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拥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辽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如何将辽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如何宣传辽宁的地方旅游文化等,都是推动辽宁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辽宁省"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辽宁文化旅游战略研讨会和辽宁省文化旅游宣传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主旨,分析研究了辽宁地方旅游文化的宣传推广问题。  相似文献   

2.
辽宁承办2013年全运会是一个发展体育文化进而推进辽宁城市创新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在全面理解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从体育文化对城市创新建设的经济、人文与社会等推动的视角,系统阐述全运会背景下体育文化在城市创新建设中彰显的特殊价值,并以往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所带来的效应为基础,让人们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地审视辽宁在2013年承办全运会的契机,结合现实提出了辽宁在全运会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建构路径,以期利于辽宁城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有利手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挖掘地方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可参照以晋商文化、潮州文化等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成功模式,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郴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旅游形象定位不够充分,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赢得旅游者的特别眷顾与青睐,郴州必须整合、充分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赋予本地旅游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郴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福地文化、简牍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曲艺文化和体育文化。对郴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一要增加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丰度和深度,二要包装郴州历史文化旅游的精品,三要文化地宣传郴州的历史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低碳产业,而且国家相关政策目前也积极鼓励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省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和地区相比较,我省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还大有潜力尚待挖掘。本文即从旅游业的自身优势入手,借鉴目前国际、国内较热门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结合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将努尔哈赤作为满清文化、辽宁省旅游形象的代言,进而提出构建以地方文化为依托的区域旅游的可行性分析和措施,以期能为我省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为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针对旅游业存在市场开拓缺乏强度;资源开发缺乏深度;环境营造缺乏力度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促销、合理开发资源、改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必须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铜仁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做到文化理念先行,把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始终,促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旅游精品,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旅游产品开发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的优势、促进沿海区域及周边区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低碳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实施“旅游+”工程等对策建议,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秦岭山区的旅游业虽有了较大改观,但在表面繁荣之下,却存在着经济效益差、对相关产业的促动力不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对秦岭旅游宣传不足以及管理不到位等。促进秦岭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应在管理上下功夫,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对秦岭旅游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加大对秦岭旅游的广告宣传力度,并实施统一的特色宣传、秦岭文化的展示宣传;加强对秦岭旅游业发展的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旅游产业要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旅游与文化并举。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注重文化旅游的发展,深度发掘文化旅游内涵,从而促进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旅游文化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观赏的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旅游者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是发展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秦皇岛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浩繁的历史遗产,然而其对外最有影响的旅游景点和宣传形象只有北戴河海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还不为人们所熟悉。分析秦皇岛旅游资源,挖掘出秦皇岛这一旅游地的帝王文化、秦文化、孤竹文化、长城文化等文化内涵,提出突出“帝王文化”特色、恢复和构建秦文化和孤竹文化、加强研究长城文化和商贸文化等旅游文化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但是只有正确选择文化载体,才能恰当表达旅游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了沈阳世园会的文化载体特点及世园会闭幕后展会性质的改变,得出现有载体不适合后世园会营销的结论。再以后世园会的文化主题为出发点,结合后世园会客源市场特点,提出了后世园会营销中文化载体的活用方法。以此来提升沈阳后世园会的吸引力,以后世园会的发展为契机带动沈阳的旅游业发展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转型发展是旅游业在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三明旅游业转型发展有着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品牌优势凸显、区位交通优势初步显现等优势条件,但也存在旅游资源开发粗放、旅游产品创意不佳、旅游发展内聚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坚持高起点定位,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推进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创新宣传营销,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加强领导统筹,进一步完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发展中的犯罪问题等负面现象也随之产生,严重地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犯罪产生主要有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等因素,表现出犯罪目的明确、犯罪手段变化多端、犯罪区域和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和犯罪主体及对象变化等特点。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犯罪问题应制定与完善有关旅游法律制度;坚决打击其犯罪活动;加强旅游安全宣传,建立健全实施旅游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前景最广阔,发展速度最快的朝阳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逐步发展过程。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贡献份额大幅提高,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本文从郑州市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产业规模、创优与依法治旅、宣传促销与观光旅游以及郑州市旅游业存在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对郑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业的灵魂。当代旅游者对旅游差异性和体验性的需求日益增强,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价值成为景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举措。青岛八大关景区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园林文化价值,可以通过划分资源等级、丰富旅游形式、打造旅游路线、加大宣传力度和提高导游素质来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活动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构成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各地特有历史文化底蕴 ,成为支撑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南京作为十代古都和江苏省省会城市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现代都市文化全方位展现 ,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 ,需要深入认识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特点 ,了解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确立文化统率旅游的观念 ,建设全市统一的大旅游框架 ;实行制度创新 ,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开发 ,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崂山区是青岛旅游的重要区域,汇聚了青岛旅游的精华,既有依山傍海的海滨环境,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道教文化,是青岛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最集中的展现。科学定位崂山区现代旅游业发展战略,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个性化的旅游目的地;加快编制崂山区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奠定崂山旅游业发展体系;充分挖掘、整合和开发崂山旅游资源,加快推进重点旅游景点项目建设;广开筹资渠道,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旅游服务配套体系,“做长”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丽江的发展得益于旅游业的开发 1994年和2006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两次召开滇西北旅游现场会,分别提出开发丽江和要做大丽江旅游业;中共丽江市委、市政府则提出旅游先导、文化立市和打造文化旅游名市;这些举措,促进了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1994年至2008年,游客量从21.7万增到625.5万,翻了28.8倍;旅游收入从8141万元增到69.5亿元,翻了85.4倍;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已占生产总值的49.3%."十五"期间,丽江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11%、33%、21.5%和0.4%,创历史5年计划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乐山的地税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旅游业税收政策宣传,加强税收执法刚性,优化旅游业纳税环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旅游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对旅游业企业纳税服务的质量,建立旅游和税收信息互动平台,促进旅游经济和旅游税收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