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动员之后,人们心中还有种种顾虑。有的司局长担心:下级会不会对自己一笔抹杀,只看缺点不看成绩?有的群众担心:提了意见顶用吗?评议出不称职干部真的能往下调?负责评议工作的组织人事部门也有点担心:群众会不会不敢提意见,或者提出意见偏激,不能全面看待干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的干部经常到群众中间去对话恳谈,讨论改革。这种平等交流深受群众欢迎。但是,有的同志与群众对话,效果却不那么理想,什么原因呢?最近笔者到工厂农村,访问了121名群众,有近70%的人反映,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同志宣传改革,往往有五种话说出来叫人“不好懂”,“不愿懂”。一是说话绕弯子,群众想懂懂不了。少数  相似文献   

18.
黎育 《瞭望》2008,(12)
时下,有的干部对待群众上访是满腔热情接待。然而也有的干部却认为群众上访不光彩、不体面,甚至说成是"闹事"。两种思想、两种态度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先说积极接访。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连续10年主动邀请群众上访,十年来从  相似文献   

19.
刘建利 《各界》2007,(2):92
为什么有人敢以"屈原"注册饲料?为什么素以"礼仪之邦"自称的国人,喜将"礼仪"留在家里,而把"形象"丢在门外、国外,以致要政府出面呼吁、约束?为什么本民族英雄屡遭"恶搞",却对外来的动画、影星折腰?为什么"国学网"门可罗雀,而有人"一脱成名"帖子的点击率却一再攀高?为什么大学生的"新闻"多得可怕,而"母语知识"反少得可怜?为什么宫廷戏、离婚剧敢一窝蜂地挤进电视,而且有人趋之若骛?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建立起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机制,真正激发广大领导干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河北省以建立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为突破口,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效.省委的胆识和决心为什么要搞干部实绩考核?是什么力量推动河北对此率先探索并取得突破?记者在河北采访,寻找的答案是简明而富于逻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