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中,"和谐"应该是一个最高的范畴。从"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看,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有着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在总体上可以归纳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个体与群体(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全面进步等。  相似文献   

2.
2016年被遗忘权成为欧盟《GDPR》条例中的法定权利,用以应对数据信息的大量存储给公民个人隐私带来的风险。但是该条例对被遗忘权适用范围的规定较为宽泛,导致该权利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共利益。司法实践中"谷歌诉冈萨雷斯案"和"任甲玉诉百度案"的判决表现出限定被遗忘的适用范围的倾向,平衡了"公益"和"私益"。对两案进行比较分析,拟在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以及适用领域等方面对被遗忘权的适用范围提出合理限定,以期较好地解决行使该权利造成的法益冲突,实现该权利应有的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的存在形态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而且是分析和谐社会的重要视角。人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个体存在、群体存在与类存在。人的存在形态决定了和谐社会包括个体和谐、群体和谐与类和谐三个层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个体和谐、群体和谐与类和谐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公共管理的逻辑基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是一个以利己为核心,以利他为实现手段的包罗着丰富内涵的对现实有很强解释力的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为解释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动机,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置于一切目的之上,是对生命价值的张扬和肯定."高尚人"假设在逻辑上是混乱的、在实现机制上是软弱无力的.我国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基点和深层理据.  相似文献   

5.
"心灵生态"是不同的个体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情绪、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的总和,它与特定的个体、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涉及个体认知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情绪和价值观,个体在生产、生活及其工作中所涉及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运行状况的不协调,是"心灵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构建良好的"心灵生态",需要自我提高修养,培育和谐;民众积极参与,促进和谐;社会自觉作为,共促和谐;媒体正确引导,维护和谐;政府有效作为,推进和谐。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动因在于坚守集体土地所有权、兼顾农民的公平与农业的效率。在农地"三权分置"政策与现行法冲突时,对"三权分置"的研究现状在研究方法上体系化思维不够;在拟实现的目标上将政策目标进行最贴切的法律制度转化不够;对"三权分置"中"三权"的理论重点即权利本质及其如何实现的研究有缺憾。"三权分置"下中国农地法制改革的立法构架前提是:深刻理解该政策出台背景及其所导向的问题,分析该政策目标在现行法上不可实现的缘由。最后,在关涉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土地承包权(资格)、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具体制度时,应考虑以最低立法成本完成周延的制度设计,确保法律逻辑的自洽和政策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就现代社会运行的已有经验、结构与结果而言,全球信息化、市场化、自媒体化时代与个体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体生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隔离"越来越鲜明、突出,"文明想象"中的互动、整合、协同、和谐显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无法实现。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并不是越来越小,相反,而是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出现了值得警惕的个体反社会、反伦理以及大量的社会冷漠现象。显然,这远非通过修辞学上的将"我们"替代"我"所能解决的,亦远非以"文明发展"囊括"个体幸福"的逻辑所能解释的。或许只有通过"重建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重建一种基于"社会共在关系"的"文明论"意义上的"个体价值",时刻警醒和反思日常生活所出现的各种事件和问题,改造现存社会日常生活的价值秩序及其存在结构,才可能建构出一个"个体与社会"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彼此汲取力量的良性循环的、持久运行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移民群体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南水北调"项目的实施与进展。结合我国移民的实际情况,应从政府支持、社会工作支持和个体支持三个方面帮助移民群体适应新的环境,帮助他们积极努力地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帮助他们以向上进取的心态去迎接崭新的明天。  相似文献   

