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惊世骇俗的<洛丽塔>中的人物充满了童话色彩.通过探讨该小说中的人物特色,可以判定,经典童话中的人物受到了戏仿,现实与想象达成了对比,小说呈现出非现实的因素及魔幻与美的气氛.  相似文献   

2.
无党派旗帜性人物是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性人物。无党派旗帜性人物的成长,既要靠自我修炼提高,也要靠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要不断改进无党派旗帜性人物培养方式,从健全机制、强化培训、搭建平台、营造氛围等方面着手,培养一批与党同心同德、在无党派人士中有影响、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代表性人物,让更多的无党派旗帜性人物在社会上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认定不具名媒体报道的报道人物与现实人物一致性的目的,在于认定这种侵权责任的构成.不具名媒体报道中的报道人物与现实人物的一致性仅仅是这种侵权责任构成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不是全部.在侵权责任构成上,不具名媒体报道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有以下特点:侵权人在主观上的心态必定是故意;侵权客体主要是名誉权和隐私权,也可能有人格尊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佛教人物是梁启超晚年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佛教重要人物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发挥的影响做了较为合理、准确且客观的定位;第二,对佛教重要人物的佛学成就、功绩及其品格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了独到的分析评估;第三, 注意佛教人物的比较研究,以突出其作用、个性及特征;第四,开创了佛教人物宏观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麦田里的守望者》都堪称是象征主义小说的典范。可以说,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渗透到小说的各个部分—文章的题目、人物、细节以及人名都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人名都是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其行事为人。本文作者着重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品中几个代表人物的姓名构成及其寓意,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70后"女性作家魏微是近年来中国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魏微擅长叙述人们的日常化生活,喜欢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其中对记忆、爱情和现实的反抗是魏微小说的叙事主题。从日常生活入手,以其精微的语言,描写卑微的人物和人物细微的心情,从而向读者揭示她笔下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两个悲剧人生--高觉新与汪文宣人物性格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要问现代文学史上哪两个人物性格最为接近,无疑是高觉新与汪文宣。这两个人物都是巴金作品中的人物,一个是《家》、一个是《寒夜》。这两个人物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土壤里生长的软弱悲哀而又迷茫困顿的小知识份子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刻画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通过作者写这个人物用意之分析,我们了解到刘姥姥在书中的结构作用、映衬作用、以及人物本身所具有象征性。通过分析刘姥姥的“本色“特征,看到其出色的交际才华。也是因了刘姥姥,红尘中的宝玉和佛们中的妙玉才让我们看得更加真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来分析其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从而感受英语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悲剧大多以社会的中低层人物为描摹对象。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已经剥夺了他们的肉体和心灵的自由,使其沦为没有性格和无足轻重的群体,最后因无处退却而被迫反抗,但抗争之际也即他们的毁灭之时。《觉醒》中的女主角埃德娜作为一个女性,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便是这样一个首先失去自我,继而觉醒并做出抗争之举,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宗教作家,许地山作品与宗教的关系向来都是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其前期、后期作品中与基督教的关系入手:前期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取自《圣经》,后期作品中的人物受基督教影响,挖掘了其思想中由怀疑悲观到积极奋斗的转变及创作风格由浪漫主义向写实主义的过渡,体验其“文学为人生”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2.
影视是由文字、声音、画面这些所谓影视语言来表现的。影视剧本中的语言也属于影视语言,影视画面中语言的侧重点是研究影视播放时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音像系统,而影视剧本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叙述语言,即用来交代剧情,描述人物外貌、动作及其生活环境的语言:另一种则是人物语言,通常有对话、旁白、独自等等。一般情况下,在拍成电视剧或电影故事片后影视剧本语言中的那些叙述语言便消失了,转换为影片或剧片的画面、演员的外形,动作、以及自然景物等等,而人物语言则依旧用声音来表达。本文主要研究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语言以及它的引人入胜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刻画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通过作者写这个人物用意之分析,我们了解到刘姥姥在书中的结构作用、映衬作用、以及人物本身所具有象征性。通过分析刘姥姥的“本色“特征,看到其出色的交际才华。也是因了刘姥姥,红尘中的宝玉和佛们中的妙玉才让我们看得更加真切。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尽管学术界对陈独秀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必须肯定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内大革命中的积极作用,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成就和失误,回归历史,实事求是,以历史唯物观的态度去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中的代表人物.然而,随着女性意识在美国现代社会的蔓延和发展,女性成长这一写作主题也开始出现在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她的作品中女性成长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婚礼的成员>中的弗兰淇和<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米克.从女性意识的成长这一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女孩的成长既反映了女性对自身性别意识的困惑,也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延伸.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与《再生缘》都以大多读者所关注的才女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两位女主人传奇不凡的经历.《镜花缘》中的唐小山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同为才华横溢的女性,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命运和结局有一定的差异.文中从唐小山与孟丽君两位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上进行对比,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女性形象众多,母亲形象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纷繁复杂、个性鲜明。她们作为一种群体形象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相对前代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而言,元杂剧中的母亲形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个体的母亲形象性格复杂、形象鲜明;从人物在剧中扮演的角色而言,配角的母亲多于主角的母亲;从人物塑造的艺术角度分析,则明显存在母亲形象人物语言的类型化、行为的类型化和人物性格的类型化的特征。令人遗憾的是,研究界至今罕有专门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元杂剧母亲形象的研究献上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物成长轨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长河中,民主党派的旗帜性代表人物以自己的品德学识和勤奋工作,为多党合作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民主党派新一代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探寻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多党合作发展的黄金时期中的成长规律,描摹出他们成长的共性轨迹,可以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30年代话剧创作中的人物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话剧创作中的人物悲剧,具体包含了英雄型、良善型和过失型3 个主要类型,均在30 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曹禺的《日出》和《原野》是中国30年代话剧创作中人物悲剧的双子星座,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好看和耐看有很多原因。《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围城》等小说大量运用了“草蛇灰线”手法,体现了“草蛇灰线”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独特作用:接读人物上场,串连多件事情;使读者形成期待视野;暗示人物命运和事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