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的接受概念是哈特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哈特的法律接受概念的内涵、功能与意义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以哈特为代表的当代法律实证主义的主旨及其问题,从而深化我们对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解与反思,并对当代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哈特法律实证主义是法律实证主义的最完善版本,正是在哈特这里,现代法律实证主义形成了自己的三大命题.分离命题意味着法律与道德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关联;系谱命题意味着承认规则只是一种形式性规则,它在道德上是任意的;社会事实命题意味着承认规则本身只是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而存在,从而避免了法律效力链的无穷追溯.  相似文献   

3.
陈敏 《理论月刊》2003,(12):40-44
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的思想是在论战中发展的,这也使得哈特的思想呈现出一种“中间道路”的特点。因此,从论战的角度来考察哈特在论战中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规则理论、“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和法律的概念,对于理解哈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及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全球公共问题的大量凸现使单一国家无力应对,国家间的协作以及对统一国际决策应对国际公共问题的需要随之显现,并且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国际行政法的产生与形成是作为对全球化中种种全球性问题与监管制度国际化的历史回应。学术史上众多学者对国际行政法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这些界定均有别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行政法的应然含义。哈特的有关法实证主义法律概念的几个要素可以作为分析国际行政法概念的逻辑起点,但是还不够充分,因而采纳一个经过扩展的实证主义法律概念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界定国际行政法的概念。与晚近备受争议的"国际经济法"概念相类似,"国际行政法"所体现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权利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者们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法律等角度对其展开探讨。当代美国著名法理学家罗纳德·德沃金在其论文集《认真对待权利》一书中,通过批判以哈特为代表的法律实证主义的观点以及功利主义的思想进而论述自己的权利理论。本文主要从德沃金权利理论的引出、权利理论的证明、权利理论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入手浅谈在我国民主法治背景下架构权利思想。  相似文献   

6.
布赖恩·比克斯著,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著者比克斯在该书《导论》中介绍说:"我在第一章中解读了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有关‘开放结构’的讨论,同时也比较了维特根斯坦和魏斯曼著述中与哈特‘开放结构’概念类似的观念。第  相似文献   

7.
玉明金 《传承》2013,(4):14-1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实证主义法学派与自然主义法学派争论的焦点。实证主义主张法律由人制定、创造或由人类社会产生,强调在研究法律时应该价值中立,客观分析问题,坚守分离命题——法概念中不包含道德因素。而这一理论建构一直为自然法学派所诟病,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以道德为基础,违背道德的法不能被人民遵守。  相似文献   

8.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思当代法律和政治理论中的诸多令人瞩目的重大贡献,对许多传统观念和保守原则提出挑战。特别是,本书试图减轻法律实证主义对现代宪法的束缚。在对法律与政治或法律原则与政治原则之硬性区分的价值进行思辨的同时,作者也希望努力缩小公法与法律理论之间的惯常鸿沟。”  相似文献   

9.
道德概念的研究和阐释,需要从各个学科领域的角度加以分析。现代新分析法学创始人、英国著名法理学家哈特,成功地从法律视角对道德进行了透视。他分解了道德的构成,概括了道德的四个特征,全面地论述了实践中道德与法律两者相互独立又不乏共同之处的真实情形,从而很大程度地还原了道德的本来面貌。但是,哈特对于道德的分析由于缺少哲学等领域上的深度而不免流于经验和表象,不能回答"道德的本质为何"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09,(6):94-94
刘杨在《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法律实证主义作为西方法哲学史上与自然法学派相对立的思想流派,始终饱受误解和质疑。法律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是深入领会其良苦用心和精神实质的关键。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观都具有批判与保守、灵活与随意、确定与僵化的两面性。法律实证主义以形式正义取代实质正义,以合法性诠释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朱兵强  刘力 《前沿》2015,(1):70-74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实证主义法学与社会学法学等主流法学流派均对其倾注了相当的理论关怀。法律自治理论脱胎于法律形式化运动,在法律实证主义者的努力之下走向成熟,经过卢曼的改进,法律自治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长松 《求索》2005,(4):64-66
文章通过对国际私法历史演进的分析中发现,三次重大国际私法理论出现都有其法哲学依据。古典自然法理论是法则区别说产生的法哲学依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导致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出现;法社会学理论使国际社会本位观念成为当代国际私法立法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程彪  赵虹 《长白学刊》2023,(4):40-48
哈特、奈格里与哈维在非物质劳动问题上的分歧,集中体现了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不同认识。哈特、奈格里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是劳动的主导形式由物质劳动转向非物质劳动,生产的重心由物质商品的生产转移到社会关系和生命形式的生产,转向生命政治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共同性的发展,创造了超越资本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也孕育出当代一个“差异的、多元的、自由流动”的新主体——“诸众”。而哈维指出,非物质生产理论强调的那些变化主要是消费领域发生的转变,对公共财富的剥夺是剥夺性积累的重要手段;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都是资本为追求复合增长而做出的挣扎,随之产生的反抗斗争并非都具有超越资本主义的进步意义。深入考察哈特、奈格里与哈维在非物质劳动问题上的分歧,对于揭示资本批判的当代维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的当代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静 《前沿》2008,(9):114-116
本文从该理论的渊源入手,分析哈特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批判。从而,哈特提出了著名的法律规则学说,即主要规则和次要规则两相结合共同构成完整体系。并且,次要规则包括承认规则、改变规则和审判规则。同时指出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的内容。文章最后对该学说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法律研究多数涉及法律语言的道德性指标,对厘清语言的不可通约性结构缺乏应有的探索意识。纵观19世纪法学成果,围绕语言与法律的语义思辨一直没有停止,那时候,人们经历的是一个满怀信心看待法律确定性的时代,20世纪后半期,却拉开了不确定性的研究帷幕。对现代实证主义法律思潮的语言形式抨击提出了质疑,主张树立后现代主义法律观,视少数民族法律语言为充满弹性、允许意旨模糊的流变组织,通过放弃语言通约性结构的"唯一解"立场,促使法律概念始终处于不止行的发展过程,用以适应多义性时代的法律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8.
杨远家 《前沿》2012,(18):66-68
概念法学以其逻辑自足性,特有的推演思维和体系性建构诠释了自身的逻辑实证主义,在司法实践中奠定法官自由裁量的逻辑推理基础,并将自由裁量权限定在程序正当和学理体系的框架内,在我国法治转型期的背景下,概念法学逻辑实证主义的重塑对规范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实现司法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协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边沁功利主义反对自然法思想,不仅批驳古典自然法思想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还批判了自然法学说自古希腊以来所坚持的法律命题: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无效.法律实证主义萌芽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以分析法学的形态在方法论上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质是法律的科学化.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理性测度的范围,致使法律实证主义陷于"科学理性的困境".边沁功利主义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性论题--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20.
易花萍 《前沿》2011,(2):12-17
真正意义上的"汉字法律"是当代的概念。封建专制下的汉字法律是一种"汉字帝王法",它是统治者的阶级统治工具,包括"禁止""必须"和"限制"三种形式。对民众而言,它只是义务,表现与当代汉字法律和一般法现象的一些不同。"汉字法律形态"的研究能为真正意义上的汉字法律提供深层的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