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8亩辣椒一年获纯利20万元人民币,这让农二师二十七团二连职工李再秀心里乐开了花,用她的话说,每天都能在梦中笑醒。她说:"2007年承包了68亩辣子,单产703公斤,估计可兑现20万元左右,是收入最高的一年,这都离不开党的政策好,团、连领导指导有方,让我今年挣了这么多钱!"  相似文献   

2.
正"我太幸运了,赶上了团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种了枣树,光2011年我就盈利了37万元。"近日,笔者在地头和李维莲聊起去年的收入时,她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李维莲是农二师三十三团十八连职工,她自1995年从四川宜宾市来团承包土地。17年来累计承包种植过1958亩土地,其中4年承包50亩红枣园,共向国家交售了2150吨优质棉花,50余吨特级商品果,向国家、集体上缴了34.3万元税金利费,她多次荣获团"致富带头人"和"先进生产者"称号,2011年  相似文献   

3.
去年5月的一天,在农二师三十团园林七连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该连承包大户宋建立承包的70亩果园,急需几名帮工进行果树夏季修剪,一天工作8小时还管中午饭,出地就付80元工资,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3岁的马晓慧,是四师六十一团园林三连职工,中共党员。她凭着爱学习、勤钻研、重科技、善经营、肯吃苦的精神,从10只生产母羊起家,发展到现在养羊360只;从25亩果园发展到现在的95亩苹果园、桃园,选择种养结合经营的新途径;从年收入不到万元到现在的30万元,闯出了一条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之路。艰难起步从苹果园走上致富路1998年,马晓慧与六十一团园林  相似文献   

5.
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果实。2004年至2008年,她五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总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她就是农一师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1990年郭继红随丈夫从中原大地来到二团十八连。她从勤奋学习农场作物栽培知识入手,把农场"科技之冬"培训当作是  相似文献   

6.
今年41岁的徐玲是四师六十一团农九连的一名普通女工,近几年她和丈夫王旨斌一起种植了11座温室大棚和10亩果园,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科技致富女能人. 2003年徐玲夫妇承包了10亩果园,他们深知科技是致富能"金钥匙",于是夫妻俩年年都积极参加团、连举办的科技培训,迹多次到周边的兄弟团场观摩、学习,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果园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2006年,徐玲在果树行里套栽了四季草莓,在她的精打细算和精心管理下,果园每年收入5万元以上. 2010年对于徐玲来说,是富有挑战的一年.六十一团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承包温室大棚.徐玲的心动了,立即和丈夫商量抓住这次机会,决定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11个大棚,向种植大棚的目标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农四师六十一团园林三连职工马晓慧夫妇去年种植了24亩果园,苹果产量达到40吨,收入13万元。8月底,夫妇俩又卖了110只羊羔,赚了7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女职工米凤君靠种养结合,为走向小康铺上一条平坦大道,也为连队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带了一个好头。米凤君和丈夫在园十二连承包了32.6亩果园,每年需要大量的厩肥。自从在果园地头的空地上修建了160多平米的鸡舍后,每年至少可以饲养4000余只土鸡,喂鸡的纯收入就达到3万余元,并可攒下30余立方米的鸡粪,每年她都把这些鸡粪用于培肥土壤,果园产量一直  相似文献   

9.
炎热的盛夏,笔者走进了被大家称作"致富能手"的农三师四十二团二连职工王允武的果园,从他爽朗的笑声中,深深感到发家致富给他带来的甜头。谈起自己发家致富的艰辛历程,王允武感慨万千。2001年,他拿出8万元买下了60亩老果园,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对园林技术一窍不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师一○四团六连的程兴琼,是一位普通的职工,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走出了一条多元致富之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多次被一○四团评为"优秀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2014年5月被兵团评为"职工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程兴琼夫妻俩在一○四团六连种植桃树20亩,家有4口人,两个子女,女儿已工作,儿子在上高中。2014年家庭纯收入24万元,人均收入6万元。2015年家庭纯收入28.6万  相似文献   

11.
丁淑荣是农二师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的女职工,去年种植了67.5亩辣椒,单产454公斤,纯收入12万余元,成为六连的致富带头人。她依靠科技勤劳致富,从土里刨到了"金子"。  相似文献   

12.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13.
她叫邓慧兰,是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的职工,也是团职工代表。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8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1年她调入园十连后,承包了60亩香梨果园。在果园状况非常差的情况下,她丝毫没有因为果园收入差而放弃生产。丈夫是一名监狱干警,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照顾不了家庭  相似文献   

14.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了25年,她的名字叫张丽英,是一名来自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青年农工,今年43岁,共产党员。1984年高中毕业的她踏上了十三连这块土地,与父辈们一起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当了一名农工。1991年展示她能力的机会终于来了。团场开始推行两费自理承包,在农工们还在观望,犹豫不决时,她东拼西凑筹集资金1.5万元,毅然大胆承包60亩棉花,这  相似文献   

15.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她怀着对农场的一片热爱之情,勤奋学习科技知识,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至2008年,她5年累计承包棉花面积394亩,总产籽棉21.683万公斤,平均单产550公斤,共创产值125.76万元,利润54.84万元。尤其是2008年她管理的83亩棉花,总产籽棉5.23万公斤,单产630公斤,创产值29.3万元,年利润达到14.36万元。她就是兵团劳动模范、二团十八连职工郭继红。勤奋学习为她插上了知识的翅膀  相似文献   

17.
正她叫杨巧英,是八师一四一团十四连一名普通职工,2002年来疆参加工作。工作后一直承包土地,种植棉花。从2012年开始,她通过种田加养畜的方式,依靠100亩棉花和养殖的100多只羊,这两项年收入达20万元,圆了她的致富梦。2008年杨巧英承包了100亩棉花,由于连队的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自己缺乏科学种植方法,田管时管理不到位,棉花单产还不到300公斤。近几年随着团场"三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引进新技术和种植新品种,对职工科学种植要求也越  相似文献   

18.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没有不知道"牛老板"李文健的,但说起他的发家史,知道的人却不多。1995年,李文健来到园十二连,承包果园28亩,当时树弱地薄,收  相似文献   

19.
正1996年,何云荣从四川来到农二师二十八团(现二十九团)打工,种过棉花、在酱厂当过工人……辛辛苦苦地干了几年,挣的钱不够生活。2001年3月,承包体制改变,果园实行长期固定承包。许多人都在等待观望,但何云荣却坚持承包了12.3亩被别人认为交钱多,而且树体又弱的5号果园,当年缴纳承包金1.4万元。5号果园是1965年定植的果树,由于承包体制等原因,片面地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二师三十团三连,吴桂芳是个能干的女人。近年来,她和丈夫刘朝银依靠辛勤劳动,在管理好156亩棉花的同时,还投资十几万元,发展养殖业,她家的养猪场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年存栏头数达400余头,仅此一项收入每年都在2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16年前,吴贵芳随丈夫刘朝银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率先两费自理独户承包了该连三斗一副农155亩棉花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