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对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以制定合适的地缘战略,对中国而言越来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地缘政治理论主要从权力视角、空间结构主义视角、冲突视角和绝对主义视角来解读国际关系的发展。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理论的发展又衍生出地缘经济学、批判地缘政治理论、文明冲突论、网权论、天权论等,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权力内涵的多元化,非地理空间重要性的凸显,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地缘政治理论本身具有西方话语色彩,理论发展的目的均是服务于国家利益,特别是与国家地缘战略的制定紧密相关。因此,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和国家利益,我们需要合理吸收有关地缘政治理论的内涵,在发展中国地缘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中国的地缘战略,明确地缘战略目标,动态评估战略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战略手段,实现中国地缘战略的系统性提升。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汉文 《国际政治研究》2012,(2):125-142,10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部分学者围绕"欧亚主义"与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分析这两大思想传统的现实价值及其启示,力图藉此理解当代俄罗斯的政治身份、国家地位与未来命运。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的兴起,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实践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看来,冷战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思想依然是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的延续,基本没有克服传统地缘政治思想存在的诸多缺陷。个别激进的地缘政治观点与沙文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3.
古阿姆组织是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四国俄文名称的缩写组合。该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为了加强各国间相互合作、促进地区安全与稳定、加强各国政治与经济交流,以及同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和毒品走私作斗争而成立的。古阿姆组织是地区两种主要地缘政治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地缘政治力量和俄罗斯地缘政治力量)消长的产物和地区各国为提高自身地缘政治力量而努力的结果。在该组织的未来发展前景中,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3-4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俄罗斯"东西方一体化与发展"常设论坛共同主办的"地缘经济空间转型:多极世界中的中国与俄罗斯"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来自俄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交通委员会和国际事务委员会、俄罗斯地缘经济与全球问题社会研究院、俄罗斯科  相似文献   

5.
葛汉文 《国际展望》2015,(2):68-84,148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低潮后,地缘政治研究在冷战后实现了世界性复兴。除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学术中心外,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重心向非西方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冷战后,地缘政治研究出现经典思路与后现代主义并立的局面,前者对特定国家的对外战略实施及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影响颇大,后者则在本体论、方法论、研究领域等学理思辨方面进展较多。中国地缘政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既要汲取古代传统思想的优秀成果,也要吸收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精华,关键是要以解决中国问题、服务中国国家利益为目标,将营造周边和平发展环境作为要务,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丰富和拓展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宋德星 《国际展望》2015,(2):1-18,146
作为大国权势政治的内在逻辑之一,地缘政治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权势转移进程的加快,主要大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和基本战略取向既有其历史传承的一面,同时变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毫无疑问,大国间的地缘角逐和战略博弈,一方面牵引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又在整体上塑造着当今国际政治的基本风貌。此外,全球地缘政治大图景,不仅直接作用于主要大国的内政外交,而且影响着它们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进而也影响其基本战略取向。本文重点探讨了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大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地缘战略关切。同时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明确中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言,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7.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地缘学研究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的新发展,中国的地缘战略应包括地缘政治战略、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应从全球、地区和周边三个层次上地缘空间的实际状况出发,明确界定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主要地缘威胁与挑战以及应对地缘威胁与挑战的战略手段。中国地缘战略的基本特性在于内外结合、由内而外。在周边层次上,中国地缘战略应强调以统一、发展、稳定为基本取向,在地区层次上应突出以合作、稳定、整合为基本取向,在全球层次上应突出以和平、合作、和谐为基本取向。总体上,中国应结合地缘空间与地缘战略的特性和取向,制定和推行合作性参与地缘战略。  相似文献   

