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英国退欧公投的过程及其结果显示了当今英国社会的分化。如何弥合因本次公投而加剧的社会分化,成为脱欧公投后英国政府及主要政党面临的主要政治问题。从欧洲层面上说,遏制民粹主义浪潮、防止英国脱欧公投的消极影响的蔓延将是欧洲面临的最大政治挑战。(一)英国围绕公投的社会分化围绕着公投,脱欧和留欧阵营间的斗争在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不同力量之间激烈进行,到公投最后一刻几近白热化。公投前夕的民调显示留欧派略占优势,但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与此结果相捆绑的"退欧"公投也成为新一届英国政府优先的政治议程。英国国内各政治派别、英国与欧盟机构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都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政治博弈。对于研究欧洲问题的中国学者而言,这既是一个分析英国内政外交和社情民意的绝好案例,也可以借此深入观察其对欧洲一体化未来方向的影响。由于英国"退欧"问题的复杂性,观察者应当以问题导向建立起多重视角。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退欧公投。此次公投的结果是21世纪对英国政治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政治决定之一。此次公投导致英国首相下台、多位政治家辞职,英国所有政党均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也造成英镑大幅度贬值,而且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此次公投对欧洲联盟震动很大,并引起了恐慌,担心其他成员国步英国后尘重新考虑它们与欧盟的关系问题。此次公投是如何发生的?它将以何种方式影响英国、欧盟和整个世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     
正英国全民公投的结果出乎所有精英阶层的意料,此次公投成为冷战后和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及欧洲一体化中的重大事件。毕竟英国不仅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也是军事上的有核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其实,不论英国退欧的过程如何,公投这件事本身就表明了英国社会的撕裂。其背后的问题是:原有体制是否失灵?英国一直是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国家,居然要走到  相似文献   

5.
写在前面 英国全民公投的结果出乎所有精英阶层的意料,此次公投成为冷战后和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及欧洲一体化中的重大事件。毕竟英国不仅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也是军事上的有核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其实,不论英国退欧的过程如何,公投这件事本身就表明了英国社会的撕裂。其背后的问题是:原有体制是否失灵?英国一直是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国家,居然要走到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退欧"公投。此次公投被描述为英国和欧盟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实际工作者、媒体和学术界的专家都断言,此项引人注目的民主决定已经以一种直接的和更加深远的方式给英国和欧盟这两个行为体带来了变化。尽管针对该事件的各种观察、反响和评论不可谓不快,数量也极为丰富,甚至还有一些危言耸听的言论,但是,无论是在欧盟内部还是在欧盟以外,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均须对该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采取一种冷静和具有全局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无论国际组织章程条约是否规定退出机制,成员国的单边退出行为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关切。由《里斯本条约》引进的《欧盟条约》第50条结束了欧盟内部有关退出机制的长期争论,为英国"退欧"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法律依据。因缺乏可资借鉴的先例,英国"退欧"所带来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内无法消除。随着"退欧协定"谈判工作的展开,英国与欧盟早期在谈判路线方面的分歧日渐式微。但从谈判立场和缔约机制的角度来看,双方欲在预设期限内完成"退欧协定"的谈判和缔结工作,仍面临着潜在的法律障碍。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而言,英国"退欧"在近期并不会对欧盟与第三国的条约关系造成重大冲击,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考虑未来与英国重新缔结条约,以避免英国"退欧"后产生的法律真空。  相似文献   

