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2.
徐静 《当代贵州》2014,(20):18-18
正读书是一种修行,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不游离的认同。回首自识字以来的人生经历,恍然发现自己人生节律中的重要节拍,似乎就是读书-写书-读书。在这看似枯燥平淡的节拍中,读书是一种修行,成为我内心深处最不游离的认同。这不仅因为读书给了我作为一个学者必须的知识积淀,还因其不断地给予我作为一个社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他认为: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课……其实这样的读书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我理解,鲁迅心中"嗜好的读书"才是愉快的事情。梁衡说: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作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4.
爱书者说     
人活在这个世上,大概都要沾染点什么嗜好。而我总是在想,有什么东西值得人钟爱一生呢?古代《劝学诗》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旁人只道书生静坐书斋是一件极痛苦,极寂寞的事情。殊不知,个中滋味,存乎一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书呆子读书,自得其乐,似乎不足为外人道也。人各有所好,而我生来与书有缘,闲来最爱附庸风雅,窃以为人生至乐莫过于读书。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的成功之路大多是一个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过程。回顾我的青少年时代,好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幼时家贫,无钱读书,就借书来读。从邻居家那儿我认识了《辽宁青年》、《中国青年》、《时代青年》、《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等一大批"好朋友",真正领略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内涵。因为书是别人的,害  相似文献   

6.
正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为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初读书的时候,读的都是旧书,不外乎考据辞章两类。我的嗜好,在考据方面,是偏于诂训及哲理的,对于典章名物,是不大耐烦的;在辞章上,是偏于散文的,对于骈文及诗  相似文献   

7.
悦读书讯     
<正>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  相似文献   

8.
<正>喜欢读书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生活在农村,家里穷,陪伴我的是些小人书,《茶花女》、《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等,百看不厌。后来接触到一本对我人生最有启迪意义的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初看晦涩难懂,进入初中后,慢慢能读懂很多内容,渐渐地爱不拾手。如《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这教会我如何做调查研究,为后来我从事宣传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喜欢读书,但并不是什么书都  相似文献   

9.
<正>我喜欢读书,读书可以让思想宁静,让心灵淡泊,让生活充实,让人生洒脱。我记得大学时,有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事,我甚至有过退学的想法,心情一下子低落到谷底。无法释怀的我,走进图书馆,想从书的海洋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漫无目的地翻着书,在书架最角落处,我看到石楠的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传》,讲述了潘玉良如何从一个没有受过最基本的正规教育的青楼女  相似文献   

10.
名言警句     
正◆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卡内基  相似文献   

11.
大文豪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对董传的评价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大文豪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对董传的评价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可见,无论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3.
丁毅 《党的文献》2006,(4):80-81
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楚辞》是他最喜欢读的古籍之一,而其中屈原的作品更是他常读的。毛泽东一生多次谈到屈原。毛泽东初读屈原作品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1913年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合并到第一师范)读书时。根据之一,是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学习期间留有课堂笔记《讲堂录》,在这  相似文献   

14.
1945年前,我在云阳读书、教书。因家境贫寒,大哥、二哥都读书很少,识几个字,就在十几岁时当了学徒。我算幸运,读到初中二年级,又跳级读了高一,就出来教小学了。我的大哥刘子俊和二哥刘仁兴,都是地下党员,大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陈作仪都是云阳县汤溪特支委员、二哥刘仁兴1939年入党。他们平时对我影响很深,大哥买的进步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也要翻起看。另一个地下党员赖德国,在我小学毕业时就叫我看《大众哲学》,还要我写出心得。当然那时我看不懂。小学班主任老师王寒生(也是地下党员)对我也特别关照,经常给我讲一些日本帝…  相似文献   

15.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1,(21):12-12,51
在同事眼中,我是一个"不够意思"的人,因为我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平时只喜欢喝上两杯小酒,主要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他们经常问我,总是读书有意思吗?想想似乎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16.
艺苑     
本人嗜好不多,却爱读书,因此房中图书为我最宝贵之财富。每有闲暇,必与书为伴,贪婪地阅览。点点微薄的收入,除去生活费用,余者全用于订阅报刊和购买书籍上了。夜色弥漫,静坐斗室,花香徐来,灯下捧读,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也!读书首先要挡住各种诱惑。如今的世界很精彩,令人眼花缭乱,连小小县城也已霓虹满眼、灯红酒绿、“OK”盈耳,面对夜晚舞影婆娑、搓麻声声、酒令震天,更应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读书也不必十分挑剔,大起大伏鸿篇巨制、吉光片羽感悟启迪都曾令我怦然心动,孔夫子、柏拉图、苏格拉底充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学者关于如何读书有不少论述,其中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专门讲了读书之法,对当代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书里书外     
《理论与当代》2008,(4):50-50
王蒙在2月1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我读书,我补充各方面的知识。我更注意从生活中学,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每个地方都是我的课堂,每个时间都是我的学期。“明白”的意思就是不但读书,而且明理,或日明白事理,能用书本上的知识廓清实际生活中的太多的糊涂,明白真实的而不是臆想的人生世界。读书而不明理,就只能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会有一些嗜好,且各人嗜好不同,虽千奇百怪,但只要不违反道德和法律,谁都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营造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旁人没有必要说三道四、小题大做。但是,对于领导者来说,那就不同了。《明太祖  相似文献   

20.
受日常琐事的困扰,很久没有安下心来读书写字了,今夜觉醒后不知怎地再无睡意,就随手拿起张炳吉先生惠赠的哲理散文集《路在门外》阅读。 《路在门外》的装帧设计很是老到,银灰色的封面下端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上部是一个浑厚古朴的狮首门环,除了干练、漂亮的"路在门外"四字行书外,再无旁杂,所以整个画面给人以简练、古朴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