8.
东亚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同时对区域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或推动、或阻碍地区的发展。通过对东亚/亚太地区四个重要且具有发展前景的组织进行跟踪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尽管在经济上有较深的融合,但却缺少统一的地缘政治基础,东亚地区合作也因此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意大利的地缘政治研究共出现过法西斯执政时期与冷战后两次学术高潮。由于与法西斯主义的不光彩联系,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在二战结束后陷于沉寂,一度成为学术"禁区"。冷战结束后的地区秩序大变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快速增加,为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的复兴创造了有利环境。在重新思考地缘政治本体论基础上,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明确提出地缘政治研究应为政治决策服务、为捍卫国家利益服务的主张,围绕加强对意周边安全事务的介入、反思欧洲政策、巩固发展意美"特殊伙伴关系"等战略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很大程度上,冷战后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在精神气质和叙事方式上显示出浓重的经典地缘政治风格,但其理论建构仍不完备。尽管如此,作为意大利国内政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冷战后的意大利地缘政治研究仍发挥了广泛的学术、社会和政治影响,其部分观点对21世纪头十年意大利外交政策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月,卡塔尔正式退出欧佩克。卡塔尔此次退出欧佩克的原因,包括美国因素、沙特因素、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限制以及欧佩克成员国影响力削弱等因素。这一事件反映出国际能源供求版图发生深刻变化,折射出当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美国加强对能源地缘政治核心区的争夺,欧佩克的影响力下降,沙特俄罗斯联手打造"欧佩克+"来提升能源话语权,石油消费国加强合作,中东能源地缘政治热点频发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适时灵活地调整地缘战略部署,开展多边外交,重塑大国地位,展示了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新风貌。纵观这一时期俄罗斯地缘战略的特点,它经历了由战略收缩到攻守兼备、由防守到反击的变化。俄地缘战略的调整,客观上会推动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展。中国要利用俄地缘战略调整的机会,深化两国的睦邻合作关系,扩大相互支持、相互借助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柳丰华 《当代世界》2009,(12):41-43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和美国在俄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俄美博弈的焦点先是东欧,在东欧沦为美欧的势力范围之后,又转向了独联体地区。俄美在东欧和独联体的地缘政治博弈是两极格局坍塌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关乎冷战后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真空”的填补,  相似文献   

13.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关大国加紧战略布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意欲将地缘政治优势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其中东盟成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是俄罗斯扩大地缘政治影响、构建欧亚新秩序、抗衡美国战略遏制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俄罗斯对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在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建设有强烈需求。对东盟国家而言,与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有利于其大国平衡,维持其在东南亚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尽管如此,与双方政治和安全合作的不断升温相比,经济相互依存度低和合作基础薄弱仍然是制约俄罗斯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东盟利益的全球化和俄罗斯实力的增长,影响双方合作的诸多因素实际上超出了双边关系范畴,大国博弈和南海局势等为双方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相似文献   

15.
中亚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区。“9·11”事件更使中亚地区的形势及其各种利害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特别是随着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增强,围绕地区安全事务主导权及其里海能源之争,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关系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尽管其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彼此在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所导致的竞争格局仍将是影响中亚地区在世界政治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媒体     
《南风窗》2014,(12):15-15
<正>01中俄天然气协议与地缘政治英《经济学人》5月24日在5月份的一场紧张谈判中,中俄签署了一项庞大的天然气协议。普京称这项协议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史上最大一笔交易。但其真正价值却是协议背后的地缘政治。在经过了为期10年的讨价还价后,两国在这个当口达成协议并不出人意表。它将有助于克里姆林宫减少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到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印度为突出在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版块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由“追随前苏联外交”转向到与俄罗斯建立“徘徊发展中的俄印新型外交”,印度也因此成为俄罗斯与美国争夺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长期较量的最大危机。危机虽然由乌欧关系引起,实质是美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的战略考虑是,通过策划乌克兰政变削弱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基础、离间俄欧(德)关系及俄中关系,防止欧亚大陆走向一体化,以便重返亚太、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危机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重大掣肘,是对美国霸权诚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9.
中俄建交70周年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当代中俄关系之所以成为现行国际政治的典范,不只由于中俄关系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还在于两国在近百年世界历史进程的宏大背景中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历史经历。正因为如此,中俄关系为深化对世界历史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启示,深化了对东西方关系百年巨变范式的进一步理解。同时,由于中俄都是海陆地缘政治大国,两国的长期合作揭示了地缘政治之于国际关系的内在关联性。中俄关系以及两国在所参与的"现代性"争议进程中均体现出对当今世界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高华 《当代世界》2014,(12):40-43
<正>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急剧升温。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危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骤然剑拔弩张。乌克兰危机起因诸多,内部纷争难以和解,外部势力插手不断,但本质上是地缘政治争斗,源于俄美因北约东扩引发的战略博弈。北约东扩的缘起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北约战略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冷战结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和争议的最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