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是理性的产物,是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建构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形式。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建构原则,理性具有认知含义与价值含义,前者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能力对政治问题得出具有认知合理性的见解,后者意味着每个人的上述见解都应得到同等的政治对待。这两点内容在实践中就表现为了以决策参与平等为基础的民主制度安排,这种安排同时满足了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要求,也使民主成为一种"好"的治理方式。另一方面,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存在紧张,围绕这种紧张,精英民主理论与协商民主理论展开了不同的理论叙事,对民主是否一种"好的"治理模式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框架。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是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对于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要客观评价和理性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保翠 《工会论坛》2003,9(4):98-99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智慧工具 ,哲学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一种总体的、综合性的理论框架 ,既满足人类的理性需要 ,又满足人类在情感上的终极追求和关怀 ,使人类的精神需求通过理性的方式得到满足 ,从而建立一个统一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视角的变换,开阔视野,突破单向思维,实现多向思维,使人们在比较中更全面、辨证地看问题。比较.是一种认识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更理性、更客观的认识。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政党进行比较,会使我们更加深刻、更加客观、更加理性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基本标志,倡导一种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以生态伦理为道德标准,以绿色技术为载体的生态时代篇章已经到来.生态时代之于法律的意义就在于其引致了法律的全面变革,型塑生态化的法律与塑造以理性“生态人”为表征的全新的人之形象势在必行.法律可以理解为是广义上社会契约的文本形式,不同契约理论下的主体假设是不尽相同的,因之我们需要借助契约理论主体假设的演变为线索,从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上探讨“生态人”模式,首先塑造一个抽象的理想类型的“生态人”,然后再还原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的“生态人”,终极目标希冀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致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6.
素食主义不仅是一种绿色的饮食习惯,一种时尚的文化象征,更是一种环保的生态理念。从素食主义的内涵和历史渊源看,他有着多维的生态视域。科学地评价素食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虔诚地恪守素食主义的环境正义原则,理性地构建素食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保护自身及生态环境的正确价值取向和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7.
生态消费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它把人类的消费纳入生态系统之中,使之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是人类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由于存在所谓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主体主动选择生态消费的内动力不足,因此,构建全方位的制度体系,是实现由传统消费模式向现代生态消费模式转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环境,承担生态责任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共同盼望。企业生态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自然资本理论、企业环境伦理理论、企业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在实践中存在对象与标准的模糊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的悖论、公平与效率难于统一等三个方面的困扰。因此,需要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环境,承担生态责任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共同盼望。企业生态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自然资本理论、企业环境伦理理论、企业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在实践中存在对象与标准的模糊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经济人的悖论、公平与效率难于统一等三个方面的困扰。因此,需要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新公共服务理论不仅为中国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而且启示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务必明确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主次与辩证关系。在中国行政改革面临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夹击下,结合登哈特教授的观点,应该从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两种取向、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战略与战术两种安排三个均衡点入手,实现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均衡之美。  相似文献   

11.
工具理性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是寻求达到理性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然而,它们存在着创新性与保守性、发展性与稳定性、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冲突。此外,现代科技文化片面追求工具理性,使现代人和生活功利化、物本化。所以,有必要增进二者的融合,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科技和伦理的互动与平衡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一词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个常用词。然而,人们更多是从工具层面来理解、使用理性,将其堕化为一个僵死、片面及孤立的语言符号,这实质是对理性莫大的误用。理性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应在活生生的历史中获得文化的内涵。以理性作为理论视角,可以将中西文化作最好的辨异。  相似文献   

13.
理性本应在活生生的历史中获得文化的内涵,它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以理性作为理论视角,可以将中西文化作最好的辨异,为此,必须对之作新的概念区分。自然理性与属人理性的划分克服了以前的种种弊端,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的意图是根据对卢梭、罗尔斯和西耶斯等理论的分析,探讨合法性基础的建构问题。作者认为,作为合法性基础的不是每个人的确定性意志,而是他们决定意志的过程,即政治协商的过程。虽然协商理论仅仅提供了一种不完善的、尽可能合理地做出决策的方式,但是,这种过程使理性结果的实现更加可能。  相似文献   

15.
杨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109-113,116
2007年以来,在党的十七大将“生态文明”正式写入报告的政治语境下,国内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成为一种新的理论与实践动向.党的十八大报告则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建设生态文明已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始付诸实施.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深刻、持久和重大的社会改造运动,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必要的制度创新来调整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行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整体设计、推进行政管理制度生态化、构建生态发展体系、推进法律制度生态化、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机制、构建生态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生态伦理观念体系上下功夫,需要企业、政府、各个部门、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理性官僚制:危机、突破与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发展 ,也由于各个阶段不同的现实需要 ,以及各理论学派观点的差异 ,由威尔逊和韦伯等创立的理性官僚制在近百年中先后经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主义、公共选择理论等不断丰富与发展。特别是 1980年以来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理性官僚制进行大胆批判并欲求在理论范式上突破这种盛行于公共组织百年的官僚体制。然而 ,客观地分析历史与现实使我们发现 ,对理性官僚制的创新与挑战 ,动摇不了这一古典制度范式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突破其实在某些方面体现了官僚范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是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而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新的伦理理论。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一种对传统伦理学的批判精神;以一种建立新文化和伦理秩序的企图;以一种反理性、反权威、反父权的胆识给以往以男性为一统天下,以原则、契约、理性和权利见长的伦理学殿堂吹进了一股清风。这一新的伦理理论以女性的性别视角来主张仁慈和关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以下的三种形态:自由的智慧、科学的知识和存在的方式。这也是“哲学”为“人”“开显”出的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有哲学的历史发展根据,因而也是哲学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哲学从古代希腊开始,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特征:哲学为一种自由的智慧,为自由的学问。哲学的历史乃是自由深化和学术完善的过程。哲学进一步的发展,使哲学在深层次上成为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学问,理解这段哲学的历史,不妨重新探讨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出的“实践理性”对“理论理性”具有优越性这一思想,从实践理性的自由意志进入实际生活,不失为理解上个世纪欧洲哲学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更加具备专业性、独立性、政治理性等优势的评估模式,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国外第三方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重点梳理了国内学者关于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范围、概念界定、综合研究、实践探索方面的现状,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觉的城市环境治理走过了40多年的征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并开拓前行的道路,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和迫切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导向下,城市环境治理进入新的阶段。现实表明,处在风险社会和危机事件频发的状态中,我们空前地感受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生态理性的支持,也就是说,需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路径的规划中,需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确立起生态理性,让生态理性贯穿于一切行动之中。余敏江教授的新著《生态理性的生产与再生产--中国城市环境治理40年》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诸多启发性的意见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