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失信行为不仅危害人民生命健康,使国家和社会利益受损,而且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信用危机,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所不可容忍的。在我们加强“诚信”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即是金,金即是信。这一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在当今中国社会,失信的人很多,受骗的人也很多,以致于我们提出了信用“危机”的严峻课题。其实,信用危机只是我们对当今社会信用问题的一种夸张性的警示,如果市场经济国家真的发生了信用危机(不仅仅是金融信用危机),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社会经济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社会信用危机也日趋显著。社会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第三部门",发挥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社会组织的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要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为出发点。传统社会是小型封闭简单的社会,人格信用与之相适应;现代社会是大型开放复杂的社会,抽象信用与之相耦合。市场经济取代了传统信用赖以建立和存续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但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信用,由此带来了信用危机。信用危机的实质在于,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为了一种特殊商品,但是这种信用商品由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而难以得到准确的市场定价,导致了信用市场的混乱并最终引发了信用危机。这一危机只能依靠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逐步积累过程中得到清除。  相似文献   

5.
信用危机的表现、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鹏 《湖北社会科学》2005,23(4):104-106
信用危机是指社会中诚实守信道德资源严重缺失的状态及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信用危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都有表现。出现信用危机现象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完善信用法律体系,这些都是摆脱信用危机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产业滑坡、股市重创、大型企业破产、贷款利率急剧下调等等一系列金融危机表征,使全球信用危机愈演愈烈,给债权人尤其金融债权人带来艰难处境。然而更为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制,信用立法滞后,因而使信用危机下债权的法律保护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7.
信用危机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应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必须正本清源,亦即消除肆虐的社会信用危机,重塑社会信用必须走系统化、制度化之路,而科学的破产能力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8.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鉴于我国目前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信用秩序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的现状,本文拟以一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与现行公司法律制度分离与融合的原因为视角,比较分析两种企业法律制度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中暗合的根源,为两种企业法律制度找到他们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商事信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淑君 《今日浙江》2009,(19):59-59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旅游经济运行中"旅游信用危机"已开始显现,尤其旅游企业的失信问题已构成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的阻碍,旅游信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会引发了一场连锁的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0.
诚信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责任感和信赖感的社会,是一个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社会的诚信包括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和政府的诚信,其中首先是政府的诚信。这是由政府的特殊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赵加积 《前进》2004,(5):26-27
浙江提出“建设信用浙江”后,又有山西提出“建设信用山西”等等。信用问题已列入许多省市建设的一件大事。什么是信用呢?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用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关系或活动基继础。信用有许多特点:一是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隐隐约约地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并在双方之间发挥作用。二是默默地影响着人、单位和商家的形象,信誉好则形象好,反之则形象差。三是信用有不同的属性,从经济学角度讲它属于无形资产,从社会伦理学角度讲它属于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行政信用缺失与企业失信、民间个人失信所产生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政府拥有很大的公共权力,政府一旦失信,人们对政府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将直接导致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这种信用坍塌后的修复成本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陈玉光 《桂海论丛》2002,18(4):38-40
信用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陷阱,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道德上的缺位、信用观念的弱化和信用体系的残缺、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及我们对各种严重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欲使中国经济走出信用危机的陷阱,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二要加强对企业或法人经济行为的道德监察和监督;三要尽快建立起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四要健全立法,严肃执法,强化对各种经济败德行为的经济和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并非是天然的信用经济。企业之间、以政府为代表的法制力量与企业之间、道德自律与企业本能之间的博弈分析揭示:构建集道德信用、法制信用与经济信用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既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保持诚信经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转型期“三位一体”信用文化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我国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信用危机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建我国三位一体的信用文化体系,是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包括道德、经济、法律三位一体的信用文化内涵;构建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企业、公民三位一体的信用文化体系;建设由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组成三位一体的信用文化框架。  相似文献   

16.
当前信用危机已经成了关乎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加快社会信用立法的步伐,在深入分析现有社会信用法律制度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信用立法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时调整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用失范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包括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等 ,并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方向是建构道德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绩效型政府、制度型政府。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与反应 ,是政府文明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诚信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加快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在进一步思考关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层问题时,应当注意到,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变成一种政治行为,进入政府与社会、公民相结合的实际操作阶段。为实现我国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度,并真实地把信用体系建设的主旨放在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中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理清劳动关系、行政关系,明确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个人行为的责任和义务,把民生大计与社会信用关系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战略整体。同时要懂得,信用文化是连接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桥梁;发现和弘扬诚信文化,是向信用社会、信用国家建设迈进的思想武装。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不讲诚信被称之为无赖,一个企业不守信用无疑就是无赖企业.商业社会就是信用社会,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无形“身份证“.……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不讲诚信被称之为无赖,一个企业不守信用无疑就是无赖企业.商业社会就是信用社会,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无形“身份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