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可诉性问题在司法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责任认定行为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出发 ,对已发表的可诉性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行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而作出的结论。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中,对此认识都不一样。笔者通过对该行为与通常意义上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进行比较,来正面论证它的不可诉性;同时又假设其具有可诉性可能引起的累诉,及由此带来的高成本,从反面来说明它不宜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可诉性,即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法律依据、司法判例方面,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可诉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是处理交通事故中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认定主体的特定性和权威性,体现在相对一方当事人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只能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授权作出的一种行政行为。该责任认定行为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问题。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不服,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以及行为对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影响,应当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背景下,程序性行政行为及其可诉性重新引起关注。有必要从行政行为构成要素的角度,对程序性行政行为的具体认定与可诉标准进行认真对待。在维护行政效率的同时,通过司法救济切实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的进一步贯彻,并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类型行政案件陆续出现,"官"与"民"之间的行政争议和纠纷越来越突出.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行为应否作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诉性问题,观点不一.对此,试作探讨,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论诉的利益之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提起的诉应当具有的法院对诉讼请求进行审判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对诉的利益之判断,无论对于保障诉权还是防止滥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其他判决要件具备的情况下,当事人提起的诉有诉的利益,法院必须进行审判,没有诉的利益,法院应当驳回起诉。诉的利益具有抽象性,法院对诉的利益是否存在的判断,应当从原告、国家、被告三者的立场进行考量,并且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诉的特点甚至个案具体情况来判断。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行政可诉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审判实务界长期争论的焦点。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取消了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权,将事故的裁判权交由人民法院。此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更加合理,同时也更符合与国际司法接轨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之规定 ,抽象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但抽象行政行为违法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 ,而且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往往是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原因。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同样是行政行为 ,违法同样都会对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行政相对人 )造成权益的侵害。“议行合一”说不是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 ,无论是从现实的需要还是从行政法理论的发展趋势角度来看 ,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既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长期以来颇有争议,内部行政处分行为的可诉性是其争论的焦点之一。从目前我国内部行政处分行为不可诉的现状来看,应给予内部行政处分行为的相对人以司法救济的途径,并将内部行政处分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接受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1.
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是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不可诉的规定已经不符合我国的社会现状。把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既符合世界各国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主张“火灾原因认定书可诉”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 ,火灾原因认定书是在技术鉴定基础上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可诉性。但是 ,其对火灾原因认定与技术鉴定的比较只是表面上的分析 ,无法得到火灾原因认定书即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结论 ;“行政确认行为的可诉性”观点也与行政诉讼的法理不相一致。火灾原因认定书对行政相对人无现实的、直接的拘束力 ,更无强制执行力 ,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而是技术鉴定结论 ,对其不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但在诉讼中 ,应该予以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诉讼法》于2017年进行大修,并于2019年新增更加利于维护公共权益的行政公益诉讼相关的法律条文,这表明我国行政诉讼法能够与时俱进,及时回应实践中出现新问题并通过立法形式对其完善。但是这两次修改并未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行政滥诉问题。本文从行政滥诉产生的背景开始介绍、明确“其定义及其构成要件;接下来分析滥诉产生的依据并结合实践提出规制行政滥诉的宪法、行政诉讼法等法理依据,并给出“完善法律条文及立案登记制”等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4.
诉讼作为一种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重要方式,其不仅影响当事人权利行使的范围,也决定着法院审判权作用的边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法律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在现代型纠纷中如何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变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因而如何扩大当事人诉权行使的范围成为学界与理论界探讨的话题。通过对域外制度的考察和实践发展需要,诉的利益之概念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本文在厘清诉的利益之内涵与本质基础上分析民事诉讼中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及形成之诉中诉的利益之判断,以为当事人权利之保障和法院审判权作用范围的扩张提供些许助益。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汽车消费逐步趋于大众化 ,交通事故给人们造成的损害亦日趋严重。公安机关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权力越来越影响到公民的权力及相关利益。有权力就要有制约 ,有权力就应有救济 ,在公安机关行使这一“准司法权力”的同时 ,公民权利应如何给予充分的救济 ,已渐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的关注。笔者拟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可诉性的相关法律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自2015年修订并颁布实施以来,顺应实践发展.特别是提出了行政行为无效的认定条件,这是对行政行为的再一次重新界定,但是该界定条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效行政行为的起诉期间是不是应该和一般起诉期间相同,以及不同诉讼种类判决之间的转换问题等,都与我们具体的实务相关,所以,无效行政行...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对事故的确认,是一种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责任认定书的审查关系到批捕案件的质量,应作为一项重要证据进行审查。交通肇事案件以肇事者行为与赔偿财产状况作为肇事人定罪量刑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提高批捕质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处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职责,责任认定是其中一项流程。围绕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界定产生过诸多分歧,其本质应当属于事实认定。它意味着认定过程中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因果联系,应当尽可能减少价值判断因素。公安机关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在责任认定过程中应当认真领会与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精神,回归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正确轨道,将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判断、价值判断交于法院。  相似文献   

19.
全国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即环保组织诉国土局案带给我们诸多启发,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案的受理并没有明确的《行政诉讼法》依据,在宪法和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层面对《行政诉讼法》实际确立的以保护私益为核心的功能模式加以反思后,应当借鉴德国与我国台湾的经验,修改行政诉讼法,为公益诉讼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在行政实体法上明确起诉的诸多要件,在构建中国式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征程中迈出踏实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诉的利益是指运用诉讼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权益救济的必要性,其消极功能在于限制原告滥诉、消除被告无端应诉和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其积极功能表现为促进实体法上未得到明确肯认的权利和利益的形成。诉的利益所具有的这种积极功能与现代服务行政条件下行政法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进而也为行政公益诉讼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事实上,通过对起诉人是否具有诉的利益进行衡量和判断还可以有效防止行政公益诉讼中可能的滥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