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4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说,要解放美国的三个州:明尼苏达、密歇根、弗吉尼亚。为了强调语气或者决心,特朗普特意把"解放"全部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美国总统如此突出使用"解放"词语,上一次还是在158年前。1862年9月22日,美国总统林肯发布《解放黑奴宣言》.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政府执政一年来为美国和世界带来了众多改变,引发了较大争议。就美国总统政治的历史经验比较而言,特朗普首年执政虽并非全然负面,但在政府内部关系、与共和党建制派关系,以及与公众民意的关系上都显现出有别于以往总统政治实践的特殊表现,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不确定性、党内"独大"的趋势以及维持稳定少数支持的状态。特朗普政府代表少数与加剧极化的特征凸显了当前美国政治的核心问题,即重组中的美国政治无法有效回应迫切需要变革的民意诉求,且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趋势尤甚。2018年,特朗普政府已显现出的态势和问题势必延续,而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可能引发的国会两院两党势力对比变化将加快对特朗普执政的塑造与约束。  相似文献   

3.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2,(12):41-41
众所周知,民粹主义正是特朗普的票源,是当年特朗普逆袭的关键,如今,特朗普将继续依靠民粹主义浪潮来打击拜登政府,通过批评现状,来抢回自己的话语权,树立“还得我来”的公众心理预期。看着拜登迷迷瞪瞪的样子,特朗普眯起了眼睛,尽管现在的他已不再是政治舞台的C位,但他相信,可以重演一百多年前克利夫兰总统的“奇迹”——时隔四年,再度归来。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研究报告(2017):特朗普当选与政治生态变迁郑秉文黄平主编2017年5月出版/89.00元ISBN 978-7-5201-0854-62016年发生的最具震撼性的事件就是特朗普成功逆袭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反建制力量抓住了美国社会的痛点,颠覆了建制力量对总统选举的长期掌控。本书对2016年以来美国内政外交的发展变化及重大事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2021,35(3):116-149
特朗普赢得2016年总统选举,曾引发美国对俄罗斯政策是否会出现剧烈变化的猜测。特朗普谋求与俄罗斯缓和关系,以扭转因乌克兰危机而深陷泥潭的美俄对抗。然而,特朗普的胜选及其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的意图遭到美国建制派的猛烈抨击和抵制。美国对俄政策不仅是美国政策制定者与俄罗斯的互动,更是美国政策制定者内部激烈博弈的结果。由于美国政治体制及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特朗普制定和实施对俄政策的总统权力受到国会及反俄势力强有力的束缚和规制。事实证明,特朗普政府的对俄政策并未出现逆转,而是延续了奥巴马执政后期对俄罗斯的对抗、遏制和威慑,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级,导致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俄罗斯的接触。  相似文献   

