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是以假报出口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的犯罪活动,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骗取出口退税犯罪涉及的环节较多,多为有组织犯罪。其表现形式有:“买单出口”,虚报出口,将不符合退税条件的商品申报退税,伪造、变造退税凭证等。近年来的动向是:骗税货物品种集中,骗税手段更为狡诈,骗税活动更趋复杂。其侦查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骗税犯罪线索;审查骗税犯罪线索,停止退税,监控涉案人员和资金;查清骗取出口退税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应犯罪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摧毁骗税团伙;查明涉案资金的流向,追缴被骗税款。  相似文献   

2.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会议精神,经省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江西省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黄智权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  相似文献   

3.
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涉税犯罪作了详细规定,实现了涉税刑事法律制度的规范化。本文拟结合《刑法》涉税条款谈些粗浅看法。——增加了对涉税犯罪罚金刑下限的规定。原《刑法》对构成偷税罪、抗税罪、欠缴税款罪、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罪,规定可以并处犯罪金额五倍以下的罚金,而没有明确罚金的下限,实践中也可以不处罚金。这不仅对犯罪分子起不到惩戒作用,也不利于有效地预防涉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厅(委、局)、国家税务局:为有力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对骗取出口退税企业给予行政处罚的暂行规定》,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5.
贷款诈骗犯罪常用的作案手段有: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使用其他方法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相似文献   

6.
公证人员的渎职犯罪可直接称为公证犯罪 ,骗取、勾结公证人员渎职出具虚假公证书的行为可称为公证手段犯罪 ,两者合称为公证领域犯罪。公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公证人员的公证犯罪应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 ,按刑法第 397条论处。应在立法上将公证犯罪单列条款治罪。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2年9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23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二○○二年九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15日,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国有企业骗取出口退税案——震惊河北全省的葆祥河北进出口集团公司出口骗税一案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葆祥公司总经理张葆祥犯骗取出口退税罪和偷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公司其他几名涉案成员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葆祥公司及下属几家企业被判处高额罚金——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触网"频率越来越高,利用网络为渠道的非接触式犯罪呈现高发态势。此类犯罪与传统犯罪不同,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他们利用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或网络终端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公私财物。  相似文献   

10.
广东潮阳、普宁两市,在国务院工作组历时一年的调查后,堪称共和国历史上所罕见的骗取出口退税的案件被揭开。虚开增值税金额323亿元,偷骗税42亿元,其虚开金额6倍于号称“共和国第一税案”的金华税案。  相似文献   

11.
涉税犯罪往往首先违反行政法规,在涉税犯罪侦查中,需要税务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和实务部门深入剖析双方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剖析现行税侦模式的弊端,可为完善和改革税侦体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偷税罪在我国的刑事立法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抽象、笼统、单一、欠缺到具体、明确、科学、完善的历史发展过程。《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典第201条规定的偷税罪从行为方式、构罪标准、法定刑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并实行有条件的初犯补税免罪机制。同时,罪名也被修改为逃税罪。  相似文献   

13.
税收犯罪形式多样 ,危害巨大 ,不仅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而且严重地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造成税收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纳税人受自身利益的驱动、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税收法制不健全以及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较弱。遏制和预防税收犯罪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纳税意识 ;完善税收立法 ;增强税收执法力度 ;规范执法行为 ,提高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涉税渎职犯罪,严重破坏国家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严厉打击涉税渎职犯罪,熟悉和掌握涉税渎职犯罪的特点、表现形式,维护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是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欺诈手段不缴或少缴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文从偷税罪的四个要件、偷税罪罪与非罪的认定二大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新税制出台后,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瞄准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利用巧妙的作案手法和"技术"处理,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严重危害国民经济。文中针对该类犯罪案件的作案手段、特点,结合我国目前面临的侦办该类案件时的一般困难,提出了预防和减少该类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税港区在税收征管上采取特殊管理方式,因此面临严峻的以偷逃税款为目的的走私犯罪。其中,就是否成立犯罪而言,对进料加工、复进口、脱离监管但没有逃税、直接购买擅自倒卖的保税或减税物品等行为的性质认定,以及对普通货物走私罪犯罪心态的认定,应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领域犯罪中一种常见且突出的犯罪类型,涉税犯罪近年来呈现出高发趋势。如何切实、有效地打击涉税犯罪活动,根本遏制涉税犯罪案件的发展是当前公安机关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加强公安机关与税务机关的协作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前女性犯罪的快速增长打破了男性犯罪占绝大多数的局面。较之男性犯罪 ,女性犯罪年龄偏大 ,其犯罪行为结构及性质愈加接近男性犯罪 ,女性更倾向于在熟人间实施犯罪。女性犯罪原因同男性犯罪一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也包含一些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刑法分则的罪名体系中,敲诈勒索罪与寻衅滋事罪的某些犯罪构成特征十分相似,给司法实践中罪名的实际认定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分别对敲诈勒索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进行分析,以一个案例为例,从两者的区别入手,对案件进行了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司法实践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