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属西北干旱区大型内流盆地之一。远在公元前,民勤是水草丰美的滨湖绿洲,土沃泽饶,可牧可渔。自西汉始,揭开了垦殖农业的序幕,移民规模迅速扩大,人工农业生态逐步代替了原来的自然生态。加之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  相似文献   

2.
民勤是全国沙漠化面积较大、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400万亩,其中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226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4.5%。当地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灾害频繁,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民勤湖区位于石羊河流域最下游,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由于深处大漠腹地,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碱大水苦,生存条件每况愈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民勤湖区贫困化程度迅速加剧。由于盐渍化,使湖区的粮食产量不断下降,湖区成为民勤甚至全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民勤县湖区贫困区包括五个乡镇。2000年,湖区人均安…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4):33-33
甘肃省民勤县是全国生态恶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极度匮乏.但这里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灌溉用水效益低下的现象突出。民勤县所处的石羊河流域就是一条农业过度开发的典型河流。石羊河流域农田灌溉用水量占85.7%.工业用水仅占5.4%.林草灌溉和城乡生活用水共占8.9%。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石羊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组长林业部部长徐有芳(1995年6月17日)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和庆祝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首先,我代表中国防治荒漠化...  相似文献   

5.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1992年的联合国大会也把荒漠化列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荒漠化到底有多可怕?中国的荒漠化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怎样治理才更加有效呢?6月17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本刊选登有关荒漠化的相关文章,与大家共同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1992年的联合国大会也把荒漠化列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荒漠化到底有多可怕?中国的荒漠化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怎样治理才更加有效呢?6月17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本刊选登有关荒漠化的相关文章,与大家共同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慈善     
中国妇女基金会开展“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扶贫项目 干旱缺水是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北部是地球上主要干旱地带之一,有的地区年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0立方米,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立方米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  相似文献   

9.
海原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是一个传统农牧业大县。全县共辖14个乡、4个镇,162个行政村,人口39.4万人,其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1%,农业人口36.1万人,占总人口的91.5%。这里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宁夏乃至西北最干旱的县区之一。矿产  相似文献   

10.
露水资源     
《时事报告》2011,(1):68-68
近年来,干旱灾害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很少有人知道,露水也是十分珍贵的水资源,可被开发作为抗旱新途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露水资源有时能够达到甚至超过自然降水量的水平。据估算,在年平均降水量为100毫米左右的甘肃省民勤县,露水量可达到100~200毫米左右。  相似文献   

11.
翻开世界荒漠化分布地图,人们会看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在北纬15至40度和南纬15至40度之间分布着两条犹如黄色巨蟒的荒漠带,特别是在北半球.从中国的甘肃、宁夏、新疆起,经中亚到中东、北非一直延伸到北美西南部的大陆,在这广阔的地带,无数密密麻麻的小灰点表示着许许多多连成一片的沙漠。处于这个荒漠带中的绝大多数地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不少地区甚至不足40毫米,而仅有的这些水资源除了人们日常生活饮用一小部分外,又大都用在了农业生产上,如在我国的西北,水资源80%用于农业,有些地区甚…  相似文献   

12.
笔者前时曾读过《人民日报》记者写的反映甘肃省民勤县人沙之斗的长篇通讯《民勤之殇》,心里总觉得沉甸甸的。曾几何时,民勤这片水天一色的绿洲已有94%的土地荒漠化,迅速变成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沙尘暴四大源头之一。在当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听取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深沉地说:“和谐社会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生态环保问题马虎不得!”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农业洪涝灾害成因及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灾害是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和急剧涨落的特点.在短时内往往淹没大片土地,冲毁良田、村庄和城镇,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时形成毁灭性的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笼罩范围和灾害损失相对我国东南部要小,但由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洪涝与干旱一起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大问题。荒漠化(Desertifcation)作为世界性大环境问题,正在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多年来,尽管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同荒漠化进行抗争,但荒漠化仍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目前,全球约有荒漠化土地3600万平方公里,IO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2O亿美元。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项艰难使命。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  相似文献   

15.
回顾并证实我们对《联合国关于在遭受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的承诺,这一公约已于1996年12月26日正式生效。考虑到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全球各国的承诺将被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审议,尽早实施公约条款是ZI世纪议程成功的必要保障。注意到亚洲地区各受荒漠化影响缔约国拥有共同的环境、目标,尽管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还注意到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荒漠化都威胁着亚洲地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欢迎1996年8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亚洲执行公约区域…  相似文献   

16.
干旱的危害     
徐娜 《中国减灾》2004,(10):26-26
干旱的最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使农业欠收,严重时形成大饥荒。在严重干旱时,人们饮水发生困难,生命受到威胁。中国西北一些地区因经常发生干旱,人畜饮水极端困难,被迫进行人口大迁移。在以水力发电为主要电力能源的地区,干旱造成发电量减少,能源紧张.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在干旱季节,火灾容易发生,且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国际防治荒漠化年,6月17日又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希望,沙漠化不只是作为一个警示让我们警醒,而更应成为我们积极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的动力,成为我们解决环境生态问题的一个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西北五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02-2021年乡村发展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方面的10项相关指标出发,运用时间固定效应FE面板模型,研究西北五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单位产值、人均住房面积、农村水利固定资产人均拥有量对西北五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每万人拥有村民委员会单位数、每万人拥有乡镇文化站数量、识字较少农村劳动力比例对西北五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按照干旱情况分两组实证分析发现,农林牧渔业单位产值、人均住房面积均对各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较好促进作用,在干旱度较低的省份该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西北干旱省份。结合以上分析结果,从政府顶层设计和基层措施两大方面提出推进西北五省乡村振兴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于1994年10月14日在巴黎签署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灾情数据显示,2021年,干旱灾害造成山西、陕西、甘肃、云南、内蒙古、宁夏等24省(区、市)2068.9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42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0.9亿元.旱灾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开展干旱灾害监测预警业务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