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问题在农村,农村的问题在农业,农业的问题在农民。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我们这样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世界人口大国,无论解决吃饭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兴农。兴农必盛,轻农必衰,伤农必乱,害农必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第一步决胜棋是农村改革。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从农村开始燃起星星之火,很快形成全国燎原之势,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改革。这是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所决定的,也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全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改革的整个进程来看,农村改革发展最顺利,成效最明显,基本上没有走什么弯路,没有出现什么…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王振耀河北省固安县韩一村村委会选举会场在农村实行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是继农村经济改革以后所进行的重大政治改革。这一制度实行14年来,全国928312个村委会、400万名村委会干部承担着基层行政管理工作,并办理农村的公共事...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学生户籍管理制度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基础.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户籍制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高校农村大学生户籍制度改革所面对的难题。分析重庆市统筹城乡万体化农村大学生户籍改革,探询农村大学生户籍的制度价值,为中国农村户籍大学生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蓝本。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5.
袁金辉 《党政论坛》2011,(11):22-24
新中国六十年,是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的六十年。六十余年来,我国农村改革道路曲折艰辛,成就有目共睹。回顾农村改革的伟大历程,总结其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内陆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郑晓幸内陆地区发展的关键部位在农村,内陆农村是决定中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80年代,内陆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具有深刻意义的变化,而当中国改革进入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的时候,内陆农村...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的改革已经跨入了新的阶段,站在改革第一线的县级领导,怎样适应形势,开拓农村商品生产的新局面?最近,记者在河北省的威县、南宫、无极三县调查采访,寻求答案。从所获的资料中,我们找到几份得分较高的新“答卷”。  相似文献   

8.
农村改革已历时整整20年。20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实践已经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 ,中国走过了近 2 0年的漫长道路 ,然而 ,为解决中国的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中国农民在走出短缺经济的阴影后 ,又被过剩经济的浓雾所困扰。笔者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现代农村进行了一些分析与研究 ,旨在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对策。一、过剩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心理具有多重性、复杂性的特质2 0年前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线的改革 ,把中国农村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中国农村从总体上摆脱了贫困 ,走出了短缺经济的阴影 ,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然而 ,正…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六十年,是中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的六十年。六十余年来,我国农村改革道路曲折艰辛,成就有目共睹。回顾农村改革的伟大历程,总结其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历程(一)农村改革的艰难起步(1949-1978)建国初期,中央政府在全国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进而推动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路子。为中国改革立下汗马功劳的凤阳人民,不仅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首当其冲,而且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成绩突出,率先进入全国村民自治示范县。1999年,凤阳县委又出新着,在新一届党支部选举中,实行“两推一选”,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制观念越来越强,他们强…  相似文献   

12.
提起农村改革,就不能不提起“大包干”,就不能不提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在许多场合,这个淮河岸边上的小村子被称作:“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回眸20年前的壮举,如果停留在考察当时的具体改革措施,自然意义不大。然而,深刻地认识当时促使小岗村成功迈向改革的文化条...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以农为本的国家,“农民问题”历来都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2卷,第692页)基于对中国国情这种睿智的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赢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本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掀起“第二次革命”,也是从改革农村的土地制度,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从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至此,中国农村的改革一直开全国风气之先,成为推进整个改革事业的原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农村问题往往是革命和建设的起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广大的农村发动土地革命,并带领农民赢得革命的胜利。七八十年代,也正是在农村率先掀起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从而在根本上松动了农村僵化的经济关系。作为当前政治学界、社会学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重视农村农民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邓小平重视农村农民问题,从农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就并影响全国。在伟大的变革中,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被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蕴含未来,既体现了当代农民锐意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高奏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它是农村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场带方向性的变革。这个改革引起世人关注。国外友人称中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曾在江泽民总书记论述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中被列为首位,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得到再次强调。去年以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印尼动乱、俄罗斯动荡,再次向我们警示,江总书记所说的“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是何等重要。所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提高农民收入的战略决策,重要目的之一也在于稳定农村和农业,为深化城市改革创造稳定的农村环境。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上海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俊 《瞭望》2008,(41)
农村改革仍将是整个改革最迫切、最能取得突破的领域,农村改革在中国下一步改革中仍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10月9日~12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就是针对中国农村下一步的改革发展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以凝聚共识,推进城乡经  相似文献   

18.
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活跃了农村社会经济,使农民多了一条增收的新道路。与此同时,因山林改革所引发的矛盾也频频出现,严重阻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解农村山林矛盾,应从剖析山林矛盾特点、类型及危害入手,找准对策实施,力求为新林改找到进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开了新的步伐。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到今年已步入第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间,农村改革首当其冲、首建其功,使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除低效率的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飞跃”。1978年11月,面对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面对贫困的生存环境,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  相似文献   

20.
张秀芬  么晓奇 《求知》2001,(8):29-30
当前正在部分地区搞试点,并准备在全国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之为继土地革命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农村税费改革必将彻底减轻农民负担,大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于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到底能减轻多少,会给乡、村两级带来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我们在深入农村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