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免予起诉的几个问题张永恩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问题,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法制日报》连续发表几篇文章,展开激烈争论。有的文章“建议废除免予起诉制度”,提出免予起诉制度“违宪”、“侵犯”和“分割”了审判权、“完全漠视和剥夺了被告人的辩护权”等诸多“...  相似文献   

2.
试论免予起诉制度的坚持与完善郭杰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检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法学界及司法实际部门的一些同志却持否定的观点,甚至主张废除免予起诉制度,对此,笔者不能苟同。一、免予起诉制度并未侵犯法院的审判权主张废除免予起诉制度的一个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3.
免予起诉制度的存、改、废是目前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不少法学刊物刊登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免予起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不同,免予起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免予起诉制度本身的利弊及各种争议观点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免予起诉制度的存、改、废的得失进行了研究,认为免予起诉制度的修改、完善应与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相适应,并提出了修改、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际部门对免予起诉的利弊、存废问题争论日烈,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根据掌握的材料,试图把争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加以概括综述。 一、免予起诉制度弊端说 近年来,不少同志大胆地对免予起诉制度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其弊端所在。主要理论依据是: 1.有悖于《宪法》。《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不  相似文献   

5.
免予起诉没有侵犯审判权张振高有些同志把免予起诉的“认定有罪”视为是“定罪结果”,把免予起诉的有罪认定等同于刑事判决的定罪效力,进而推论出免予起诉是行使、限制、分割和侵犯了审判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作出起诉、不诉或免予起诉的决定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免予起诉制度宏观研究丁慕英,陆德山目前,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观点不一,争论颇多,原因之一是各种观点都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没有把免予起诉制度与我国政治体制联系起来。如果我们从宏观整体上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一、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法学界对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免予起诉权力,存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废除,认为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不应有对刑事案件进行审判,作出最终实体性评断、处分被告人刑事实体的权力,而免予起诉则包含了刑事审判权的具体内容。因此,免予起诉制度有悖于我国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二是,主张保留,认为免予起诉是我  相似文献   

8.
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是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免予起诉是我国独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职权,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免予起诉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免予起诉最初产生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肃反”运动和处理在押侵华日本战犯的司法实践中.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赋予人民检察院对构成犯罪、应  相似文献   

9.
检察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法学界围绕检察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完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本文仅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关于免予起诉制度问题.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创举,是控诉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法已将它作为一种诉讼制度固定下来,对司法实践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多年来,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对它的存废问题发生许多争议.一是认为是对案件作出实体性的终断,实际上行使了审判权,它混淆了公诉权和审判权,是越俎代庖.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侵犯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和被害人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控诉权.二是认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察终结的案件行使免予起诉职能是必要的,但对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不应实行免予起诉权.否则,  相似文献   

10.
徐益初 《法学研究》1989,(3):74-78,88
近年来,有些同志对免予起诉制度提出质疑,主张用缓起诉制度代替免予起诉制度。也有的同志则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应当坚持,但要改革加以完善。我赞成后一种主张。本文就免予起诉制度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免予起诉制度,是诉讼法学界近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从现有材料看,争论的焦点在于免予起诉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立法上是应当保留还是废除。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是诉讼理论上的需要,而且成为立法与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此发表我们的初步认识。 (一) 目前,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弊大于利,主张应予废除,归纳起来,其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存废之争,曾经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最终废除了免予起诉,这是我国健全法制的重大举措,是这次修改立法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在修改立法的研讨中,对某些问题存在不同意见,乃至展开热烈的争鸣,原本是正常之事。按理说,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通过的法律正式将某一制度废除之后,原有的争论本应结束了,大家都应当认真学习与正确宣传修改后重新公布的刑事诉讼法,并切实贯彻实施。然而,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近日看到有的出版物竟然写到:“完全废止免予起诉制度,我国将失去…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免予起诉制度的适用与限制中南政法学院姚莉,屈广清作为一项诉讼制度,免予起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引起了长时间的争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主张废除这一制度,以消除实践中的矛盾和理论上的纷争。他们认为,免诉制度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如审判公...  相似文献   

14.
<正> 此次修正刑事诉讼法,对起诉制度作了重要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不起诉范围,取消免予起诉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免予起诉存在不同看法,基本分肯定与否定两大观点。在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免予起诉的存废依然是争论的热点问题。免予起诉的实质是未经法院审判而由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定罪,不符合现代法制原则,不符合人民法院统一  相似文献   

15.
有待改革的免予起诉制度孔宪柱免予起诉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对确认犯有罪行,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刑事被告人,决定对其免予追诉,就此终止刑事诉讼的一项刑事诉讼制度。但是,司法实践中也暴露出了免予起诉制度的弊端,一方面是对一些犯罪较重,虽有从...  相似文献   

16.
对免予起诉制度的重新认识,从根本上说是由其优劣与存废问题的议论开始的。免予起诉制度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种独创,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传统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刑事诉讼制度是相互继承、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的。从坚持免予起诉制度的观点出发,笔者认为:对刑事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是探求坚持免予起诉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 有关免诉制度存废的问题,报刊上继续展开了争论,现综述介绍如下: 《法制日报》1993年12月19日发表崔敏的《立法建议》;《免予起诉弊多利少,建议立法予以废除》。指出免诉制度存在诸多弊端:1.免诉造成了审判权的分割,它同审判权由法院统一行使的法制原则相违背;2.免诉是作为控诉方的人民检察院单方面的决定,它完全漠视和彻底剥夺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及在被定罪以后应当享有的上诉权;3.免诉使检察机关集侦查、起诉、审判三权于一身,违反了刑事诉讼中的制约原则;4.免诉常常引起有关机关互相扯皮。  相似文献   

18.
免予起诉辩护制问题刍议林立免予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和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免诉案件中如何全面有效地贯彻“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项法律原则,直接关系到有效地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以及保证免予起诉案件的质量等重大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法学界对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决定权提出了诸多质疑,其中持否定观点的核心理由就在于认为:检察机关行使免予起诉决定权,“也就行使了判定有罪,以及免予处刑的权力”,是侵犯了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权。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关于检察机关是否应当享有一定程度或一定范围的定罪处理权,或者说是否全部的定罪处理权都必然为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权所包容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检察机关行使免诉权有无根据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笔者对此略述管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代表国家参加刑事诉讼的公、检、法三机关,法  相似文献   

20.
论免予起诉     
<正> 免予起诉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制度,为我国立法所肯定。自1988年以来,法学界对免予起诉制度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和探索,可谓众说纷纭。为此,本文拟对免予起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特色之一,对免予起诉制度的不同看法,怎样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予以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