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2):49-49
万亩柑橙、万亩月柿、万亩沙田柚、万亩红花桃……一片连着一片,绵延不断,望不到边。这里,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都是乐园!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就是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2.
在那遥远的北疆,有一片莽莽大荒,那就是黑龙江垦区。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耕地占全省40%,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和三江平原,居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奔流,丘陵山地森林蓊郁,归中央直属,是全国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在那遥远的北疆,有一片茫茫人海,那就是黑龙江垦区。总人口160多万,农垦总局下辖9个分局、113个农牧场,还有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医院邮局、电台报社,当然还有残疾人组织。垦区残疾人9万,农垦总局残联2001年计划单列,受中国残联直接领导,下辖9个地市级残联,113个县级残联,专兼职残疾人工作者320人。  相似文献   

3.
目前,殡葬问题日益突出,死人与活人争地的事时有发生,且越演越烈。按民政部门提供的中国平均每年死亡人数700万来计算,就是一半人土葬也要占地7万亩,剩下一半建骨灰石碑墓至少也有300万座,占地约0.45万亩。这就是说,活人生存的土地每年以7.45万亩的速度被夺走。另外我国现有5000万亩庞大的坟场。难怪有人说如果把这些被占地全部绿化,足以吸收去年我国“三江”泛滥的洪水。从个体情况看,“争地”现象也是触目惊心,尤其以温州、汕头等地较为典型。拿汕头来说,其人均耕地只有0.18亩,可是当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东北边城佳木斯向东驶车五小时,展现在面前的,就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许多台联合收割机似船只航行在金色的麦海之中。丰收的景色为我们展示,昔日的北大荒确已变成中国一个重要产粮区——盛产小麦、高粱、大豆的‘北大仓’。开发宝地三江平原是指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东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下游冲积而成的一片大平原。它北起黑龙江畔,南至兴凱湖滨,西依小兴安岭,东傍乌苏里江,总面积为十万六千平方公里。这是中国最大的沼泽荒原,加之地处边陲,渺无人烟,因此,一直被人们称为‘北大荒’的一部份。这里不仅荒原面积大,而且土质肥沃,光照和水资源充足,物产丰富,是块待开垦的宝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唤醒了这块沉睡千年的处女地。从五十年代起,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和建设这块大荒原,派出一支十万人(其中有一部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转业官兵)的建设队伍。他们以艰苦奋  相似文献   

5.
《今日海南》2013,(8):50-50
海南省国营三江农场位于省会海口市美兰区境内,创建于1965年,距美兰国际机场18公里、文昌卫星城35公里,场部离琼文高速路三江互通口3公里,S212省道从场内穿过,交通便利。全场常住人口1.1万人、土地面积75492.23亩,海岸线长28公里。其中耕地28830亩;建设用地5568亩;被纳入海口市  相似文献   

6.
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为秦桂林郡治和唐浔州府治所在地,震撼世界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就发生在这里。市区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黔江、郁江、浔江三江交汇处,2005年末总人口170多万。  相似文献   

7.
郭毅 《人民公安》2007,(20):38-41
这里曾是布满荆棘的万亩荒山,人迹罕至,而如今,这里不仅绿树成阴、瓜果飘香,而且成为戒毒人员成家立业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8.
正甘孜县地处川西高原,雅砻江上游,甘孜州北路的重要粮食产区,是甘孜州北路的重要经贸中心、交通中心,在川藏公路北线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甘孜"是藏语洁白美丽的地方,在这里常年有近万亩的耕地播种面积,农作物以青稞、豌豆、小麦为主,其  相似文献   

9.
金色的阳光,把乌苏里江染成一片桔红。江面上,沙鸥翔聚,渔歌荡漾。宽阔的乌苏里江岸边腹地起着码头的作用,来往船只停靠在这里———虎头台,在军事家的眼里,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当夕阳西下的时候,眺望着这座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虎头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落成的全国最大专题博物馆,向人们真实的展现着震惊中外的那场历史悲剧。虎头地区处于完达山脉以东,乌苏里江以西著名的兴凯大平原的边缘上,自古以来这一带就是地广人稀的荒原。乌苏里江从西南流向东北,在汇合了伊曼河后又折向北方流去,使得这片旷野突出的部分如同钝圆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兰坪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域的天然垭口,这个多民族聚居的"三江之门",不仅是连通三条大江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成为中国西南川、滇、藏民族文化走廊的结合部。普米族游牧文化、白族支系拉玛人的古老文化、傈僳族传统原生文化在这里交汇,不同的语言、歌舞、节庆、服饰、宗教、饮食、居住、风俗  相似文献   

