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896年,黄显声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苇山河村(现属岫岩满族自治县)。1918年,黄显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1年,他又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奉天兵工厂,颇受张学良的赏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相继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黄显声汇集从各方面接到的情报向张学良作了详细报告。他根据张学良"地方武装可加紧训练,严加戒备"的指令,着手  相似文献   

2.
于天放 《党史纵横》2005,(12):56-56
日前,省级红色旅游景区、鞍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显声将军故居修葺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黄显声将军是我国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被誉为抗战“血肉长城第一人”。他于1896年12月18日出生在岫岩县石庙子镇蓝家村(时为凤城县苇山河村)。1921年春,他投笔从戎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翌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破例分配到奉天兵工厂任少校卫队营长。不久,他以精明强干和作风果敢,给前来视察的张学良留下深刻印象,被张提拔为身边随从参谋,1927年晋升东北军第一旅旅长。1930年春,东北军再次入关时,张学良为加强老家大本营的防卫,调黄显声任辽宁…  相似文献   

3.
三、东工委成立及其分工 1936年4月底或5月初,刘澜波同志去北平,天津向北方局汇报后,北方局决定在东北军建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简称“东工委”。东工委委员都是北方局指定的,书记刘澜波,组织  相似文献   

4.
刘澜波同志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他于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到东北救亡这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中。尤其在他领导东北救亡总会时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亲自指示与关怀下,刘澜波同志团结各界东北同胞,将东北抗日救亡团体结合起来,为抗日复土,以至全国抗战的胜利都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受命组建东北救亡总会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和东北救亡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各大城市相继沦陷,以东北军为主体,包括…  相似文献   

5.
正沈阳张氏帅府(俗称"大帅府"),见证了辽宁乃至整个东北的近代历史进程。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曾在此主政东北十六载。在这里,还走出了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张学思。张学思出生于1916年,是大军阀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然而,他自青年时期便接受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辽宁省档案馆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1946年9月23日张学思被任命为辽宁省政府主席的任命状,  相似文献   

6.
正"十四年抗战"的说法,已由官方盖棺论定,马上就将进入中小学教科书。1931年11月4日的江桥战役,被认为是有组织有领导的抗战第一枪。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的东北军第反应并不是武力回击,而是诉诸国际社会,寻求公道。张学良9月19日接到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的来电,  相似文献   

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人先落脚于北平奉天会馆,9月下旬自动地组建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东北救国会),选出爱国人士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彭振国等为常委,推举车向忱,张希尧,黄显声等为执行委员,下设秘书处,宣传调查部和军事工作部。“东救”的任务除救济东北难民和抗日军人家属外,主要是宣传、组织抗日武装。在  相似文献   

8.
正在沈阳市和平区,有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厚重抗战历史文化的学校,它就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东北中山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学生流亡北平。1931年10月18日,在张学良的鼎力支持下,东北学院正式成立,1932年更名为东北中学,全称"私立东北中学校"。学生全部住校并免收一切费用。1934年3月26日东北中山中学于北平创建。1941年东北中学中学部合并到东北中山中学。  相似文献   

9.
辽宁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地,我军进入东北后,于1945年10月12日,首先在沈阳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省级民主政权——辽宁省政府.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布毛泽东起草的给东北局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在指示中提出把东北的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以便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将来转入反攻.根据这一精神,东北各省民主政府相继退出各大城市.辽宁省政府迁至本溪市.1946年4月根据斗争需要,辽宁省政府从本溪撤出后,将其所辖的三个专署及其所属市、县交由安东省政府管辖.同年7月23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通化行政公署与辽北省政府撤至通化的部分机构和人员合并,组成新的辽宁省政府,并重新划分了辽宁省的行政区划,省政府驻通化市.11月,辽宁省政府由通化迁至临江.1947年我军夏季攻势取得胜利后;辽宁省政府由临江迁至梅河口.1948年8月,辽宁省政府又迁至瓦房店市,至到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决定,将辽宁省政府与安东省政府合并成立辽东省政府.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张学良90华诞大庆之后,曾给刘鸣久回过电报,问候刘及东北军其他将领.刘在青年时代,同张将军结下了相敬的深厚情谊.1刘鸣久先生和张学良将军都是海城人.刘先生生于1900年11月20日,在海城一直长到了19岁,经人介绍到了奉天(今沈阳)辽宁省实业厅,当上了一名自谋生路的小职员.  相似文献   

