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利益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  相似文献   

2.
傅治平 《新东方》2001,10(3):33-40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一定阶段、一定层次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转型,从道德整合中实现道德创新,从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3.
姚书志  李帅卫 《前沿》2010,(24):93-9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新旧道德观的冲突,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社会转型引起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民主法治建设的滞后,价值观念混乱造成的无所适从,社会严重分化造成的心理失衡,德育教育的收效甚微,使人们在社会现实面前迷茫和困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当前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对于今后道德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中国道德嬗变的历史沉思伴随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社会道德发生了剧烈的膻变。嬗变中的社会道德将走向何方?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嬗变前景的认识和构想,应当建立在深入思考两个问题的基础上:一是社会结构、体制转型的走向;二是道德传统是否具有通过调适实现自身绵延的可能。后一个问题的思考之所以必要,乃是因为如果道德传统仍具有通过调适而自身绵延的可能,那末当代中国道德嬗变的前景,就是道德传统的自身调适;反之.就是道德传统的创造性转换。面对这两种可能性方向形成的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路.不大一样。当代中…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渗透化、社会信息化在曲折中发展,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我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生产力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方式、活动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使得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也相应变化。正如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大潮、社会转型和现代社会的到来,三相相互关联而密不可分,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存的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相应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经济体制、而且是社会组织形态、生活形态、们至价值观念的转型与转换。社会转型是全面的、深刻的、而不是单相的、表层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仍是标明中国社会从传统经济方式向现代经济方式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不可逆转的苗进。而价值观念的转型,其实质内涵就是从具有传统意味的价值观念向现代价值观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利益格局的变化决定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种状况,一方面给新的道德的生成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又导致人们心理上、观念上、情感上的多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助推了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道德冲突必然愈演愈烈.道德冲突是经常性存在的客观社会现实.西方学者对解决道德冲突的尝试虽然并不很成功,但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道德冲突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我国现时代,解决道德冲突,必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注意厘清道德冲突与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无知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制度道德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正进行社会治理的根本手段。制度道德建设成为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在历史转型的背景下,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科学的制度道德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一种价值 ,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道德主体的需求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而这种价值关系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原有的道德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因此 ,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新时期建构科学道德价值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社会与人的关系中 ,道德价值关系强调的是两者的区别 ,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即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是社会整体价值观分化和整合的重要方面,无视这一点,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分化和整合就得不到完整和科学的说明。笔者认为,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是客观存在、不容置疑的,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也是一种客观的和基本的事实。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的凸显直接相关。这种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使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尤显迫切,同时也十分艰巨;二是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整合应该成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李亮学 《湖湘论坛》2002,15(4):16-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经济到政治到思想的全方位社会转型时期。在这场以市场为基点和导向的社会变革浪潮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我需要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下,依据现实的社会存在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念,构建个人的道德体系,使现代社会呈现出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这种多元化格局一方面使自由、平等、开放、理性等价值观念得以伸张,同时,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过分强调个体价值理念的确立,从而使当前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真空的现象。这反映在警察道德领域,则表现为一方面警察道德理性、道德智慧和道德自由得到极大张扬,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道德滑坡的原因和道德中国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进入了漫长而痛苦的社会转型时期 ,构建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伦理道德逐步走向崩溃 ,加上中国传统的谋略文化、游民文化和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对道德的破坏 ,使今日中国进入了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道德缺失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完成现代化 ,必须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遵守社会主义道德 ,吸收古今中外的道德精华 ,重建道德中国。  相似文献   

14.
陈小洁 《人民论坛》2013,(8):142-144
法律的内在道德被公认为是美国法学家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精义所在,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内在道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多方面条件;法律内在道德的展开有其独特的理论进路与学术内涵;有关法律内在道德的论战,丰富并发展了论战双方的思想体系,为法理学知识的增进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庞学新 《新东方》2001,10(3):49-52
当代中国的道德转型实质上是由传统德性论向现代功利论的转型,对传统德性论的依赖明显地被置换为对现代功利论的关注。道德转型直接缘起于传统德性论的困境,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伦理需求,而市场经济则以其特有的形式奠定当代社会道德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道德自律、意志自由与和谐之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十年计划经济转向三十年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巨变。期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观与现代价值理念激烈碰撞与冲击。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成为平稳转型、深化转型、完美转型的保障。于是,厘清道德自律与意志自由的关系、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契合的道德体系,对于克服社会道德评价失范、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培育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化危机为契机以实现嬗变之下的和谐之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轨迹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归纳:首先是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从过去强调责任和自我牺牲的集体主义伦理,向一种强调权利和自我发展的个体主义伦理转变;其次是道德判断的标准发生了多样化的变革;第三是公德变得越来越重要。40年来道德变迁轨迹的标尺包含4个刻度,由低向高排序分别是:底线道德,个体主体性和尊严,同理心和社会信任以及社会公德。用这个标尺去衡量,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是一场深刻复杂的道德转型,而不是道德危机。这一轨迹和标尺也为构建良善社会提供了方向和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必然会出现由经济快速转型而导致的社会失范,尤其是道德失范。而在社会道德失范情况下,道德的社会维系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并作用于青少年,导致青少年行为失当。该文拟对社会迅速转型所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道德失范与青少年行为失当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从预防青少年行为失当角度对道德重建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向较全面、较深层转型的特点。转型时期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适合转型时期的道德观。转型时期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实际,转型时期道德建设应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把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战略重点,从经济、教育、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发生了由整体、美德到个体、功利的变迁,这种变迁的动因在于社会生活背景的变化和人的地位、生活目的的转变,并且表现出了"物化"、非道德化和过度的个体功利主义等偏颇性.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性事实和现代化转型的社会需要等角度看,当代中国道德价值取向的应然抉择是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美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