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共产国际远东局1929年3月建立于上海,其工作范围包括联系和指导中国、朝鲜、日本、印度支那、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共产党工作。远东局的成员有共产国际代表雷利斯基(奥斯藤)和埃斯勒(罗伯特),红色工会国际代表兼红色工会国际太平洋书记处书记乔治·哈迪,青年共产国际代表马西,领导人为雷利斯基。1930年3月至8月,雷利斯基去莫斯科,远东局的工作由埃斯勒主持。另外,1929年末,别斯帕洛夫替换了马西;1930年6月,斯托利亚尔又替换了哈迪。1930年7月,经共产国际执委会批准,远东局组成人员有所调整:米夫(威廉)为远东局书记,盖利斯(托姆)为军事工作人员小组领导人;雷利斯基、埃斯勒、斯托利亚尔和别斯帕洛夫继续留任。米夫于1930年10月来到中国。1931年4月后,米夫等远东局成员大多离开上海回国。8月,雷利斯基离开上海。之后,远东局在事实上停止了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共产国际从1930年9月起,先后向中共派出3位军事顾问,他们是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上海"三人军事小组"组长盖利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军事代表、远东局驻中共军事总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李德)。这3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派到中共来的?他们在指导中共军事斗争方面做了什么事情?对他们的工作做何评价?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与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下)□李玉贞译上述文件表明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基本态度。据现有文件可知,直到蒋介石率领军队出师,当时设在上海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才转而支持北伐。众所周知,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们和远在...  相似文献   

4.
1927年7月到1928年1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没有电讯联系。这一段时间,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其驻华人员和机构的联络主要是靠信使传递信件,电报往来不多。据有人调查,查到的电报仅有10个左右,平均每月2个。主要是发给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牛曼.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国际联络部驻华代表阿尔布列赫特、诺罗夫,红色...  相似文献   

5.
姜建中 《世纪桥》2008,(11):10-12
1930年中共中央出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作为就近指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驻上海远东局与中共中央产生了分歧。远东局指出和批评李立三“左”倾错误,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左”倾冒险错误的纠正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0年中共中央出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作为就近指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驻上海远东局与中共中央产生了分歧.远东局指出和批评李立三"左"倾错误,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左"倾冒险错误的纠正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0年中共中央出现了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作为就近指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驻上海远东局与中共中央产生了分歧.远东局指出和批评李立三"左"倾错误,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左"倾冒险错误的纠正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览》2012,(10):52-55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1922年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后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相似文献   

9.
在莫斯科保存的共产国际档案中,有一些关于福建事变的历史文件,主要是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驻上海)与共产国际执委会之间及远东局与中共中央之间往来的电报,以及潘汉年在共产国际会议上关于福建事变的发言、李德向共产国际提交的关于福建事变的调查材料等。这些文件对于了解福建事变的内情和研究共产国际和中共应对福建事变的方针和策略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面选译其中10份文件,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从1929年春在上海成立到1931年9月主要成员撤离上海为止,其间对中共中央的政治指导经历了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并形成了阶段性的特征.伴随远东局与中共中央关系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远东局对中共中央的政治指导经历了逐步由旁入内、由指导到指令的递进过程;而这一从旁指导监督到共同参与协商、到最后强制指令安排的...  相似文献   

11.
李亮 《中共党史研究》2012,(6):119-121,125
1935年,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的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代表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林育英(化名张浩),让其装扮成商人,由莫斯科取道蒙古归国。  相似文献   

12.
孙利国 《党的文献》2012,(1):99-101,112
1930年7月,共产国际派周恩来和瞿秋白回国纠正立三错误时,认为立三中央犯了冒险主义和“左”倾关门主义的“策略错误”。然而,到了这年10月,共产国际就将立三错误升级为“路线错误”。对于共产国际的这个变化,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结果,并不清楚个中原因。笔者在近年公布的有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档案资料中发现,共产国际将立三错误升级是有一个过程的,在此过程中,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以下称“远东局”)和斯大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为推行他1926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上所作的《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报告以及依据这个报告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斯大林报告和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决议).不惜撤销了共产国际东方部驻中国的远东局,重新另派罗易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并与尚未离开中国的维经斯基和苏联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庭4人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在武汉督促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4.
中共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三)李玉贞译第10号文件利金①就中国工作情况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处提交的报告(节录)(1922年5月,地点不详)预先做几点说明1920年春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工作的开始。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我们对中国的工作形成了两个基本特点,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16.
黄黎 《北京党史》2014,(4):12-15
正中国共产党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开始之时,共产国际直接派代表来华指导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逐渐成立驻华机构,而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就是共产国际在华设立的指导中共革命的领导机构之一。本文拟对国民革命时期的远东局从成立到解散、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总结。一  相似文献   

17.
1934年发起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是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意见,由宋庆龄出面组织的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1933年宋庆龄在组织国民御侮自救会时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共产国际的高度关注.同年10月27日中共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王明、康生给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提出了以"中华人民救国御侮会"名义起草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并明确要求由宋庆龄等名流共同签名作为这个纲领及该会的发起人和赞成人.次年4月20日中共临时中央将上述来信稍加改动下发,其中最重要的改动是将"中华人民救国御侮会"的署名改为"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是日午夜,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议召开,宋庆龄任筹备委员会会长,宣布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6月20日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的催促下,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协调,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筹委会起草了<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为对日作战宣言>.9月21日在红军长征前夕,<红色中华>首次公开发表了<基本纲领>和<宣言>.1936年7月武卫会总会和上海分会的组织遭到破坏.9月3日宋庆龄、章乃器联名发表<为中国人民自卫会事告大众>后,武装自卫会实际上停止了活动,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工作由宋庆龄参加的全国救国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初期红色工会国际与中国工人运动及建党的关系杜万启红色工会国际(旧称赤色职工国际或赤色工会国际)是在列宁和第三国际的影响和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国进步工会的国际联合组织①。它是20世纪20-30年代国际革命工会运动的领导中心,对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会学...  相似文献   

20.
张浩(林育英)1887年出生于湖北黄岗林氏家族。黄岗林氏家族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林育南与恽代英齐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1922年,张浩经恽代英与林育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共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张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初,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中共中央派他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莫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