6.
分裂的美国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表明美国社会陷入严重分裂,特朗普和克林顿是历来参加总统选举民望最低的两党候选人。美国经济两级分化,最富有的1%家庭的平均收入为其余99%家庭平均收入的20多倍;种族关系几十年来总体趋向缓和,但奥巴马连任两届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种族主义反弹,主张白人至上的另类右翼势力抬头;文化方面,同性恋、堕胎等问题上的道德冲突依然存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精英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工人阶级在价值观方面的隔阂增大。这些都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原因,但特朗普总统本人在竞选中和上台后反体制和分裂性的言论和政策应当是美国目前处于越战之后最分裂时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总统制是美国人的发明,自美国建国以来,总统制尽管曾遭遇危机,但基本上没有脱离美国宪法规定的框架。然而,随着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的当选,在美国主流学界开始出现忧虑美国总统制未来的论调,这一论调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主流学界关于后现代总统的讨论合在一起,成为总统制争论的一个焦点。特朗普当选将对美国总统制产生何种影响?美国总统制能否有效约束特朗普的个性释放?美国政治走向和制度前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对美国后现代总统的理论研究和2016年总统大选的案例研究表明,美国总统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所谓的后现代总统仅仅是总统问政风格的变化,并不会动摇美国总统制的根本。本质的问题是美国府会合作机制的功能调适和结构调整,支撑美国复杂总统政治现象的总统制度在可见的未来仍然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理念和特征,这同美国当前政党政治的需要和变化密切相关。政党政治是美国政治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党之间为争夺对政府或国会的控制权的博弈贯穿于公共政策的整个决策过程,贸易政策特别是对华贸易政策更是双方争相使用的重要工具。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以逆全球化的经济民族主义和国家参与的"对等贸易"为理念,从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具有贸易保护手段更为直接、更为立体、对华贸易态度更为强硬、以维护美国经济霸权为核心目标四个鲜明特征。究其原因,贸易保护主义在本质上依然是美国政党政治的工具:它是共和党和特朗普谋取两党力量比较优势和总统选举的重要工具,是他们参与国际政治博弈以纾解来自国内政治压力的工具,是两党对贸易保护发展路径依赖的制度性工具,更是特朗普及共和党应对国会中期选举和2020年总统竞选连任的现实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2016年11月9日,唐纳德·特朗普当选为第45任美国总统。2017年5月,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当选新一任的韩国总统。两国领导人更替必然对韩美同盟关系如何发展产生影响。特朗普坚持"美国第一"的原则,注重依靠双边同盟构建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亚太秩序,韩国成为特朗普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柱,而稳定并发展韩美关系是文在寅总统外交政策的基石。美韩同盟在军事安全领域获得巩固和深化的同时,经贸领域的矛盾也日渐加剧。但总体看,美韩合作的共同利益大于其分歧。美韩同盟的加强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朝鲜半岛的局势更加复杂化,给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默克尔在迄今为止12年的执政生涯中,与三位美国总统进行了公务交往。她与这三位总统的关系都不轻松,与特朗普的关系尤为困难。本文研究了特朗普-默克尔时期的美德关系,并试图分析两位政府首脑关系交恶的深层次原因。虽然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导致出现了关系危机,2016年又爆发了间谍门事件,但是美国和德国一直是北约联盟内部最亲密的盟友。为何在特朗普-默克尔时期,美德关系如此迅速降温?谁应为此负责?特朗普和默克尔是否需要为重建之前的良好关系付出更大的努力?可能性又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在特朗普竞选2016年美国总统前后,建制派成为民粹主义的攻击对象。建制派是美国政治经济精英的一部分,其中的共和党政客是可能对特朗普施加政治影响的团体。建制派概念指代政治经济精英团体,由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不平等和华盛顿日益紧密的政商互动,民众对经济精英的不满转移到华盛顿的官僚政客,因此导致"建制派"概念被泛化。在特朗普在共和党中拥有高支持率的情况下,共和党建制派与特朗普形成一定互补关系,其中的技术官僚也缺乏挑战特朗普的能力与动机;这种情况可能要等到特朗普支持率下降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美欧关系具有重要影响。特朗普激进的执政理念及其提出的颇具颠覆性的对外政策主张,令欧洲对未来美欧关系不确定性的增加感到担忧。在美国利益第一的原则下,特朗普将通过施压和采取"交易式"方式同欧洲在诸多领域讨价还价,寻求利己的解决方案。随着潜在分歧与摩擦的增加,美欧关系在今后一个时期可能会趋于紧张,但紧张程度仍将被控制在双方可承受的范围内。考虑到美国在欧洲的核心利益未变以及欧洲盟友对美国依然具有全球战略价值,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不可能完全撤出欧洲和北约。经过新一轮的防务资源分配调整,美欧安全防务关系仍会以稳定为主基调。特朗普对欧政策的实施将受到国内因素的一定制约,这也将有助于确保美欧关系处于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3.
吴雪 《新民周刊》2020,(17):54-57
一边是棘手难缠的疫情,另一边是竞选连任的压力,四年时间不到,一切都已经改变。看来,特朗普要想当好这个"战时总统",成为那个唯一拯救美国的人,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智慧。"它要走了。它要离开了。它就要消失了。"4月29日,特朗普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再次开启了自我催眠式的回答。尽管他"病毒4月会消失"的迷之信念已经被现实打脸;"人体注射消毒剂"的诡异想法饱受非议,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政客将浪费了两个月的疫情应对,称之为"一个巨大的成功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以来,韩国以更加积极的角色参与、引导美朝关系进程。朝美领导人在新加坡会谈前后文在寅政府密集的穿梭外交显示韩国力求凸显自身战略价值,增加与大国博弈筹码。朝美领导人会谈前一天,文在寅总统与特朗普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通话,强调韩国期待对话成功并将之视为对世界以及特朗普总统生日的重大礼物。在6月13日的韩美领导人电话沟通中,文在寅肯定金特会成果,并主动提出可以由美朝韩共同参与战时美军士兵遗骸发掘工作。文在寅政府对金  相似文献   