9.
当前,"蚁族"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从微观层面来看,这一问题说明了"蚁族"青年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存在着诸多困难需要解决,从宏观层面来看,它影响到我国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和谐发展。借鉴社会资本理论,从"信任"、"规范"及"网络"的视角来分析"蚁族"现象,从而探索解决"蚁族"问题的方法,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打击犯罪新机制中,手段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即坚持以"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好地控发案"这种理念为指导和目标,尤其是"更多地破小案",才能够发挥出打击犯罪新机制的真正效用。"更多地破小案"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直接目标,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根本要求。通过一体化合成作战、类案侦查和建设专业打击队伍等方式,坚持"更多地破小案",能够实现"更好地控发案",能够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将"经济人"与制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经济人"理论进行实质性把握.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通过和谐的经济制度安排及和谐的非正规制度安排两方面构建符合"经济人"理论的和谐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为此,南京大学哲学系组织选修意识形态课程的研究生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精选部分研讨成果在本刊发表,以抛砖引玉,希望理论界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国刑事案件的案发量统计中,"小案"的比例始终占七成以上,甚至更高。然而其极高的案发量和极低的破案率严重影响着社会治安的稳定和社会风气的和谐。通过刑事案件之间的关系和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及作案人员的特征和侦查人员态度及办案方式等内部因素的问题分析"小案"多发且破案率低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建立科学侦破机制,转变侦查人员的办案态度,运用高危分析研究案件特点和规律,寻找破案突破口,充分整合社会各阶层资源为侦查所用,并拓宽已有的侦查方式和办案方法,希望能够达到提高"小案"破案率的同时降低"小案"案发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社会契约论内涵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的因素,虽然出于主观臆想,但它解决了现代社会的一大难题: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当前,群体事件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与政府之间协商机制的缺失。对于群体事件的解决及隐患的消除,契约论无疑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应增强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和尊重民意等契约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的提出及普及,深刻地揭示出人类整体利益是有别于人类个体利益的特殊利益类型。人类整体利益面临或可能面临诸如疾病瘟疫、战争冲突等风险的侵害,法学理论应当同时兼顾对人类个体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的保护。源自西方的人权理论,着眼于人类个体利益而缺少对人类整体利益的关切,且西方化色彩浓厚、对抗性严重,无法胜任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使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基础上单独提出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人类权概念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将会对人类整体利益的维护和人类命运的变迁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影响下,分离主义势力经常援引"民主"、"自由"、"平等"为自己的行为正名,提出所谓的"分离权",并主张"分离权"也是一种民主权利。西方学界也相应掀起了"分离权"的讨论。本文认为,"分离权"主张不仅存在着根本的理论困境,它直接挑战"人民主权"原则,对"自由"的理解有失偏颇,违背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则;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危害性,它影响到国家的政治整合和人民的福祉,容易刺激民族分离主义和地区分离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影响国际秩序的稳定。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反对分离,即使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宪法中规定了"分离权",或在现实政治中认可了"分离权",也是出于特殊的政治考量。因此,我们应警惕"分离权"主张的理论动向。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的产物,应汲取其理论智慧,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多党合作制度;从现实看,参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已不断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功能的发挥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环境日益宽松祥和,但仍存在薄弱环节,这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怎样建设参政党"、"如何履行参政党职能"、"如何发挥参政党作用"等理论问题;从今后发展看,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和加强参政党建设应始终将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融入其实践,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以党际和谐、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被告人质证权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次修改中均未明确规定.但立法未动,解释先行,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20条明确规定在分案审理中应当保障当事人的质证权,该司法解释虽为有权解释,却是一种无源解释.通过以"质证权"为关键词对法律规定和裁判文书进行检索,发现我国被告人质证权已然完成了权利法治化"三步曲"的前两步——不仅在个案裁判中得到特殊化救济,还获得了司法解释的规范化续造.与此同时,庭前会议、速裁程序、简易程序等新兴诉讼程序给被告人质证权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改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被告人质证权的实现也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影响被告人质证权实现的消极因素基础之上,应当逐步推进以正式立法对被告人质证权进行法治化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李达  刘毅 《理论前沿》2003,(22):36-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达到为实践提供借鉴的目的。一、权力及权力腐败的一般形式(一)权力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力个体腐败,权力个体利用“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目的渎权滥权。二是权力群体腐败,本质上与权力个体腐败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较前者具有隐蔽性。权力群体中的个体私…  相似文献   

20.
"先存权"主要是指大陆架争议海域的争端国,授权石油公司勘探、开发争议海域海底资源的权利。从国际责任法的相关理论和海洋法公约规则看,"先存权"属于非法行为。但是从国际投资法和授权国、石油公司母国的国内法的相关规定看,"先存权"有一定的合法性。在国家实践中"先存权"并不当然无效。一般国家实践对"先存权"的处置方式为:根据国际法的方式消除"先存权"的不当性,免除授权国的国际责任;通过共同开发的方式取代"先存权";保留外国石油公司的特许权,将之纳入共同开发制度中。中国周边未划界海域普遍存在"先存权"的问题。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开发时需审慎处理之;中国应要求周边国家停止单独开采活动,与中国谈判解决争议海域资源利用的问题;同时,中国应在相应的海域采取对等行为,加大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