11.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策划"三位一体",高崇民、孙达生、刘澜波等人为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而奔走,栗又文等人还赴新疆进行联合盛世才、联合苏联的活动。此外,东北救亡群体还做了大量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转变的工作,坚定了他们进行联合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东北救亡群体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2.
天津的张学良故居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张学良1924年至1931年在天津的私人宅邸。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历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职务。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身亡。12月,  相似文献   

13.
1937年初,流亡在北平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纪亭榭,北平东北大学学生高鹏等人,就秘密筹划建立抗日武装队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的支持下,他们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一面用张学良将军和东北救亡总会的捐款购买枪支,一面联络人员。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东北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中有许多是土生土长的辽宁人。在辽宁境内,目前依然保存着他们的故居。黄显声故居位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蓝家沟。1896年黄显声出生在这里。黄显声曾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东北军骑兵军副军长,一生戎马生涯,屡立战功,后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最后被杀害于狱中。  相似文献   

15.
正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又名景墨,字尔农,1906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县苗家堡子(现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26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推荐到东北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撤至北平,苗可秀也随着学校进驻到北京大学读中文系。就读北大期间,苗可秀经常为抗日救国四处奔波。1931年9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北平成立了东北学生军,苗可秀出任东北学生军的大队长。11月15  相似文献   

16.
12月18日,是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著名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诞辰100周年.黄显声将军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他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毅然投身于救国救民的抗日战争,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从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爱国军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高尚爱国情操、丰富斗争经验的杰出的民族英雄,直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显声将军是“红岩魂”中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民族英雄,进一步弘扬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身正气、追求真理、疾恶如仇的高尚品质,更好地加强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辽宁省中共党史学会、鞍山市史志办公室、中共岫岩县委、岫岩县政府联合在岫岩县召开了纪念黄显声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王怀远,曾经同黄显声将军共过事的原省委老领导郭峰、宋黎,鞍山市委、岫岩县委、县政府领导及黄显声将军的部旧、亲朋好友等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文清主持.省委副书记王怀远代表省委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在这里举办纪念黄显声将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对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意义是非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纵览》2006,(3):28-33
共赴国难 矢志不移 英勇抗日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知己与爱将.吕正操,1905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年月,家贫的他只上了4年小学,之后只好当学徒、种地来聊以糊口.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吕正操耳闻目睹了日本侵略军对家乡人民的残暴凌辱和大肆杀戮,心中早已对日军积蓄了深仇大恨,而对东北军里声名显赫的少帅张学良早已心存敬慕.  相似文献   

18.
吕正操将军是张学良的老部下,两人都是辽宁海城人。吕1922年参加东北军,曾任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吕受中共华北局指示,率领东北军691团走上抗日之路。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获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张闾蘅(张学良五弟张学森之女)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吕,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表示等等再说。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美籍华人富豪何东发电报给在北平的张学良将军:“东北军如抗日,何东个人愿负责供应整个东北军的军火。”见电,一直处于违心、苦闷与国人谴责声中的少帅兴奋异常,即电南京蒋介石,据此理由急切要求对日宣战。蒋回电表示不相信何东此举。少帅甚为恼怒,亦无可如何。  相似文献   

20.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离开东北,移居北平,开始以宣传抗日救亡为职业。1931年9月27日,他与北平其他爱国人士一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政治部副部长。同年11月3日,当马占山在黑龙江省嫩江桥率部抗击日寇时,他和其他人士一起发动群众募捐,发电报,写慰问信,支持爱国官兵的抗日战争,使马占山部队得到很大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