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拿去献给官居正卿的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请行家鉴定过,这是一块十分好的玉,堪称为宝,所以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如果你把玉送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宝。不如我们都保存自己的宝。” “我以不贪为宝”,这话耐人寻味,认真想一想,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特别是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不无益处。“我以不贪为宝”,是一面旗帜、一堵墙,使送礼者望而却步。我们今天反腐倡廉,同样需要这样一种原则立场。可是,有的“掌权”者在各种送上门的“礼”面前,总是遮遮掩掩,模棱两可,半…  相似文献   

2.
舒芜 《瞭望》1992,(26)
五十四 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二云:“闽中曹能始在明末以诗人称,有得家信诗:‘骤惊函半损,幸露语平安。’时在平远台饮次道此,各以为佳。独一客谓‘露’字不如‘剩’字之当;大抵‘平安’注函外,损馀曰‘剩’,若内露,不必巧值此字矣。及予归寓,寓客五六人夜坐饮,为述其语,众复称一佳。中一客又曰:‘不然。两语不必接,露不属损。“剩”便拙凿’。说诗之各有意见如此。”  相似文献   

3.
帅政 《瞭望》2006,(39)
大学科技园应在创新中扮演好“副导演”的角色,即承担“搭台”、“物色演员”的工作“有人计算过,‘中国硅谷’中关村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家企业诞生一家企业死亡。作为‘硅谷’之‘硅谷’的清华科技园,也遵循着市场的这一优胜劣汰规律,表面看似平静之中,你想不到市场竞争是多么的激烈!”这是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志强对中国最前沿的知识创新宝  相似文献   

4.
葛飞 《各界》2013,(2):35-35
潘孑农在《舞台银幕六十年》中称:“蒋介石五十大寿,在上海‘闻人’的软硬兼施的‘情商’下,上海电影公司的巨头们发动全体大小‘明星’,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献机祝寿’大会串。形势逼人,谁也休想推辞掉。报纸上整版的广告,刊载全部参加的演员的姓名。”蓝苹与焉。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诚信社会的维护者从中国历史传统看,政府要取信于民,立信于社会。《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为政者除了要富国强兵之外,还要使民信之,而民之依赖尤为可贵。在这方面,有史可鉴,《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商鞅为在秦推行新法,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终使秦国富兵强,消灭六国。从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的观点看,洛克、霍布斯、托克维尔认为,信任是政府与社会秩序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闻斯行诸?     
【原文】子路问;“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仲由,字子路)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冉求,字子有)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公西赤,字子华)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迟之。”(选自《论语·先进篇)、) 【译文】子路问孔子:“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身边,怎么能一听到就擅自行动呢?”冉有问:“一听到就立即行动吗?”孔子说:“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公西华问道:“仲由问您一听到就行动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冉求问一听到就行动吗,您  相似文献   

7.
思想漫谈     
前一段,“砸烂‘三铁’”的口号在有的地方叫得很响。“三铁”者,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之谓也。且不说这“三铁”的提法科学与否,单说在“破‘三铁’”的口号之下,又出来一个“以‘三铁’破‘三铁’”,即以“铁面孔、铁心肠、铁手腕”来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听来就很觉得有点儿“那个”。我对“三铁”的说法,本来  相似文献   

8.
有些情节大体一致的故事,读起来觉得形式和内容都有差别。 一、《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指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相似文献   

9.
“郢书燕说”源于《韩非子·外储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特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认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相似文献   

10.
清朝嘉庆年间,无锡丰乐桥重建,诸乡民提出修桥时沿河建一条拉纤的路,以方便来往的船只。县令韩履宠因此问诸乡民:“向来有否?”答曰:“无之。”韩曰:“然则‘率由旧章’可也。”拉纤的路便没有修,结果,“每遇西北风,其流直冲,无有约束。覆舟殒命者一岁总有数次。此‘率由旧章’之误事  相似文献   

11.
说“去囿”     
刘绍楹 《民主》2007,(3):47-47
《吕氏春秋·去囿》篇,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哉?’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讲完故事,作者有针对性地发了一番议论:“人有所囿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凡人必去囿然后知。”道理很简单,也很明确:人一旦“有所囿”,必然黑白不分,是非不辨;而要做一个“有知”的人,就必须“去囿”。  相似文献   

12.
“雪耻”     
“雪耻”宏图杨绛先生尊人杨荫杭(补塘)先生曾主张华人“自设公园”,其事具见1920年6月18日《申报》。“外人榜其公园曰‘华人不许入,狗不许入’,愿我华人一雪此耻也!”补塘先生愤慨之至。“但华人自设公园须竟胜于外国公园,至少亦当与外国最优美之公园相等...  相似文献   

13.
陆其国 《各界》2011,(11):52-53
杨继盛,明代谏臣。《明史·杨继盛传》记载:“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日:‘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  相似文献   

14.
《阅微草堂笔记》有段讽“好访”的文字: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愁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遣应曰:“太守且(将)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  相似文献   

15.
李洁非 《各界》2013,(7):43-43
中国史学一直不能摆脱一样东西,我们姑名之“义理”。这便是梁启超所说“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而已。”这个思路,是我们史学的鼻祖孔子开辟的。他老先生作《春秋》,终极目标不在历史事实本身,而在“使乱臣贼子惧”。  相似文献   

16.
难得小花脸     
难得小花脸詹同明人孙传能在其《剡溪漫笔》中曾有“花脸文字”之说,其文曰:“今人铭状表传诸作,陈眉公谓之花脸文字,如戏场丑净,说话多是虚而不实。蔡中郎云:‘吾为人作铭,未尝不有惭容。’其流弊已久,但不如今之甚耳。”当年菜伯喈先生对自己写那类净说别人好话...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范匡夫,在介绍自己如何保持廉洁作风、“拒腐蚀,永不沾”时,有一个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先进文化可以养廉。  他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了那么多的好书,我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会全然不同。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在种种考验中没有出现‘千古恨’的‘一失足’,除了党性观念、法纪观念等起作用外,文化防线或者叫文化屏障对我具有一种特殊的保护作用。筑起了文化屏障,那些歪七歪八的事情沾不上我的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进不了我的‘圈’。老实说,对有些乌七八糟的事情,我不仅是不敢为之,更主要的是不屑为之…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学理论》2009,(9):132-132
《庄子·逍遥游》:“是其言也,犹时女也。”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本)注:“是其两句:时,同‘是’。女,同‘汝’。这两句意思是说,上面所说的这些话,指的就是你啊!”考察古注,朱本的注释有误,“时女”中的“时”应是“待”的假借字,“女”是女子之义,“时女”应解释为“处女”。  相似文献   

19.
《论语·子张》中记载了子夏说的一句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这句话,我一直以为其释义是要做好官就得学习,反过来,学习优秀才能做官。后来,相继读到了对这句话中的‘优’字的解释:据《说文解字》介绍,‘优’训解为‘饶’。段玉裁注曰:凡有余皆曰‘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优,有余力也。’如此看来,子夏所说的‘优’并不是‘优秀’的意思,而应该是‘有余力’。因此,子夏的这句话是说为官者在处理公事之余暇应勤于学习,经过学习形成了一定的余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的《美从何处寻》里,谈到‘移我情’和‘移世界’。宗先生讲‘移我情’,引琴曲《伯牙水仙操》的序,说伯牙师成连,送伯牙到蓬莱山,划船去的,十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波,山林窅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 成连把伯牙送到能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