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授权的人,对你自己、你的员工和你的事业来说都有很大的益处。这是一种值得发展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如何与上司相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与上司一起出差,更是需要用心思考、认真做事,因为在你们独处的几天里,你的一切言行将被他收纳眼底,这关系到你的饭碗稳定与否。可是,如果聪明的你善于创造机会,注重细节,说不定,短暂的旅程会成为上司欣赏你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1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你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的自我.可惜的是很多人的这个内在的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  相似文献   

4.
易靖茗 《台声》2013,(5):90-92
他对她说,“你虽不是我第一个牵于的人,不是我第一个拥抱的人,不是我第一个亲吻的人……但接下来的时光,我希望可以成为你遇到痛苦第一个想倾诉的人,遇到挫折第一个想依靠的人,成为你今后人生能够一直相伴的人,成为你心中唯一的第一的人……”这是台湾女婿古东隆给大陆新娘胡铁虹的美好承诺,之所以要说这段肺腑之言,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5.
临摹与引导     
优秀的经理人员不仅在技术上胜人一筹,而且他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他们能够认识到:人们觉得被他人认同会有多么重要,并且将这种认同表现在其行为之中。对人而言,觉得被他人认同要比只是符合他的职位重要得多。当一个人觉得你认同他时,他很可能变成能够代表你的亲善大使。而且就如同许多广告公司所熟知的那样。再也没有比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的背书更为有效的广告模式了!  相似文献   

6.
一、哲学家的遗憾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善于思考,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性的偶像. 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是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你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也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  相似文献   

8.
晏婴是春秋时齐国大夫,五十四年间,他辅佐了齐国灵、庄、景三世,他既是我国历史上名相之一,也是一个忠于君主、善于进谏的能臣。一次,齐景公饮酒七天七夜不止。大家对他毫无办法。大夫弦章劝他说,你再这样喝下去,你就赐我一死吧。这时,晏婴也来了。景公对晏婴说:你看这个人,我要是听了他的话,那么,他的话不就成了法制了吗?我要是不听他的话,他就要死了。晏婴说:弦章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他遇上了你这样圣明的君主,要是遇上桀纣那样的暴君,他就必死无疑了。景公听罢,只好不饮了。这个故事使我们想到,晏婴的进谏是智慧的,也是很巧妙的,而且又是棉…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项万林,善于从案件的蛛丝马迹中捕捉到线索,熟悉他的人都说,看他破案好像在读一本侦探小说。面对赞誉他平静地说:“没啥,破案子嘛,是刑警的天职,也是我的工作。作为一名刑侦大队大队长,我就要以身作则否则你说我如何带好班子再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全力以赴,否则我如何向群众交待?”  相似文献   

10.
《干部人事月报》2014,(1):94-94
一家招聘主管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其中一道简单的选择题令许多人落选。题目为:在你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挑两担水上山,给树浇水,你有这个能力完成,但会很费劲;二是挑一担水上山,你会轻松自如,还会有时间回家睡一觉。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很多人选择了第二种,只有一个小伙子选择了第一种,当招聘主管问他原因时,他说:“挑两担水虽然很辛苦,但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既然能做到为什么不去做呢?何况让树苗多喝一些水,它们就会长得更好。”最后这个小伙子被聘用了。招聘主管如此解释选中他的原因:“一个有能力承担两份责任的人,却只选择承担一份,这样的人,我们认定他是一个责任感较差的人。”  相似文献   

11.
"高三(6)班的王安琪同学,你比较重视经济利益和个人成就,具有一定的组织筹划和商业经营意识,善于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在集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适合你的专业有市场营销、法学等……"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新近推出的"升学与就业指导测验"对测评学生作出的分析。系统通过一整套试卷测量出学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然后根据其兴趣和能力的最佳结合点、采取电脑评分和  相似文献   

12.
陈明 《世纪行》2006,(5):32-33
崇阳县政协委员吴小年以乐于提案、善于提案而在全县闻名遐迩,曾一度得到“提案专业户”的美称。但是,深入了解吴小年,你绝不会仅仅认为他只是一个摇摇笔杆、动动嘴巴、提提建议的人。当看到他的满山翠竹,满园果树,欢蹦乱跳的几百亩鱼池;看到他从互联网上搜索科技信息,并转化为经济效益;看到他成功地招商引资两百万元。改造设施,扩大再生产,提高养殖科技含量时,你一定会真切地感到:他是一个农民兄弟的代言人,扶贫帮困的热心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生命如花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的成功,和他善于选人和用人密切相关。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可概括为注重道德品行,并加以不断的培养磨炼,激发人的潜能,将每个人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正是凭借这种本领,曾国藩成为"一代名臣",晚清最为优秀的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于建嵘的底层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家著名刊物的女主编问我:"你和于建嵘完全是不一样的人,为什么你们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我想了想回答说:"你的意思应该是我这个人太书呆子气,说话太直容易得罪人。于建嵘下海当过律师,身上既有书卷气又有江湖气,比较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6.
马德 《乡音》2014,(2):48-48
不要在追慕富贵的人那里寻找担当。就像,你在孱弱的人那里难以看到担当一样。如果说后者只是担不起的话,前者却是靠不住。一个被欲望熏了心的人,不要期望他对你负责,他只会对欲望负责。在追慕金钱和权力的路上,除了富贵他们不能舍弃,其他一切都可以放下。在这些人的眼里,你好不好是你的命,而比你的命更重要的,永远是他的运。一个人,把命运的归属交付于这样的人,命运已无归属。所以,不要把人生的赌注放在这些人身上。你的赌注,不是他的筹码。他输了,你会输,他赢了,你还会输。他赢下三千里江山,万万人之上,不会安排有你的位置。也就是说,你可以不离不弃,他做不到生死相依。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考研热"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让他去考研,因为他会进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让他去考研,因为他会进地狱……考研考研考研!那是一次人生选择。在考研热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辛酸、无奈。它反映了时代变革的需求,也折射出诸多的社会现实矛盾问题。1月26日,是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的第一天,全国62.43万考生在同一时间一齐奔赴各个考场。如此大规模的报考人数创下了建国以来研究生报考纪录之最,使得近年来一再掀起的考研热再度升温,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于靖园 《小康》2024,(3):35-36
<正>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称,银行理财规模有望增长,他行代销渠道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年你买理财了吗?有什么产品推荐?”“理财买得少,都是保本的,大部分钱都放银行存起来了。”这是今年年初,善于做规划的上海90后白领之间的对话。对于很多手里有一定闲钱的老百姓来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他们多年来固有的概念,新的一年,把闲钱放在哪里才能让钱生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9.
乔治德  丁夫 《现代领导》2006,(12):22-22
善于团结人的人,天然就是一个领袖人物。他能引导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引导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完成一项共同的工作。他善于鼓舞他人。使他们变得活跃。通过他的协作,他完成了单靠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在他的协作下。以他为核心的这些人给社会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博学新知     
《今日浙江》2008,(24):60-60
关于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 问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使用下属,更要善于通过替下属排忧解难来唤起他内在的工作主动性,要替他解决后顾之忧.让他的生活安稳下来,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上。你若是某一企业的管理者,该如何做到这点呢?请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