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美国对华商品实施"双反"措施有其一定的WTO法依据,但其国内法依据不足。目前,美国正在通过制定和修改其国内相关成文法和判例法,以弥补该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整理自身的补贴措施和"双反"规则,不授人以柄;另一方面,应积极应诉,防范和抗辩美国利用WTO《反倾销协议》、《SCM协定》等WTO规则语义的模糊性,不充分遵循《中国入世议定书》和《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书》的相关规定,从而滥用这些规定等现象;并把这些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力争在国际规则的框架里解决类似争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双反"规则被滥用的问题,为我国争取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纵观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解决的与反倾销相关的争端,可知除倾销、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等具有重要的实体性意义外,在程序性事项上,尤其是关于证据认定的替代国标准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等作为一种隐形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规则于在反倾销案件中发展保护国内产业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在对WTO规则和以往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的反倾销调查和出口应诉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学》2016,(5):141-148
随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d项"自动终止条款"所规定的终止日期(2016年12月11日)即将届至,有关该条款的法律效应,特别是中国是否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法"适用等问题的争论,已经从学术讨论上升为相关WTO成员的官方表态。全面解读WTO相关反倾销规则可知,"自动终止条款"之终止效力及于第15条a项(ii)目适用于中国的"特殊替代国法"。但与此同时,第15条a项(i)目并不当然终止,中国生产者可在中国未被整体承认为市场经济体的情况下通过证明具体产业或者产品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使"中国价格或成本"可比价格在反倾销中得以适用;该条款并非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毕业条款";WTO涵盖协定中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一般替代国法"仍有适用于中国的可能。2016年12月11日之后,中国应当根据反倾销可比价格规则的适用变化作出必要应对。  相似文献   

4.
"汽车零部件案"的争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以下简称汽车零部件案)的基本案情,在简略分析双方争议点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案对我国今后立法以及应诉WTO案件的启示,使我们更好的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而在遵守WTO规则的基础之上,更好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保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5.
专家组的产生和发展是GATT/WTO自身发展和演化的必然产物。GATT/WTO专家组的报告对于具体案件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该报告事实上构成相同或类似案件报告的一部分,但其不构成GATT/ WTO自身规则的一部分;这种将报告的法律效力有机地转化为法理上的普遍认同或容认而有效地作用于相同或类似案件的方法,较恰当地处理了GATT/WTO规则所涉及的主权约束与司法克制、特殊性与普适性、规则与法理、法律刚性与司法能动之间的平衡,构成其灵活性与多样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左婧媛 《法制与社会》2014,(2):76-77,82
本文从WTO规则法律解释的基本理论入手,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法中条约解释的相关理论和学说,以美欧墨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以下简称"原材料案")为分析样本,结合案件所涉例外条款(GATT1994第20条(b)款;GATT1994第20条(g)款),据此考察WTO规则法律解释方法在原材料案中的具体适用。最后,得出原材料案中例外条款的法律解释方法带给我们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ISM规则已于 1998年 7月 1日如期生效 ,但至今尚无涉及该规则的案例出现 ,因此 ,无法参照法院或仲裁庭运用该规则审理或判决相关案件的实际做法 ,以推断 ISM规则下法院或仲裁庭审理相关案件的可能趋势。鉴于此种窘境 ,本文意欲根据 ISM规则的相关规定 ,通过对当前三起典型案例的再分析 ,以推断 ISM规则下法院或仲裁庭审理相关案件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8.
吴晓晖 《法治研究》2011,(12):30-38
本文旨在对如何正确认识、解释和适用中国单方面承担的"超常规义务"(WTO-plusobliga-tions)的问题提出法律分析和政策建议。10年前,当中国接受WTO多边贸易规则并加入WTO时承担了大量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超常规义务"。10年来,DSB(WTO争端解决机构)解释和适用"超常规义务"时一味采取的严格的字面解释方法,其得出的结论往往不符合WTO协定的目的和宗旨,不利于维护WTO多边规则的统一性。运用该方法推导出的裁决不仅不符合非歧视原则,而且加剧了中国在WTO协定下权利和义务的不平衡性,造成对中国的单方面歧视越来越严重。笔者主张,在涉及中国"超常规义务"的WTO贸易争端案件中,我国政府和法律界应敦促DSB尽可能采取国际法上的限制解释(restrictiveinterpretation)的方法。这一条约解释方法是基于平衡争端一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公平考量,也有利于维护并促进WTO多边规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承担的某些"超常规义务"作限制解释有利于实现WTO协定的整体目的和宗旨,有利于创造一个规则统一的、所有成员享有平等地位和有利于公平贸易的多边贸易体制。  相似文献   

