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随着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和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重要研究领域。陶林新著《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从服务型政府视角入手,对政府社会治理法治化命题进行科学整理与系统分析,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思维对该命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治理问题研究和方向把握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行政法治化进程首先发轫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行政法治化观念、制度与实践,相比而言,我国的行政法治化进程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在仍处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阶段.本文以中国特色为视角,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治化进程在缘起、理念、制度、执行以及进一步推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折射出的成功与不足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从而为推进行政法治化不断走向深入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调控法治化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宏观调控法治化"这一命题的思考和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文章以宏观调控法治化问题为主线,从宏观调控呼唤法治化、国际经验的借鉴、我国宏观调控的法治化进程、宏观调控法治化的要点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程度 ,农村社会的有序化发展不仅依赖于国家法律的实施和法律理念的形成与普及 ,而且依赖于农村社会中的民间规范 ,依赖于农民之间的情感、道德、风俗和习惯的维持。在农村社会法治化进程中如何实现情理、法理、风俗、习惯的有机融合 ,构建以法律为主导的多元型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实现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发展将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贵州塘约村庄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探索实践取得巨大成功,这些实践成功的背后有着朴素、科学的法治逻辑。塘约村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实践对探索村庄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留下很多启示:自觉遵从党的领导,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推进村庄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作用;坚持在“法律主治”的前提下,发挥“公约主治”对村庄治理法治化的主体作用;以经济治理法治化为中心,社会治理、村民民主自治综合推进;以村民个体权利为本位,带动村庄治理法治化进行;以村干部治理法治化主导村庄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在新阶段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社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推进区域和谐发展的法治化进程,探索区域和谐发展的法治化途径,包括构建多层次、可持续性的法律体系,构建法治与民主的互动机制,发展社会文化创新机制,对实现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犯罪的国际化,需要各国的刑法学、刑事制度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共建.各国刑法、刑法学都是以其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为背景而展现出特殊性与活力,但犯罪所具有的基本性质却能够成为各国刑法学进行交流的基础.在进行比较刑法学研究过程中,不能将视野局限在刑法条文和刑法学框架之中,而要将不同刑法和刑法学归属其中的整个法制度和社会制度甚至文化背景,都要作为比较和考察的对象.日本刑法学虽然表面上和德国刑法学类似,但实际上无论是在对新旧刑法学的融合方面,还是在受到美国法制影响方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共同形成了日本刑法及刑法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刑法学与犯罪学两大学科,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刑法学研究的是罪与罚的关系问题,而犯罪学研究的是如何预防犯罪和剖析犯罪的成因问题及归纳可能成为犯罪的社会现象。当今犯罪预防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弥补刑法学对犯罪预防不足和社会法律文化的滞后而带来的高犯罪率问题,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简要梳理建国以来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发展过程及其法治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进程是一个由上而下逐步深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政法规已具备法治化的要求,行政规章的法治化还需要完善,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则亟待加紧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基层社会的重要实践,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基层治理变革的一大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天水市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实践中还面临一些困境,本文提出科学可行的突破路径,以进一步推动天水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昌教授是新中国刑法制度建构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刑法立