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将公共政策付诸实施的实践过程。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公共政策主体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本身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政策执行行为是深受其背后的深层机制的影响。分析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提高政策的执行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理论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研究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再到政策制定,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单纯研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够的。本文以戴维·伊斯顿的政策体系理论为基础,从输入、输出、反馈、环境四个方面入手,试图分析了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价值取向关系着公共政策是否能有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协调社会多元利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质量是决定国家发展绩效的重要因素。政策质量研究需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公共政策质量的内涵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公共政策质量?公共政策质量内涵形成了质量本质、政策成败和政策过程三大研究进路。高质量公共政策应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回应性、制定过程和政策内容合情合理合法、切实关照利益相关者利益、执行有效和结果合乎政策目标。研究发现,政策环境、政策系统、政策行动者、政策能力和政策资源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树立全系统、全过程和整体性的公共政策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化的政策体系、科学化的制定过程、有效的政策执行和合乎目标的政策产出四个方面提升公共政策质量。未来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以更深度的案例研究推动中国公共政策质量持续优化,以触发更多的"好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绩效,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政府作为权威性的社会公共权利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公共政策,如何有效的执行政策,使其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得以成功的发挥,这不仅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在探索的问题,更是像我国这种处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政策执行的研究缘起,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和解决政策执行阻滞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希望能对该问题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关系到公共政策的成败。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我国的房价调控深陷"改革陷阱"之中,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多重利益博弈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为了避免畸形的利益博弈导致社会发展失衡,必须为规范利益博弈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现实的政策实践表明,某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并不能取得政策效果。这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以利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趋利避害,保证其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公共政策执行问题,尤其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政策目标群体、政府以及社会环境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期间产生了许多有关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学术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与表现、危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的,但就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的相关研究要远多于其它方面.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在复杂多变的公共政策执行环境中,政策执行主体在动态的过程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和模式,采取一定方法,能动的利用各种资源,把公共政策转化为预期目标的系统综合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贯穿于政府活动的整个过程,现在国家的建设与地方发展同样离不开公共政策,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地方,由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环境,给政策有效执行带来困难,如何突破以实现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策执行力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政策偏离公共性的问题,并有两个方面的突出表现。作为政策制定主体—中央政府以及政策执行主体—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构建有效的公共政策机制则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政策实践的经验表明,在日趋复杂的现代行政环境里,政策效能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执行的具体情况。公共政策执行力是公共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本文论述了我国执行公共政策的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分析了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的现状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江远  石琦 《法制与社会》2012,(32):140-141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现象普遍存在,如公共政策的替代执行、附加执行、盲目执行、选择执行、条件执行、象征执行、拒不执行等,使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度大打折扣,政策执行效果不尽人意,政府公信力严重降低。针对此,改善政策执行资源环境条件、扩大政策执行公众参与范围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的本义出发,提出公共政策执行链的概念,并应用这一结构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策传递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政策执行有效性是我国当前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和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执行有效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目标群体往往被认为只能被动接受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的受众,其对政策执行有效性的能动作用往往为政策研究者所忽视。本文指出研究目标群体在政策执行中的能动作用,调动目标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他们对政策执行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对促进我国当前的政策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极具应用性、跨学科性的前沿课题.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史密斯模型出发分析,近年来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执行过程具有就业政策的法律化和体系化、政策执行机构的多元化和网络化、目标群体的组织化、政策环境的优化等特点,它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政策效果.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执行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执行具有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是公共政策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也是实践中建构政策观念、开展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现流行的几种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代表性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揭示了其不同面孔,但都未进一步剖析公共政策背后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关系,或者说,没有清晰地回答一个问题,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政策性所反映的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在政策过程中到底发挥着何种作用、如何互动以及产生了何种影响?对此问题的挖掘将得出对公共政策本质的重新理解: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社会意志和国家意志之间是对立性交融关系,而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两种意志的组合关系及其结果。这种组合关系在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公共政策运行的全过程中均有充分的体现。从这一视角来透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成了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有关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度低,对政策的影响力相当小。本文从“三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三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层原因,借鉴新公共政策话语机制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一般理论模式,就解决“三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以求增强农民对“三农”政策的影响力,从而使“三农”政策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政策执行是政策理想贯彻实施的重要中介环节,公共政策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则难以实现其预期目标.鉴于政策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普遍存在,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极具必要性.本文就"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来探讨如何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政策执行可视为政策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相互调适、利益博弈的过程。目标群体因自身成本-收益分析失衡、对政策认知不清以及参与政策执行过程程度较低而对政策执行采取明确反对或抵制、规避或不作为、拖延等行为,妨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可从加强政治社会化、扩大政策宣传以及积极引导目标群体参与政策执行过程等途径来提升政策执行力。  相似文献   

20.
地方官员因其处于特殊的地方权力体系当中,故其个人偏好容易代替社会偏好直接进入政策制定过程,造成公共政策的决策风险加大。分析地方官员政策偏好特别是不良偏好的表现形态及原因,寻找地方官员政策偏好风险防范及有效整合措施,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