15.
正一直以来,美国主流媒体都是人们观测美国社会百态和政治走向的重要凭櫒櫒借。特朗普先生的当选,让人大跌眼镜,百思不解,于是便有"媒体失真"一说。櫒特朗普先生入主白宫后,"别了,《纽约时报》",玩起自媒体,当起"推特总统",櫒櫒将美国"第四权力中心"指责为"充满谎言的机器"。呜呼,全美众多报业日暮西櫒櫒山,申请破产保护者不乏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朝核政策是决策者在国际层面博弈和国内层面博弈,以及这两个层面相互博弈的产物。特朗普政府朝核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对朝鲜实行"最大限度施压"政策和"所有牌都摊在桌上"威慑战略,并未完全关闭与朝鲜谈判的大门,以及要求中国对解决朝核问题发挥最大影响力。特朗普总统主导政府朝核政策的决策,但其主要顾问起着一定的纠偏和危机时劝阻作用。美国国会一部分议员反对特朗普政府对朝进行先发制人打击,也有一些议员主张通过对华施压来迫使中国向朝鲜施加最大压力和美国在韩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  相似文献   

17.
沈逸 《新民周刊》2023,(13):37-37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具有日趋闹剧化的美国国内政治,将继续沿着两党撕裂的方向发展,以某种极具历史感的方式,加速着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持续朝相对衰落的方向前行。2023年4月初,美国纽约州曼哈顿区大陪审团投票决定就“封口费”一案起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后,特朗普因此成为第一位遭遇刑事诉讼的美国前任总统。尽管大陪审团具体的起诉罪名仍然是保密的,但据说将是起诉“一级伪造商业记录”,这在纽约是重罪,一旦罪名成立,相比其他类似控罪,  相似文献   

18.
武文扬 《美国研究》2020,34(4):115-130
美国总统特朗普自2017年起通过行政命令和宣言的形式颁布了一系列旅行禁令,2020年又在现行有效的三号禁令上新增六个国家,引发国内外争议。这些禁令因涉嫌针对穆斯林为主的国家而受到来自多个州的司法挑战。2018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特朗普诉夏威夷案"(Trump v.Hawaii)中对三号禁令的合法性做出判决,多数意见认为禁令符合《移民和国籍法》授予总统禁止外国公民入境的权力,也符合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因其基于国家安全而非宗教敌意做出,满足合理性审查。但法院对审查标准的选择和适用受到质疑,多方批评其没能正视此项"穆斯林禁令"的真实动机。本案充分表明美国总统和行政机构在管理外国公民出入境方面享有极大权力空间,且可能涉及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上,东南亚各国在保持连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后几年还将继续平稳增长。在政治上,近年东盟各国政局基本稳定,马来西亚、泰国将举行大选,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印尼新总统佐科已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缅甸新政府能否有所作为,还需要再做进一步的观察。然而,受大国关系重新建构的影响,东南亚安全局势变得比较复杂,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变化将会为今后大国在东南亚的博弈增添许多变数。特别是今后中美关系的演变,将给该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局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赵行姝 《美国研究》2020,34(2):44-69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能源主导”政策,本质上是将能源实力转化为能源权力,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乃至领导力。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将能源主导目标转化为多项举措:在国内政策层面表现为“为油气松绑”,积极鼓励化石能源生产;在国际层面表现为“促油气外销”,积极扩大化石能源出口,同时,“以油气为筹码”,在实现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目标时频繁借力能源工具。特朗普推动“能源主导”议程时,在国内主要依赖于联邦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在国际事务中则体现出较强的地缘政治属性。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在化石能源生产与出口、能源安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将能源作为对外政策工具以增强美国影响力方面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