9.
官松 《北方法学》2013,7(5):140-149
报复在WTO争端解决体系中起着最后救济手段的作用。2009年W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的美国—陆地棉花案DSU第22.6条仲裁裁决,是关于WTO报复的最新司法见解。补贴案件中的报复规则主要涉及报复水平的认定、交叉报复适用的原则和程序两个方面,而美国—陆地棉花案不仅在这两个方面均有涉及,且发表了若干重要见解。作为涉及报复问题最新的WTO仲裁裁决,美国—陆地棉花案对当前补贴案件中的报复规则有诸多发展,其中包括:将SCM协定中规定的反措施与一般国际法上的报复制度相联系;将"贸易影响"作为判定补贴案件报复水平计算的标准;仅允许原告就自己受到的不利影响采取报复措施;坚持"既往不咎"的原则,不允许对已经纠正的违反措施实施报复;澄清补贴案件中的"反措施"仍应遵循DSU第22.3条所规定的报复原则和程序,并确立了判定该条所规定"有效性"的新依据等。  相似文献   

10.
在商业秘密案件中,由于雇员离职而引起的客户名单案件为数众多。在接触并掌握了商业秘密客户名单的前雇员离职后,如何认定其与该名单上的前雇主客户发生联系或者交易的行为,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通过对美国判例的分析,可知美国法院在该类案件中采用以"Aetna规则"为核心的"引诱规则"对前雇员的行为进行认定。"引诱规则"下的各规则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认定和规制充分体现了该规则的成熟性和合理性。实践中,由于缺乏认定规则,该类案件在我国的处理与美国法院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醉驾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助于缓解"醉驾入刑"后出现的"规则之失"的困局。但是,由于总体基调偏于保守,再加上受到规则创制空间的限制,该司法解释并不能彻底解决当前在办理醉酒驾车案件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为此,应当通过修改法律或者继续出台司法解释,从丰富妨碍酒精检测行为的应对措施、完善醉驾行为的认定标准、明确《刑法》第13条的适用方式以及界定缓刑的适用情形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办理醉驾案件规则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高永深 《河北法学》2006,24(5):159-160
宋才发教授编写的一书,从全面分析WTO的各项规则入手,高屋建瓴地阐述和评析了WTO规则对我国法律制度建设各个领域的影响,并对调整相关冲突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提出了诸多有前瞻性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书林 《河北法学》2015,(1):147-154
H.R.4105法案旨在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提供法律依据,也是作为其履行WTO争端解决机构对DS379案裁决义务的回应。但该法案存在以下重大问题:其一,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的溯及力条款有违宪嫌疑,且与WTO规则不符;其二,防止重复救济举证责任规则不符合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其三,法案两部分不同溯及力规定导致的差别待遇不仅有违法律平等保护原则,也违背了美国在WTO下的义务。该法案对生效前和生效后输美产品都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国应针对法案本身的"硬伤"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力争把法案对中国输美产品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WTO成员国中很容易受到贸易保障措施的影响。所谓WTO保障措施,是一种贸易救助方法,指一国对某种产品进口量增加,可能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对该进口成员国以非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我国也应该更多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WTO规则来解决问题。同样的,我国可以利用上诉合法保障制度来保护国内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WTO与中国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加入WTO后对涉外经济贸易案件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从总体上而言,会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涉外经济贸易案件更为有利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肖威 《法学杂志》2007,28(6):148-150
WTO争端解决规则和GATT争端解决程序相比,最为明显的进步就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裁决执行监督体制,使WTO争端裁决能更为有效地履行.其中,"WTO争端解决谅解"第21.5条"争端裁决履行措施合法性审查程序"即是WTO执行监督制度的砥柱规则之一,是争端裁决能够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但是,"谅解"中关于此项程序的细节性规定并不明确,因而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综合世贸组织以往的案例,结合争端解决机构在案件中作出的权威解释,对此项程序的应用情况予以分析,并且前瞻性地讨论了此项程序未来的发展与完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影响出版物案中,中国作为应诉方提出了DSB专家组职权范围的异议。专家组程序中,设立专家组申请的具体要求是正当程序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适用。考察专家组报告对中国异议的具体审查确立了正当程序应用的具体规则。DSU第6.2条是设立专家组正当程序的法律基础;"陈述"与"充分通知"逻辑关系的判断是专家组职权范围确定正当程序的保障。中国要提高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运用能力必须适应普通法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入境旅客携带物品和邮寄入境物品的监管,海关总署不久前出台了第54号令和第43号令。这两份规定对于前段时间大量"苹果"产品流入境内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同时也引发了海关的做法是否违反WTO规则和中国入世承诺的争议。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十年,但是国人对于WTO规则的适用范围似乎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特别是作为主管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务部居然在这一问题上也有认识偏差,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对WTO规则再认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20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专家组就"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发布了裁定报告,做出了不利于中方的裁决。本文主要就案件的发展动态分析了中国相关措施的法律问题,从合理性及合法性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出中国适用WTO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郭桂环 《政法论坛》2015,(2):141-147
海豹产品案1是WTO争端解决机构处理的第一起直接以保护动物福利为由进行贸易限制的案件。2013年11月25日该案发布专家组报告,认定欧盟实施的海豹禁令是为了保护动物福利相关的公共道德,且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但同时认定该措施不是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实施,违背了欧盟在WTO协议下的相关义务。动物福利问题已经进入到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动物福利标准和贸易挂钩。WTO规则在追求自由贸易目标的同时,要适当兼顾非贸易价值目标——动物福利,在国际义务与国内立法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