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党的历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受人敬重的巾帼英豪。她功绩显赫却鲜为人知,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她就是金维映。 一 1904年的一个阴冷而潮湿的日子里,在浙江岱山县城的一幢普通民房里,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虽说是个女孩,但其父亲金荣贵、母亲虞阿英却十分喜爱,为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金爱卿,后更名为金维映。 金维映从小目睹社会的腐败黑暗,  相似文献   

2.
痛别宁都 1933年4月16日,金维映骑着她的枣红马走在去宁都的山路上.胜利县离宁都100多公里,只要策马快走,很快就能到达,但这一次她走得很艰难.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火一样燃烧着,要在平时,金维映总会下马去采摘一束带走.但这一次,她无意于此.因为她的情绪此时很低沉,心情很郁闷.  相似文献   

3.
最早的女县委书记之一 1931年11月,金维映受命担任中共江西省于都县委书记.她成了中央苏区仅有的两位女县委书记之一.另一位女县委书记是长汀县委书记李坚真. 1931年12月初,刚刚上任的金维映就率领革命武装力量,展开肃清于都西部地区残余地主武装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踏上长征路1934年七八月间的一天傍晚,金维映劳累一天刚回家,李维汉也进了门,他把帽子往墙上一挂,回头对金维映说:“阿金,今天博古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去,他告诉我说,中央红军要转移了。”“什么,中央红军要转移?”金维映停下手里的活儿,急切地问。李维汉肯定地点点头说:“要转移了。”这一段时间,李维汉也在领导着中组部全力投入扩红工作,所以夫妻二人在家里是基本碰不上面的。今天见了面,没想到他带回的竟是这样的消息。这消息来得有些突然,让金维映感到意外,自担任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以来,她没日没夜地工作,直到今天她为扩充红军的工作仍…  相似文献   

5.
结伴同行 1931年农历4月,金维映的弟弟水定来上海告诉姐姐,他不久就要结婚了,想请姐姐回浙江镇海参加他的婚礼.但此时金维映却在做前往江西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金维映原名金爱卿,还曾使用过金志成的名字,她和邓小平同年,均生于1904年,她生于浙江舟山群岛岱石高亭镇。  相似文献   

7.
胜利县扩红1932年1月,红3军在于都取得重大军事胜利,中央苏区又扩大了。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中央决定以于都北部的马鞍乡为基础,加上与之毗邻的兴国、宁都、瑞金各一部,设置胜利县。胜利县下辖11个区78个乡,在当时是一个工作范围很广的县份。为了尽快打开胜利县的工作局面,1932年8月,中央决定把在于都作出重要贡献的金维映调到胜利县,接替原县委书记胡家宾的工作。金维映上任后短短7个月,就扭转颓局,一改过去落后的面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被中央评为苏区模范县。1933年春天,金维映光荣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金维映在胜利县担任…  相似文献   

8.
曹宁元 《党史纵横》2006,(11):32-33
在浙江省舟山群岛岱山人民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铜雕像,雕像是一位年轻的女战士,英姿飒爽地屹立在美丽的鲜花丛中。这位女战士就是浙江岱山籍女红军——金维映烈士。1904年,金维映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小岛——岱山高亭。金维映原名金爱卿,又名金志成,参加革命后,改名  相似文献   

9.
延安岁月 1936年9月,在长征结束后的第11个月,金维映在保安生了个儿子.没有医生,没有护士,临产前,贺子珍、刘英、李坚贞三人忙着帮助接生.  相似文献   

10.
当年,硝烟弥漫的中央苏区,有位长相秀逸、风姿英武的年轻女性,她的职务先是于都、胜利两县的县委书记,后任苏区中央局组织部组织科长、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副部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这个无论气质风度还是工作才干都使人刮目相看的女子,名叫金维映,熟悉的人都亲切称她“阿金”。金维映是1931年8月中旬,与邓小平一道从上海抵达中央苏区的。离开上海前,这位27岁的舟山女子,已是上海丝织业工会中共党团书记和上海工会联合行动委员会领导人。从上海到中央苏区,有一条由党中央特委开辟的地下交通线。邓小平与金…  相似文献   

11.
正金维映(1904—1941),浙江舟山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调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担任干部休养连党支部书记。1938年去苏联学习、治病,1941年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不幸牺牲。长征中,上级照顾她体弱,原给她配有一匹马,但金维映总是把马让  相似文献   

12.
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的30名女红军,当数蔡畅的年龄最大,党龄最长,资格最老,是名副其实的红军大姐。邓颖超、金维映、周越华、刘英、危拱之、钱希均等,都比她的年龄要小,资历也没法跟她相比。  相似文献   

