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孙中山的祖国统一想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辛亥革命85周年王永远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的先行者,他的祖国统一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纪念辛亥革命85周年之际,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祖国统一思想,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孙中山先生指出:...  相似文献   

2.
坚持爱国主义,主张国家统一,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这一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必须统一,警惕列强分裂阴谋自19世纪开始,孙中山目睹民族危机,激发出巨大的爱国热忱。由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日益加剧,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在辛亥革命以后,又因帝国主义列强横行中国,军阀混战,使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状态。这种外患内忧,使孙中山把维护祖国统一作为救国和革命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他把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同捍卫祖国统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甲午战争以后,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3.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4.
于萍 《两岸关系》2006,(12):22-24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祖国统一理论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孙中山祖国统一思想的内容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军阀割据的局面使中国仍然处在四分五裂的境地。孙中山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客观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不断调整革命斗争的策略和方式,先后提出了许多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蒋立文 《长白学刊》2011,(6):113-118
第一次护法运动后短短三年,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与升华.主要表现在:首次从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根源;重构了自己的经济思想体系;构建了“五权分立”宪政学说.更可贵的是,他对帝国主义、苏俄革命、工人运动、知识青年等都有了新的认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正在其脑海里孕育.所以能够如此,离不开他本人对...  相似文献   

6.
早在本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便为建设新中国制订方针大计。在其物质建设理论中,他不仅提出了一整套实现中国工业化宏伟蓝图的理论思想,而且还运用系统方法制定了一个迅速发展经济的全面而具体的规划。其中体现出孙中山的系统方法思想。 《建国方略·物质建设》是孙中山的经济专著。在此著作中,孙中山主张“用系统的方法,指导其事”,发展经济。事实上,孙中山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系统方法去设计“实业计划”,使之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最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永伦 《思想战线》2002,28(3):81-84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 ,是他对欧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深入分析 ,有感于这些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他认为“平均主义”和“节制资本”是克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问题的关键。对私人资本主义既要鼓励其发展但又要对其加以限制 ,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是孙中山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这反映了孙中山企图通过限制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革命 ,通过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促进实业和经济的发展 ,并用国家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来实现大国世界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反映了中国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这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赵文 《青年探索》2006,7(6):50-51,55
孙中山先生是在长期的民主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其青年观的。他认为,革命中的青年思想行动上具有“头脑新洁、先知先觉”“,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特点。他在信赖倚重青年的同时,对青年寄予厚望。希望青年们树立高尚志向,努力求学问,注重人格养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造福祖国和世界。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全国人民将隆重纪念这个日子的到来。孙中山先生生前以毕生精力,投入到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民主革命活动中。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家”,赞扬他“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政府的压迫,领导广大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斗争,百折不挠,再接再厉……。”孙中山先生“正确地寻找‘复兴’中国的道路”,他高举三民主义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统一战线实践及思想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活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认为爱国是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孙中山都极力倡导具有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对革命进程起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在内容上、战略上、思想上和时代性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作为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其共和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富有特色的成份,“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成份。”事实上,毛泽东在形成自己的共和思想的过程中沿袭了孙中山思想中的这些“有益的东西”,甚至,先驱者的教训也被科学总结后发挥了借鉴作用,所以,毛泽东称自己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也是在革命实践中的超越者。  相似文献   

12.
王群燕 《新东方》2004,(6):13-17
孙中山作为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其共和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富有特色的成份,“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成份。”事实上,毛泽东在形成自己的共和思想的过程中沿袭了孙中山思想中的这些“有益的东西”,甚至,先驱者的教训也被科学总结后发挥了借鉴作用,所以,毛泽东称自己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也是在革命实践中的超越者。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从事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他在宪政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权能分治”与“五权分立”思想便是其宪政理论的精华。一、“权能分治”孙中山先生第一次表述“权能分治”思想,是在他1922年发表的《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一文中:“政治主权在于人民,或者直接以行使之,或间接以行使之。其在间接行使之时,为人民之代表或者受人民之委托者,只尽其能,不窃其权。予夺之自由仍在人民。”[1]孙中山先生把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政权”(或者“民权”)和“治…  相似文献   

14.
郭云 《长白学刊》2000,2(2):75-77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其主张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孙中山又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甚至赋予它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民主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兴中会之后,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既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又是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先驱。从辛亥革命时期开始,他就受到了流行于当时世界的社会主义思潮之冲击,投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他在世时一直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并对社会主义不断地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社会主义”思想(非科学社会主义)。他探索社会主义,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启示。其中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一、孙中山国家结构思想的发展历程孙中山的国家结构思想是其宪政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是在借鉴欧美国家结构形式的同时,针对中国的历史状况,逐步发展完善的。他的国家结构思想,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11年12月以前)。孙中山12岁时跟随他的哥哥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就读于英人办的教会学校。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他立志颠覆清廷从事革命活动起,就把美国式的联邦制作为中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联共,与中国共产党人共缔首次国共合作,是其一生革命事业达到的光辉顶点。史学界在考察孙中山联共的动因时,一般都认为他是出于国民党组织自身的考虑,即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联共。笔者认为,孙中山晚年联共,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动因,这就是联共能得到一大批急需的领导工农运动、推进国民革命的干部和人才。众所周知,孙中山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曾提出过“国民革命”、“平民革命”的口号,但由于他没有认清广大民众的革命作用,在斗争中往往依靠地方军阀的反动军队,没把革命基础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工农大众上面,因而屡遭挫阻。通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十月革命经验的启发,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工农群众的重要作用,认为“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从长期以来依靠地方军阀转到依靠工农群众,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他以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二千年封建统治的光辉业绩功垂千古,以矢志不渝、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名扬四海。他的建党活动是其整个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首开中国“政党政治”之先河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值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本文试就孙中山与中国早期政党发展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左瑞成 《理论月刊》2003,(11):35-36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何在五四运动中没有做到“先行”。本文试图对这一个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事实上,五四时期的孙中山正是处于日理万机的时期。无论是在理论创新上,还是在革命实践上,他都仍然自觉肩负着拯救中华的历史使命。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他日日夜夜都在为创立新的革命理论和革命方略而操劳;同时,为减轻人民痛苦,他不得不为南北和议而废寝忘食;另外,广州军政府繁杂的事务也让他几乎整天不得闲,再加上法租界对他行动的约束,这些主客观原因极大地影响了他对五四运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