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中美经贸摩擦引发舆论场关于中美关系的种种论调。中美建交近40年,两国关系一路走来,始终在跨"坎"过"关"前进。把握现阶段的中美关系,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既要有智慧与眼光,更要有定力与耐心。我们要认清美国对华政策"接触"中之"遏制"。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两国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交往迅猛扩大,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国内·时政     
《当代贵州》2013,(18):10
中国新闻网习奥庄园会晤定调大国关系当地时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此次会晤不仅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和交流,也是中美高层交往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3.
6月7日至8日,应奥巴马总统邀请,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会晤。此次会晤不仅是两国政府换届后中美元首第一次面对面接触和交流,也是中美高层交往的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4.
能源问题是中美两国既面临共同挑战也具有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奥巴马就职以来,能源合作逐步成为巩固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但对彼此地位误解性的认知、互信不足以及美国将能源问题政治化等因素,制约着中美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美双方可以考虑通过进一步明晰两国能源关系既合作又竞争的基本态势、双边合作与多边协调紧密结合以沟通化解猜疑、解决好中美能源合作的未来机制建设和拓展合作领域等途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5.
刘英 《理论学刊》2020,(1):66-77
中美贸易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经贸互利共赢的必然。从中美经贸合作的历史看,经贸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从经济学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逆差并非美方挑起贸易战的理由。作为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价值日益凸显。从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中美经贸摩擦被特朗普政府用作解决其国内难题的工具和战略;美国近年已经把中国的定位从潜在竞争对手改为战略竞争对手,为实现"美国第一"的目标,美国从地缘政治上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由此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摩擦从一开始就与科技战等同步推进,美国甚至有人提出中美"脱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停止,但中美经贸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为此中国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自己,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共赢,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经贸摩擦。通过加强与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来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让世界经济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正>据6月16日的观察者网报道,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近日表示,5月中旬,她刚访问了美国,见了几位参众议员和资深教授,接触了7家智库。总的感觉,美国对华看法比较多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悲观派",认为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速度成长下去,中美对抗甚至是冲突难以避免;第二类是"乐观派",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和科技界领域,他们对与中国合作期待很高,认为一个成长  相似文献   

7.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进展一直相对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总是运用"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来看待中国,始终对中国的崛起怀有防范和遏制的心理.因此,未来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前景如何,主要取决于美国如何作为.如果美国能够抛开偏见思维和狭隘心态,真诚友善地与中国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那么,中美之间实际上就存在着大量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反之,如果美国一味渲染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行动过少,试图将中国拉入强行减排的行列,就必然伤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前景也将由此走向黯淡.当然,这种结果对两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对于中国来说,可以通过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大双方的沟通力度,增进对美增信释疑工作来减轻或消除美国的疑虑情绪,以推动双方合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战略具有变革性:通过对东盟组织的参与提升东南亚在美国战略议程中的地位;以接触缅甸为突破口全面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平衡原有战略的厚此薄彼现象;以发展为特征塑造美国形象和扩展影响力。间接对华是美国政府谋划东南亚战略的意图,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也影响着美国的战略调整。在新的背景下中美在东南亚地区形成反应型甚或模仿型的战略互动。中国的地区战略谋划需要新思维与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同克林顿总统及其他美国领导人就中美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共同决定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标志着80年代末以来中美间“摇摆不定”、“一波多折”关系的终结,新型双边关系的开始。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双方已达成的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是我们把握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美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时隔近5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再次访美,也是奥巴马总统任内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无数事实证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  相似文献   

11.
1949年春夏之间,中共驻南京外事处主任黄华,与美国驻国民党政权大使司徒雷登,就新中国与美国关系问题,在南京举行过一系列试探性会谈。这是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后与美国最早的外交接触。弹指45年过后,国内史学界对1949年中美南京会谈过程和内容虽有所披露,但会谈双方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会谈何以未果?谁应对会谈失败负责?所有这些问题,在世人心中均成为不解之谜,需要逐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美恢复军事接触刚9天,3月9日,美国五角大楼与国务院突然变脸,宣称美国海军无瑕号侦察船8日遭到中国船只的尾随与挑衅。  相似文献   

13.
1955年9月10日,中美大使级会谈达成两国平民回国协议,这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达成的唯一协议。由于两国大使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和达成协议,1955年下半年至1965年底从美国返回中国的科学家有130多人,其中有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在1955年8月1日以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有16名美侨离开中国回国,中国释放了26名在中国服刑的美国人。日内瓦会议上的接触1954年4—7月,中美苏英法五国及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14.
费正清是美国中国学巨擘,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问题研究中,他将中美关系研究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邦交看作是必然而必须的学术对象和政治归宿。费正清在"文革"期间访华,对"文革"造成中美隔阂表示谴责,也对美国对华遏制政策进行抨击。在他心中,中美邦交是一种文化信仰,更是一种学术使命。中美邦交的敦望最终变成了事实,是包括费正清在内的正义和平人士的共同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中美高层互动频繁,双边关系呈现出一派繁忙热络的景象。在两国元首已通过8次电话、举行2次会谈的基础上,杨洁篪国务委员于9月中旬过境美国,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刘延东副总理于9月下旬赴美主持首届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国务卿蒂勒森先后于9月底访华;中美首轮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于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中美高层频繁互动,其中固然有为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预热"的用意,同时也是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彼此关系、对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程早霞 《世纪桥》2007,(5):95-96
在中美关系的“三T”问题中,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是中美政治关系中矛盾与摩擦的引爆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在中国的东南与西南两个方向上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之势,以此遏制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两T”问题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中国的一枚棋子。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两国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谈判交涉,在1946年11月4日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本文试图对《中美商约》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作一客观评述。一、《中美商约》的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之间政治和军事上的全面合作,为美国贯彻推行其传统对华政策——门户开放提供了有利之机。从1942年起,美国驻华使馆就开始注意中国战时经济政策和战后经济计划的发展。美国大使高斯等人担心中国正在走向国有化和政府垄断的经济发展道路。1943年初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废除,使美国在华工商利益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因而,中美废除治外法权条约中所提出的战后订立一项广泛的商约,遂成为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八一七”公报的产生宫力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所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八一七公报),是继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和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之后,中美两国之间达成的又一项重要协议,它的产生经过了...  相似文献   

19.
经过伊拉克战争 ,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中美在一系列国际安全问题上加强合作 ,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中美在反恐中既有冲突、分歧 ,也有协调与妥协。中国的反恐方针、政策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中美需要在能源竞争中合作 ,需要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中美建交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邻国巴基斯坦曾为两国领导人传递口信,为中美高层接触开掘出一条“巴基斯坦渠道”。最近,该国“巴基斯坦渠道”历史档案按期解密,根据这些档案和笔者对一些当事人的采访,可以勾画出建立“巴基斯坦渠道”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