13.
图们 《党史纵横》2005,(1):47-47
世人关注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结案后案犯的去向鲜为人知。近日,亲自参与“两案”审判工作的图们等撰文披露了详情。1987年,经中央决定,由李讷接江青出狱,保外就医。江青出狱后生活在保养、外孙和书本之中。不久,“毛泽东热”兴起,但江青身体每况愈下,经医院检查,她患有癌症,此时不仅病痛,还有忧郁。她给中央写信要搬回中南海居住,后因心理失调严重,于1991年5月14日在寓所用一条裙边自缢身亡,结束了78岁的人生旅途。6月4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江青的百字死讯。1984年,日本《朝日新闻》采访了中国司法部,询问张春桥的近况,并称:“据说张春桥…  相似文献   

14.
江口反"围剿" 1932年5月10日清晨,金维映兼任政委的新编独立团,在她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奔赴赣县的江口. 金维映这一次率独立团出征,是奉了江西军区总指挥陈毅的命令,配合主力红军反击国民党军队入侵中央苏区,目标是把入侵赣县的敌人打出去.赣县是游击区,和于都县紧邻,也是中央苏区的西大门.敌人入侵赣县的目的在于中央根据地.如果不把敌人赶出去,敌人就会进一步入侵于都,然后直达首都瑞金.这一战事,是蒋介石策动第四次"围剿"的初战.  相似文献   

15.
见证"红都" 就在邓小平和金维映等全力纠正李添富扩大肃反错误,为稳定瑞金政权做出努力时,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正熟悉关向应革命生涯的人都知道,关向应在做地下工作时曾经被捕,后经组织营救出狱。那么组织派谁营救的关向应?营救关向应出狱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2017年2月7日,有一位革命老人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这名革命老人叫黄慕兰,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活跃在秘密战线上的女特工。这名机智过人的巾帼英雄,不仅营救过关向应,而且也使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许多中共重要人物摆脱险境。她深入虎穴,屡立奇功,被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28年在长乐玉田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判"徒刑"一年半,于1929年冬刑期将满,福州市委事先交代我出狱后不必寻访友人,应暂住客栈.至出狱时,我兄郑长琦来接我住入台江客栈.越数日,长琦带我到他的工人栈房,见过两个市委同志,他们说我今后不能在福建工作了,恐怕随时都有特务盯梢,要想  相似文献   

18.
报载,某地一青年女工张某,在一九八○年三月至八月,曾先后冒充峨嵋、西安两电影制片厂某导演的女儿,流窜到西安、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以物色演员为名,骗取大量钱财,被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此事披露于报端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方而,大家对这个女青年利欲熏心、胆大妄为表示愤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读者给她写信,帮助她认识罪行,鼓励她振作起来,认真接受改造。张某入狱后,在监所管教人员的帮助教育下,认真接受改造,并有立功表现。经人民法院裁定,减刑一年。现在张某已刑满出狱,走向了新生活。上述张某一案,涉及到了刑法中有关减刑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1927年春,弋阳县烈桥的大劣绅张念诚因对抗农民运动,被县农民协会押送南昌关进了监狱,这下可把他的老婆急坏了.她连忙赶往省城去向方志敏求情,请他网开一面,放张念诚出狱.一路上她想:方志敏年少时在我家读过书,我和张念诚待他不薄,如同小侄,总不致于不念一点旧情吧.想到这里.她颇为乐观,不时掂掂手中携带的一份厚礼.这天,方志敏正在国民党省党部农民部的办公室里处理公事,勤务员进来报告说,有位弋阳老乡求见.一听说来了家乡人,方志敏显得十分高兴,连忙吩咐有请.不一会,一个妇人跟着勤务员走进门来.只见她五十开外年纪,矮矮胖胖,手里提着一个蓝花布包裹,沉甸甸的.方志敏起身定睛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自己幼时的师母、劣绅张念诚的老婆.俗话说,夜猫子进宅,准没好事.这婆娘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张念诚坐牢后找上门来,其来意不言而喻.方志敏虽心里不快,甚为讨厌,但还是很客气地让座,并叫勤务员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她.张念诚的老婆原本想,方志敏如今是省里的“大官”了,有权、有势,想必早已发财发福了.现在穿的用的一定很阔绰.可是当她落坐后,四下一瞧,见这位“大官”的办公室里,同自家厅堂的摆设相差甚远.一张旧书桌,四张旧木椅,仅此而已.再仔细打量一下方志敏,非但没有发福,反而比以前更清瘦了.身穿一件旧  相似文献   

20.
论陈独秀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一位有重大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人物.1932年10月,陈独秀因撰文猛烈抨击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被国民党逮捕,判刑13年,投入南京模范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全国人民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压力下,加之日机夜袭南京,监狱中弹,陈独秀等始能获释.陈出狱后,暂住友人家,后移居武汉.1938年7月,他由武汉去重庆,不久又迁居四川江津,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自南京出狱到江津逝世的近5个春秋,陈独秀的思想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斗争.本文仅就陈独秀这几年的思想倾向,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