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理在人们的心目中好似吉祥的女神,它会给人们降临幸福;错误好似凶狠的恶魔,会给人间带来灾难。殊不知,真理往往是在错误的母胎中孕育出来的。在人类认识史上,错误虽然不能和真理发生同等的作用,但是对于后人,它们都是宝贵的思想材料,都是人类认识宝库中的一部分财富。因此,错误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抹煞的。  相似文献   

2.
人们认识的真正任务是追求真理,把握真理,以便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但是,在认识过程中又不免要犯错误。真理和错误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一对孪生姊妹。人们不能不去认识真理,人们也不能不犯错误。正如列宁指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那么错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本文就此问题试图加以探讨。错误就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实际不相一致,不相符合。那么人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与客观不相一致,不相符合呢?这是因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央,应当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  相似文献   

3.
哲思睿语     
《求知》2012,(4):1-1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毛泽东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柏拉图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拉美特利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有四个基本内涵。一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所有东西都当成真理看待,二是正确的东西就是真理,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三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四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怕批评,它是批评不倒的。认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矛盾:人类认识的永恒──论认识的三维视角和六重矛盾及其根源李怀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又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类。多少年来,公说婆道,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哪种观点,都逃脱不了真理、价值、道德三维视角的制约,真理的崇拜者,从真理的角...  相似文献   

6.
相对真理与谬误是一对孪生子,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认识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统一体。然而,学术界有这样—种观点,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了谬误的真理,待谬误排除尽了,它就发展为绝对真理。这是一个涉及真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问题,深入剖析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对真理和谬误本质特性的了解,而且更有利于把握真理的发展规律以推动对认识论的研究。认为相对真理是包含了谬误的真理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相对真理属于真理的范畴,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认识;谬误属于错误的范畴,是对客观世界歪曲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  相似文献   

7.
张端信 《理论探讨》2008,5(2):56-59
为了突破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困境,皮尔士提出了一种可误主义的知识理论.但皮尔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客现真理的追求,他的实在论向人们表明在认识探究过程中,虽然没有任何可靠的基础给我们提供保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求客观的真理(终极的实在).因为人类认识过程(尤其是科学进步过程)就是通向真理的"长征".就是不断向实在的趋同.  相似文献   

8.
一、经验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但是,经验却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恩格斯曾讲过一段很深刻的话:“单凭经验性的观察决不能充分地证明必然性。因为‘在这以后’,并不等于‘由于这’。这种说法之正确的程度,正如不能由太阳在早晨升起而推论明天也会升起,并且事实上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总有太阳在早晨不升起的那一天。但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于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关于时代问题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是个分界点.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时代问题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然而,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无论苏联共产党还是中国共产党,受已有的思路和框架的限制,都没有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变化,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错误和失误.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深刻记取.  相似文献   

10.
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都有论述,他们分析了实践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机制,在揭示人类实践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真理性的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系统,尤其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更是在理论上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如何在实…  相似文献   

11.
论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来建础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再次提出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仍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都不能仅满足于正确的感性认识,而是要追求真理。一、从真理的规定看正...  相似文献   

12.
陈宇宙 《学理论》2013,(18):286-287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和重要的理论问题。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没有最后的界限,也没有最终的真理。真理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实践成功与否,是实践检验认识的结果,是确立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尺度、准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流于空谈,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13.
范瑞滨 《学理论》2009,(30):72-74
实践与认识是对立的统一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要想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找到真理,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根本手段,但由于实践本身的变化性,相对性,特别是在阶级社会里,对立的双方会进行完全相反的实践,因此如何检验实践却需要一个标准。而只有真理本身是客观的,确定的,实践正确与否要由真理来判断,而真理又是具体的,相对的,指导实践的真理也是相对真理,只有在相对真理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产生新的更多的真理认识,实现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搜集统计资料,就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而言,属于统计调查这一阶段。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如果统计调查的方式不当,就会影响整个统计工作,使统计不能很好地发挥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给国家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面报表是我国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方法。它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式方法。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 ,从“真理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这一前提出发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论断 ,必然会出现不可克服的逻辑矛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可能的前提条件是把认识之真理性看作认识之现实性和力量。而实践之结果如何则为检验认识之真理性即认识之现实性和力量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追求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性,对于我们自觉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探索真理,实现价值,不断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求得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基本内容。探索真理,实现价值的活动,实质上是认识与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们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践上又是统一的过程,价值是目的,真理是手段,二者难以分开。 首先,就人们行为的性质来说,探索真理的活动,是主体通过实践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过程,它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现主体向客  相似文献   

17.
知识和真理问题自人类试图理解外部世界开始就已经出现。科学的进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改变了人类对知识与真理的理解,同时科学本身有其自身的局限。施拉格尔试图勾勒出一种与科学相一致的有关"知识与真理"的语境实在论图像,指出知识与真理不是终极的,取决于特定的条件或者语境,正是这种语境性使得获得世界的知识与真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唯物辩证法的大师。他的代表作《矛盾论》是人类辩证法中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辩证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 一、《矛盾论》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它内在的必然性。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整个人类认识史的一环,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逻辑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列宁  相似文献   

19.
前些年曾经掀起一股“再认识”热,无论什么问题都提出再认识,尤其比较集中的是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等等。其中有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乘机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越,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当然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给以批判。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就前一段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来说,存在三种不同态度: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二是错误的再认识,甚至成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场所:三是模棱两可的再认识,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分清对社会主义再认识问题上的是非界线,坚持正确的再认识,克服错误的再认识,抵制借口再认识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然直接谈到"抓落实"的内容不多,但是,作为辩证法大师,他的很多文章和讲话中,间接地、非常深刻和精辟地都涉及到了"抓落实"的问题.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对这个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阐述:"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认识到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首要标准.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