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2013,(9):63-63
李元书在《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目前,中国政治参与的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在类型上,从动员型参与向自主型参与发展:在组织规范上,集体性参与呈增长之势;在目的上,功利性经济参与居主导地位.民主性参与也呈发展之势;在参与形式上,网络参与成为主要的参与形式之一;在程度上,整体水平不高,具有不成熟性和过渡性特征。各个利益群体、阶层逐步提高政治参与愿望和热情导致了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政治参与热潮。  相似文献   

2.
初级阶段的民主建设的特。&O1、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模式首先体现为政党主导型。真正的、完全成熟的人民自主管理只能是民主在高级阶段的体现。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来实现的,这是先进政党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党的领导既是现阶段民主政治的体现,也是未来高度民主政治的准备。因此,民主和党的领导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整个初级阶段,共产党对民主的历史推动就在于:组织人民来管理国家的社会事务;不断提高人民参与管理的能力;创造条件向人民的自我管理过渡。2‘初级阶段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成因及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根源主要是,农村村民经济地位不独立,农村基层民主不完善,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农村村民的这种政治冷漠对村民自治、国家治理和农村社会的和谐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半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过渡的治理环境,拓展村民参与成本的弥补措施,是消解农村村民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空间结构问题凸显.本文在京津冀城市群的视角下验证了区域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之间的相关性及人口重心转移的滞后性,并运用洛伦茨曲线对北京市人口空间均衡度和集中度进行测量,探讨了其全局和局部的人口空间关联模式,即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加剧,流动人口强聚集圈层、弱聚集圈层、中间过渡圈层的分布特征明显.最后,结合东京都市圈和多伦多大都市区人口空间模式的历史演变,提出不同发展阶段下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倒U型"向"M型"双峰曲线转变的特点,明确了30公里圈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由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三个要素构成。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型之中。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治思想经历了从革命性到建设性再到理性化的转变,政治心理逐渐成熟,政治价值取向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6.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取得数次阶段性成果,其中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是启动了中国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它不仅克服了封建政治文化的滞留影响而且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偏误,在政治主体、政治参与等方面实现了现代文化观念创新。政治文化的转型因培植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民意基础而促成改革向民主法治方向过渡的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革命型政治参与范式,是70年代末以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形态和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传统政治参与范式正在被建设型政治参与范式取而代之.明确这种转换并促进其发展,是中国政治生活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江华  杨思宇 《青年研究》2023,(5):45-55+95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分析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特征及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连接”结构差异,可以将青年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划分为独立型、常规型和丰富型;其中,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中更为明显,丰富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青年中更为明显。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对青年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的青年相比,丰富型圈群特征的青年在政策参与和表达参与方面更为积极;在维权参与方面,则出现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间的“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发现为理解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军 《民主》2004,(11)
李军在《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撰文认为,对政治转型、文化转型、教育转型、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转型等社会性因素的研究,是以社会转型为视野解析我国贫富差距成因的重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一、政治体制由传统中央计划型向现代市场服务型过渡中的不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是社会群体性突泼事件的高发期,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来看,社会群体突发性事件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政治参与不仅指合法的参与,也应包括非法的参与;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从动员型参与转向自主型参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有上升趋势,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迅速,但公民消极参与的心态呈上升趋势;解决的路径主要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间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自身利益,在政治文化选择上,普遍选择了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政治参与目标选择上,普遍选择了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府形式;在政治参与形式的选择上,普遍选择了支持体制性的法内参与形式。现代社会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选择是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过渡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2.
池松军 《理论导刊》2007,(10):33-34
我国社会的全面变革为公民政策参与提供了前提条件。伴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公民的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利益意识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公民政策参与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由非理性政治运动式参与向利益性分配式参与的发展,由单一政治利益群体参与向多元性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发展,由单一的官方参与渠道向多样化的民间参与渠道的发展,由失衡性参与向平衡参与的发展,由表态性被动参与向智能性主动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科技扩展和社会转型对中国价值教育的挑战 1.80年代以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在目前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而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社会类型过渡: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在日益丰富的政治参与研究中,一直缺失针对民众政治参与观念的系统研究,且不了解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情感和认同倾向。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认同等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观的概念框架与测量工具,并利用系统性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在参与认知方面,与研究者主要从民众影响政府决策角度的界定不同,民众多从其与政府互动的双重视角理解政治参与;在参与情感方面,民众的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都偏低;在参与认同方面,对公民行动、接触型参与和沟通型参与的认同度较高,但对抗争型参与的认同度较低。借助潜在剖面分析方法,验证了民众参与观类型学的理论模型,发现同时存在“传统臣民”“依附主义者”“潜在抗争者”“准公民”“模范公民”等五种观念类型。总体而言,参与型文化正在中国民众中形成,但与政治参与观发展的理想状态仍有落差。这些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观、推动政治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权限调整的基本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的划分将呈现出如下基本趋势:一、由东重西轻的梯度分权向地方均权过渡;二、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有机结合;三、经济权力下放与政治权力下放协调统一;四、加强对下放到地方的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的政治仪式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国家祭祀"。晚清以来,随着政治和社会的变迁,政治合法化的仪式从基于血缘、世袭和君权神授的传统型向以通过民众投票和选举来表达授权与认可的法理型转变;政治社会化的仪式从被动教化和灌输的臣民型向主动学习和自由选择的公民型转变;政治参与的仪式由封闭的排他型转变为开放的参与型。从湖南咨议局的开局仪式,可以管窥这种政治仪式变迁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人们相互之间不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事实,而且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深刻的、顽固的分歧和冲突;正是这些顽固的分歧与冲突型构了政治世界;这些不可消除的分歧与冲突才是政治的本质所在:因此,将冲突和竞争视为政治的核心范畴,才更为妥适.  相似文献   

18.
生态政治文明是将人类放到自然生态系统背景中,对传统的政治知识及社会政治过程进行校正甚至重新建构,从而以社会公正,承担生态责任,尊重多样性,保证发展可续为价值诉求;以“社会——经济——政治——自然”复合性生态系统为政治体系;以政府、个人与社会组织的多元参与,实现生态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参与的历史进程来看,政治参与可分为直接参与与间接参与两种模式;间接参与或代议制参与模式虽有其历史功绩,但无论从工具理性还是从价值理性层面来看,其固有的局限性都是难以克服的,只有消灭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消除了社会两极分化,间接参与才有可能向直接参与过渡,其内在的弊端才有可能被真正克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民主的发展.但是,农民的参与行为还需要加以引导以使其向有序参与发展.在现阶段,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一要提升农民政治素质,增强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体动力;二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拓宽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渠道;三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文化及社会环境,改善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