8.
涂东 《欧洲研究》2016,(4):65-78,5-6
欧洲各国政党的对欧立场取决于意识形态和策略两方面。从意识形态视角来看,拥有区域性/少数民族政党和左翼社会民主党双重身份的苏格兰民族党的对欧立场,可以从社会分化理论包含的中心-边缘和阶级(左/右)分化得到解释;从策略视角来看,则取决于特定的国内政治和党派竞争环境。本文详细分析了苏格兰民族党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转变和苏格兰民族党在英国脱欧讨论中的立场取向,并认为,苏格兰民族党在英国公投中的亲欧立场固然基于其意识形态,但更多的还是出于策略的考量。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卡梅伦发表"脱欧"公投演说,英国随之进入"脱欧"时代。尽管脱欧的最终结果仍不明朗,但确定无疑的是,脱欧进程对英国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政党政治也不例外。"脱欧"不仅导致两个主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内部的裂痕进一步加剧,而且造成其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激进化"迹象。与此同时,其他"第三党"的力量则呈现出增长态势,并对两大政党的政策和地位形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英国的政党体制发生了新的演变,或许正在从典型的两党制向更具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可能出现政党的分化组合。但是,目前尚无法确定这究竟是一种长期趋势,还是仅在"脱欧"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初,欧盟25国依据《里斯本条约》规定的"强化合作机制",决定设立欧盟统一专利法院体系。目前,已有14个国家批准《统一专利法院协定》,只待英国、德国批准即可实施。然而,这一进程却因英国"脱欧"公投而变得扑朔迷离,前景不可预测。英国"脱欧"不仅会延迟统一专利法院生效的进程,还削弱了欧盟统一专利法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造成了与欧盟法的冲突。深入分析"脱欧"后英国与欧盟专利的法理纠葛,我们发现,英国"脱欧"以后如想继续留在统一专利体系之中,还面临种种法律障碍。当前,英国需要尽快通过《统一专利法院协定》的相关审批程序,然后极力寻求长期留在统一专利体系中的解决方案。通过寻求合适的"身份",修订国内法,同欧盟各国协商、寻求《统一专利法院协定》修改等措施,英国或将有机会继续参与欧盟统一专利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作为其主要反对声音的疑欧主义也相伴而行,而在欧债危机发生之后,疑欧主义政党更是呈现出日益主流化的倾向。英国公投脱欧所造成的冲击表明,一些强烈的疑欧主义者正向脱欧主义者演变,其对欧洲一体化观念和欧盟治理结构的冲击将是极为深远的。相应地,有关疑欧主义政党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在欧美学界,对疑欧主义政党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苏塞克斯学派"和"北卡罗莱纳学派",当然也有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都为认识疑欧主义政党提供了丰富文献和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为欧洲国家的重要一员,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得极为三心二意。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第二次连任首相后,确定于2016年6月23日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问题进行全民公投。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再次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外学界主要因循解释路径对二者关系中的传统与困境因素展开研究。在困境研究层面,国外学界的研究成果丰硕且具有延续性。在传统研究层面,国外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疑欧主义立场,但对于英欧关系中的亲欧逻辑关注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可更多地着力于这一视角,如英国的欧洲属性以及发展视野下的英国和欧洲身份内涵的界定等。此外,由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困境还体现在制度的差异上,英欧关系研究还可围绕英国的制度文化以及相应的民族精神特质展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利普哈特的经典威斯敏斯特模式为视角,考察脱欧过程中英国政府、议会和政党三者行为模式和权力关系的变化,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对英国政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脱欧过程中,英国政府试图垄断脱欧主导权,甚至阻止议会行使表决权;而政党难以维护党纪,叛党、弃阁以及跨党合作事件频频发生;议长打破传统中立立场,影响脱欧议程;议员们也正在积极攫取议程的设置权。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因为脱欧过程是塑造政府与议会未来权力关系的重要窗口期,必然引发两者激烈的争权;另一方面是因为公投民意和代议制民主互相冲突,决意执行公投民意的政府与代表不同选区利益和立场的议员存在矛盾,政府无法通过政党控制议会。短期来看,政府和议会在是否"硬脱欧"的问题上将爆发激烈冲突,甚至引发宪政危机。长期来看,脱欧将恢复议会立法权的完整性,有可能逆转"入欧"带来的政府与议会相对权力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削弱两党制,使权力向议会和小党派倾斜。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2016年6月23日51.9%的英国选民在公投中支持脱欧,英国有很大可能会退出欧盟,而这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英国脱欧无疑将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其中包括欧盟内力量格局的变化,总体上德国在缩小的欧盟内的领导地位会更加凸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新民周刊》2012,(22):24-25
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似乎仍在眼前。如今,舞台已转到伦敦。那里将会演绎怎样的奥运激情?中美金牌大战将掀起多少风浪?刘翔、孙杨、李娜等"中国龙"、"中国凤"还将续写多少传奇?历史上,英国人曾两次在现代奥运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如今,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徘徊不前的英国经济则热切期待奥运"反哺"。7月27日,口号为"影响一代人"...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结果的公布,人们先是惋惜,然后是无可奈何,继而是对事情的价值判断开始混乱,随它去和叫好的声音开始出现。换言之,英国脱欧这件事情,暴露出欧洲公众的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既然无可奈何,还不如一刀两断的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所谓"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变成好事"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如何,对事情应有一个基本判断,从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全球各种力量对此的态度、全球化的方向,乃至各国汇率的波动中不难判断,英国脱欧无论对欧洲还是对  相似文献   

17.
《欧洲研究》2021,39(1):123-147
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比考察英国官方话语、反对党话语、智库话语以及媒体话语中的"全球英国",以反映英国国内主要政治行为体对于官方打造的全球性行为体身份产生的不同反馈。英国政府官方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是一个具有积极开放理念和行动状态的全球性行为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守卫者、自由贸易的倡导者、民主和人权价值观的捍卫者,并且拥有丰富的外交、防务、软实力资源践行这些身份。反对党(工党)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则是全球冲突的解决者、人权斗士,能够综合运用外交、防务和发展手段践行上述身份。智库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是全球自由贸易和自由价值观的综合推动者、全球发展领导者、全球性战略设计者和政府改革者,并且能运用相应的防务、外交、发展、软实力资源实现这些身份。媒体话语建构的"全球英国"更像是政府自相矛盾的虚假宣传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缺乏资源实力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元月 1日欧元在欧洲正式启动 ,率先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 EMU)的国家是欧盟的十一个成员国 ,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乃至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英国 ,面对欧洲大联盟的局面却裹足不前 ,冷眼看着欧洲其他国家热热闹闹地建立“大家庭”。在欧盟成员国的一再盛邀下 ,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首的政界领导人不甘寂寞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以唤起人们对加入欧元的热情。但得到的反映并不很积极 ,英国的各个党派团体 ,以及民众中的反对声音十分强大。支持者拟举行全民公决 ,…  相似文献   

19.
梁晓君 《欧洲研究》2005,23(3):53-65
自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英国国内一直存在一个精英群体即所谓“疑欧派”,他们怀疑英国加入一体化的价值。疑欧派曾是两大党内的极端派别,今天则成为保守党的主流。在疑欧派怀疑英国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种种理由中,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是经济利益或其他,是他们最主要的诉求。虽然疑欧派对英国欧洲政策乃至英欧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但疑欧派的存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基础条约授权不同,欧盟在关税、间接税和直接税领域采取了不同的介入机制,造成了这三个领域的一体化程度不一,而且直接税领域成为一体化的瓶颈。从2013年开始,欧盟利用参与BEPS项目的契机,颁布了多项软法措施来指导成员国如何打击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并且在2016年6月成功通过了《反避税指令》,规定了成员国制定反避税措施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削弱了成员国在直接税领域的税收主权,将欧洲税收一体化进程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虽然之后的英国"脱欧"公投给欧洲一体化走向蒙上了一层迷雾,但在税收领域,各成员国在增加财政收入、打击逃避税和争取国际规则制定权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并未改变,所以欧盟仍有机会继续利用BEPS项目来推进欧洲税收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