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 ,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 ;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 ,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道路是污染意识走向现代化的自我创新和政府 推进的统一。前者是指各种法律意识冲突、分化、重组、整合、再冲突、再分化、再重组、再整合……,从而使法律意识不断创新;后者是指法律意识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创新、法律意识社会化、法律意识再创新、法律制度和规范再创新、法律意识再社会化……,从而使法律意识走向现代化;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承继。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是法律制度的主观基础,同时作为社会主体对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把握状况,在法制的创制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律不应只停留于书本中,更应深入日常生活,得到检验、完善与发展,也只有这样才会获得生机与活力.《诉讼的话语》中叙述的日常故事,以权利意识为基点,试图阐明将个人问题带上法院的社会底层人的多样化的法律意识及在其中遇到的困境,或来源于法律,或来源于法院.在法制运行中,如果说个体的差异、掌握资源的多少等因素导致法律意识的多样性,那么在法制创建中,更需要构建一种规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继续培育和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民主法治的一项长期任务。在一个法治社会,公民都应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学法、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甚至把法律作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信仰。因此,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今法治建设存在着观念法文化对制度法文化严重滞后。由于深厚的传统法观念的影响和我国法治建设整体推进的不足导致这种滞后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法律心理对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滞后,法律意识对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滞后及法律思想对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滞后,只有实行观念法文化和制度法文化的整合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依法治国方略下,公民法律意识对法治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日益凸现。法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树立,人的法治观念的现代化是法治现代化赖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推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企业青工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培育青工法律意识,一是营造依法办企氛围;二是强化法律基础课教育;三是创新法律教学方法;四是组织青工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五是编写青工法律学习教材。  相似文献   

8.
法律意识既是法治进程的推动力量,也是其重要标志。30年法治建设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各种法律制度推陈出新,也表现为民众尤其是公务员法律意识的变迁。本调查以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级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考察其对法治、宪法、人权、程序等11项指标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当下公务员法律意识的一个大致的定性与定量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当下公务员法律意识尚未形成稳定结构,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意识等水平因职务级别、单位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而呈现不同样态。公务员法律培训机制也需做相应调整,提高实效性,借此提升公务员法律意识水平与法治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生命在于适用,在于实效,如果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贯彻实施,即便最完备的法律也等于废纸一张。我国刑法对著作权犯罪作了较为详备的规定,然而在现实中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著作权刑法保护意识的薄弱。法律意识既是法需要向法创制过渡的中介,也是法规范向法关系转变的桥梁,法律意识具有构建和运行法制的功能。著作权刑法保护意识匮乏成为著作权刑事法律制度向著作权刑事法律关系运行中的滞阻因素。加强著作权刑法保护意识,对提高著作权刑事法律制度的实效,抑制著作权犯罪的泛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实现需要以法律规范为载体的制度化要素,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公民从思想意识上普遍接受和信仰法律,并且外化为一种理性化的行为方式,即依法办事。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实现良好和谐的法律秩序、法制社会目标和理想中起到思想基础和内在支撑的关键作用。公民法律意识受到市场经济、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和法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以从改善法律环境入手,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机制,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行政法及其现象的心理、思想与评价的总称。而行政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既是指一个由传统社会的行政法律意识向现代法治型社会行政法律意识转变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指人们的行政法律意识水平在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下所达到的与现代法治型社会进程相适应的状态。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包括人们对行政法的认知程度、对行政法的信仰程度、对行政法的遵守与执行程度,以及人们对行政法运做状态与行政法环境的综合评价。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要受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体因素等的影响或制约。  相似文献   

12.
民警警察权与人权意识的形成,不仅依赖于这一职业群体对警察权与人权的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对警察权功能的认识、对人权状况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正确意识的形成还深受来自生活环境、职业环境、职业素质等多种相关因素的深刻影响,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民警这一职业群体正确的警察权与人权意识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任何制度都离不开其背后的社会意识的支持 ,否则 ,好的制度只能空有其表。雅典城邦民主制成为古代民主制的典范 ,是与雅城邦的公民意识分不开的。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国家更应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In the era to comprehensively advance the rule of law, the good law theory in Mao Zedong’s article How Shangyang Established Cred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is argued in Mao’s article that the law is a tool to seek happiness for the people. Good law is to punish the wicked and protect the people, reinforce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establish prestige and save resources. The standard of legislation is in that the public accept and abide by the law. However, a good law is not to be immediately accepted by people and the state power is usually necessary to work as the medium and function with critical force in which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s found and the critical point is set so that the people are enlightened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ing and realization of the good law.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启动法制现代化事业以来,中国人的权利观念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无讼意识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与法制现代化事业形成了一种张力.一方面无讼意识阻碍了法制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另一方面,当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法发生冲突而无法调和时,人们规避制定法转而诉诸自己所熟悉的乡规民约来解决身边的纷争.这时,无讼意识实际上起到了一个促进民间法向国家制定法融合和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信仰     
所谓法律信仰,一是指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神圣情感;二是指法律信仰必须转化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要形成法律信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社会大众权利意识的强化;政府守法榜样的遵守;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从文明共享的角度来看待法律移植问题,是一条有益的途径。但是如果不理清文明共享的“认同”、“认异”问题,则不可能对法律精神有深入的理解,亦不可能对法律是否可以移植以及如何移植的问题做出合理阐释。在法治中国的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末,随着法治国家的思想入宪,学界通说对依法治国的标志可以概括为立法上要求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执法上要有严格的执法制度,司法上要有公正的司法制度,守法上要有健全的公民法治意识,但随着理论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法治标志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出现了新的趋势,我们应从这些新的趋势中探求法治标志的新动态,以期完善法治标志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哈尔滨市涉检上访形势比较严峻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若干起典型案件的实证分析,发现执法不规范是导致涉检上访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加强规范执法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遏制涉检上访:建立规范执法意识的培育机制,不断提供规范执法的精神动力;建立规范执法素质的提升机制,筑牢规范执法的本领基础;建立规范执法行为的强化机制,开辟规范执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寨文化”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文化”看似简单的一个社会现象,其实可以透视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建设的得失。它的出现首先表明了一种个体的独立和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也反映我国法治建设中的理性的缺乏。从法哲学角度对“山寨文化”加以分析和探讨,并以此为视角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建设进行检讨,对于我国法治建设走出山寨困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