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在宏观方面,确立了修改刑法的指导思想,厘清了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罚化与非刑罚化的关系,确立了刑法立法的观念;针对79年刑法的修改,提出了废除类推、确立罪刑法定原则,支持对法人犯罪的立法,主张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建议将保安措施纳入刑法,并强调立足本国,吸收国外经验,改进立法技术;针对97年刑法,他对犯罪停止形态、死刑立法、无期徒刑与有期徒刑立法、社区矫正、缓刑和假释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自然法思想及其所蕴涵的价值对西方社会法治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自然法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社会和个人养成了信法、守法的品性,形成了刑事法治的良好运行环境;近代以来,西方法治思想包括自然法理论对我国法律的影响与日俱增,直接源于自然法理论的罪刑法定原则也已经明确规定在我国刑法中,但我国的法治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法治之路仍很漫长。究其原因,是我国社会中长期缺乏自由、平等、安全的自然法价值。我们应在国民中培育这种自然法观念,培养良好的刑事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卢梭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包含于政治思想中,他强调法律的实质合理性,漠视法律的形式合理性,这一点在他的刑法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重点分析的是政治法,并认为"只有构成政府形式的政治法"才与他的主题有关,但是,刑法思想在《社会契约论》中却特别显眼,也非常能反映卢梭的法律思想,因此,对卢梭法律思想的考察就从其刑法思想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是贝卡利亚首先将启蒙思想引入刑法领域,贝氏也因此被称之为"刑法学之父"。其实,早在贝氏之前(早于贝氏113年),霍布斯就完整地提出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并论述了犯罪的概念与原因、刑罚权的来源、罪恶与罪行、不得自证其罪、反对刑讯逼供等刑法学思想。这在中世纪欧洲的刑事法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霍布斯不是一位职业刑事法学者,这可能也是他的刑法学思想至今未被人们充分理解的重要缘故。但他关于刑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与见解,给后人以重大影响,如果说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是近、现代意义上刑法思想的启蒙,那么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其启蒙之启蒙。  相似文献   

15.
当受害人被卷入严重威胁其人身安全的犯罪事件时,其需要反抗的不仅仅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更要反抗的是施害人凭借暴力而建立的,可以对其生杀予夺的秩序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事后防卫行为以正当性.此外,在特定情境下,犯罪事件的挑起者应承担的责任也能够排除被卷入者事后防卫行为的违法性.选择对特定情境下事后防卫行为不予惩罚的刑法体系虽然存在缺陷,却可在更多方面凸显其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保护公民自由、保障人权一直是刑法溯及力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旧兼从轻原则中从轻的法律比较范围除了应当包括行为时法、裁判时法之外,还应包括"中间时法;"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范围除了应当包括发生在新法生效前的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生效的行为之外,还应包括判决已经生效但新法作了非罪化处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刑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发挥其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公众和公权行使者对刑法存在非常态的认知和误读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刑法的深层意蕴,即人文关怀。刑法的人文关怀属性是由刑法机能决定并展开的,也是能与和谐社会相契合并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我国现行刑法制度、条文规范在体现人文关怀意蕴的同时,还存在着缺失,有必要根据情况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8.
刑法意义上的涵摄是将生活事实涵盖于法律所描述的构成要件的过程,也是三段论中大前提与小前提互动的过程。刑法上的涵摄错误则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故意实施的行为事实并未发生认识错误,也知道可能有禁止自己行为的刑法法规存在,但对该法规之解释存在误解,认为其行为并非刑法所涵摄的行为。涵摄错误不是事实错误,不能阻却故意,但可能构成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行为人的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涵摄错误主要包括对行为主体、对象、方式及性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占有是民法和刑法中的重要概念。刑法占有源自民法占有概念体系,但刑法学界往往强调其特殊性,忽视其同质性。在我国占有辅助人对物之占有,在民法或刑法中都不被认可。由于我国刑法规定的职务侵占罪具有特殊性,这使得占有辅助人的行为认定变得模糊不清。对等关系人的占有是简单的共同占有,共有人之一擅自处分占有物,构成侵占罪,而非盗窃罪。被委托的封缄物中内容物属于委托人单独占有,没有受托人占有或共同占有之余地。  相似文献   

20.
沈家本是清末的著名法学家,修律大臣,清末礼法之争法理派的代表。在清末修律的争论中,沈家本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具有资产阶级启蒙意义的法律思想。其核心即学习借鉴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法学思想,以改造中国传统的以礼为纲的法律体系,主张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道主义、民刑分立、司法独立、改良监狱、建立陪审员和律师制度、对少年犯实行惩治教育、大力实行法学教育培养法律人才等,对中国法学的近代转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