11.
这里是充满生机、春风沐浴的一方热土,这里是美丽富饶之乡——明沙淖。在明沙淖1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文明、收获着富裕。黄河古道展新颜 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明沙淖乡,位于黄河古道北岸,这里有着北国江南的美景和富庶。明沙淖乡辖19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1.76万亩。过去这里由于土地盐碱化厉害,自然环境曾一度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困惑,也曾让决策者们束手无策。 1997—1999年间,乡财政收入每年仅110多万元。明沙淖人不愿意就这样撂荒土地,他们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的引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南昌,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美誉。“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独特景致,使其尽显江南城市的灵秀之气。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湖泊水域面积约达4.92万亩,可谓是一城景色半城湖。  相似文献   

13.
株洲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立民 《湖湘论坛》2003,16(6):30-31
株洲市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绩效株洲市地处湘东 ,现辖四县一市四区 ,138个乡镇 ,有农业人口 2 6 8 4 5万人 ,农业用地 132 8 0 5万亩 ,其中耕地 2 33 4 5万亩 (水田 2 0 7 39万亩 ) ,水面 2 5 6万亩 ,林地 85 4万亩 ,荒山、荒坡、荒水、荒滩等“四荒”面积 2 12万亩。早在 1984年 ,这里一些地方就开始探索土地有偿流转。现在 ,流转面积逐年增多 ,流转范围逐步扩大 ,流转形式日益多样。据调查统计 ,目前株洲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为 4 5 0 2万亩 ,占农业用地总面积 3 4 %。其中耕地 17 3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 7 4 % ;水面 3 9万亩 ,占水面总…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3,(7):F0002-F0002
建宁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全县辖4镇5乡、92个建制村、7个社区,总人口14.95万、其中农业人口12.59万,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2万亩、山地214万亩。建宁是中央苏区县,曾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驻地,是最早的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朱德等八大元帅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己建成的中央  相似文献   

15.
西夏区移民吊庄地区包括镇北堡镇华西地区和兴泾镇,共有11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回族占67.8%;土地面积13.9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共有11个村党支部,农民党员497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观念守  相似文献   

16.
新户乡地处东营市河口区最西北部,土地面积75万亩,其中可利用滩涂面积35万亩,境内海岸线35公里。这里北临渤海,土地严重碱化。加之地处黄灌区下游,淡水资源匮乏,发展粮棉生产先天不足。昔日的黄河三角洲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而这里就是荒中之荒。近  相似文献   

17.
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3—2006年,已完成围栏任务1810万亩,补播改良任务315万亩,通过省级验收围栏1810万亩、补播改良135万亩。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牧还草工程的  相似文献   

18.
三江会处天地新——宜宾市统战工作日新月异□崔雨风宜宾,位于川南的腹心地带,岷江、金沙江在这里汇合而为长江,故宜宾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称。宜宾市委统战部在这川南重镇、长江第一城辛勤工作、积极开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第一个特色:工作做在前头...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笔者在谷城县冷集镇隋洲村了解到,这里能用机耕耕作的土地都被当地农民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一名种粮大户。一位把3.62亩耕地流转给别人的该村农民数着1810元钱说:"这下省心了,我可以全身心在外打工挣钱了。"据统计,冷集镇共流转土地3200亩给那位种粮大户,全县已流转土地5万多亩。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农民如此青睐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0.
在黔桂湘毗邻之界,有三个带“江”字的县域,分别叫三江、从江和榕江,我把它们合称为“三江”。“三江”,是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分布地之一,也是迄今侗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珠江上游的一支——都柳江从三县纵贯而下,穿越黔桂粤大地,奔向大海。三县之居,似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之意。这条江,滋润着广袤的土地,灌溉了数万亩良田,哺育了生息于斯的民众,培育了独特的侗家文化。也许在遥远的古代,它还是一条民族迁徙的走廊,否则今天散居于两岸的侗族村落又怎么解释呢?作为一名侗族人,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云南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