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法律权利是法律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法律权利的实质、本源及衍生发展的必备要素等问题,成为环境权利法定化的重要依据。生态文明时代,生态环境利益被视为人类社会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权利的真正享有成为人文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关注的焦点。作为法律调整的手段和方式,环境权利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实施可持续发展与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凭借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和高享受.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正使人类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进行思考和行动,结论是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可持续发展又源于环境保护,因此,建立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环境立法滞后,有的制度还存在问题等现状,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公益"内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一种是多个人的环境权益,只有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才是真正的公益。由于人类处在环境共同体之中,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体的维护责任理论应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石。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应根据中国国情,建立法律解释型和立法型两种基本类型的制度路径。同时,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应坚持发展逻辑与实证逻辑有机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是人类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基础上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立法的关系研究是环境法研究的重大问题.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虽然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差距还很大,应在环境法律中注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立法的目的与核心价值,使环境法制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环境行政合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行政合同 ,作为环境保护责任制的法律表现 ,在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大量存在 ,但在我国环境法学研究中还是一个新课题。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和立法空白 ,环境行政合同制度长期没有建立起来。当前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作为规范环境资源管理者与相对方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制度应运而生 ,并将取代传统的环境管理手段而成为环境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基于环境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要无限性、人类发展普遍性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经济发展高速性与环境质量渐恶性、和谐社会终极目标与不和谐社会现状等矛盾而产生的,有其存在的哲学和伦理基础.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实现代际公平、代内公平、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具体可以通过环境规划制度、循环生产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予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理念是制度改革的先行者。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环境高风险的时代,环境刑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保护机能,亦应做出相应的回应。本文根据对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刑法理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当代环境刑法应持有的理念,即当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刑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刑法理念以及谦抑的环境刑法理念。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的主题,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但可持续发展不单单是“发展战略”,更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经济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使人类思维方式开始经历从“线性”到“系统”的转换,在此基础上,人类的世界观、经济观、价值观、道德观(或曰“环境伦理观”)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可以说,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转换,是一场深刻的“思维革命”。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亦是人类对发展问题不断进行哲学反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观,是全球范围的一场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运动。目前,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发生影响,阐明这种影响的广度、深度、力度、后果和发展趋势,对于在法制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是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环境法律制度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这为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环境法律制度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环境法律制度创新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有效的环境保护激励与约束机制,必将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害行政补偿制度是环境侵害救济社会化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解决在环境侵害事件中责任主体缺位和履行不能情况下受害者的救济问题。在探索环境侵害行政补偿制度的构建准则、基本法律要素等问题的基础上,我国可以通过修改调整《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方式,尝试推行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环境问题成为当下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所以,公众有责任也有权利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在环境法中,加入公众参与的制度,充分赋予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将大大有助于环境法的实践操作。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环境法中确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研究公众参与制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理论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紧接着研究了国外相关国家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措施,以求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的未来共同发展战略。我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我国虽然在环境资源方面立法基本建立了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但是尚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环境与资源及立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修改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制订统一《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税法》、《环境保护投资法》及《环境与资源教育法》,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最近几年,我国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快的要求,但离好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我们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用资源和环境的代价换来的".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保护与改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的不断发生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法律体系作为其制度保障。与此相比,目前我国除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公众责任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中对其略有涉及外,整体上还处于空白状态。鉴于此,本文拟从在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为基础,把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对我国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框架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设想,以期能对我国今后制定环境责任保险法及其相关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社团,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其生存和发展要受到周围制度环境的影响。相关的规范性行为准则、宪法秩序以及法律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构成了当前中国社团发展的制度环境,并使得我国社团仍具有浓厚的官办属性;从非正式制度安排、法律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等方面对制度环境加以改善可淡化我国社团的官办色彩,提高其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却不断在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鉴于许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不直接损害特定人的利益,在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的指导下创制的法律,不能有效地约束和制裁这些行为。近年来,许多学者和专家也呼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对在我国实行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论证。文章在此基础上,先从立法的理由、立法的法律基础对在我国进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法的急迫行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然后细化分析了具体立法时的几个关键问题,对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境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我国环境法的实施情况表明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对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回顾法律原则的产生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律原则的特征,概括其识别标准。法律原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和适用的广泛性,是公平、正义等法价值观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权利义务分配问题所作的基本思考。可持续发展是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蓝图的构想,但不能从权利义务配置的角度为人们提供可供借鉴和遵循的实现目标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因而不能对环境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起到应有的作用。可持续发展不是法律原则,而是环境法的立法目的,这有助于环境法学构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法律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虽已颁布实施《环境法》,但环境押金制度尚未实施。本文就环境押金制度的一个具体方面——电池押金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得出结论:电池押金制度是合理的。因此,环境押金制度与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是不相抵触的。它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法律架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