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璐琪 《法制与社会》2010,(36):264-264
紧追权是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了该国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外国船舶进行追逐,直到公海,并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紧追权的行使做出了规定。依据公约和各国法律的规定,紧追在规定的情况下终止,终止后,由于紧追船与被紧追船在先的联系被切断,紧追是不能恢复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位于他国内水的外国船舶上的犯罪之管辖权问题,指出船旗国不能根据领土原则行使管辖权。沿海国对在本国内水的外国船舶上的犯罪拥有排他性的领土管辖权。一般而言,沿海国对于下列犯罪行使管辖权:一是沿海国国民犯罪或使该沿海国国民受到损害的犯罪;二是破坏沿海国安宁和安全的犯罪;三是违反沿海国有关检疫、入出境、海上安全、海关事务、水域污染或禁止贩毒的法律的行为或犯罪;四是其他性质严重犯罪。根据国际习惯法规则或双边领事条约的规定,对于轻微的不影响船舶以外秩序的犯罪,沿海国一般不行使管辖权,由船旗国管辖。  相似文献   

3.
陈伟 《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2(2):19-24,37
紧追权是国际法赋予沿海国有效行使管辖权的一项重要权利。正确、合理行使紧追权等国际法权利,对于强化和规范海上执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妥善解决海洋执法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如何行使紧追权入手,由点到面,探讨国际法在中国海洋执法过程中的应用问题以及中国海洋执法队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4.
紧追权是船旗国对公海上船舶专属管辖权的一个例外,这项权利通过十九世纪的国家实践发展成为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文章试从紧追权的概念入手,梳理紧追权的历史发展脉络,并通过对紧追权行使条件的分析,来阐明我国紧追权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船舶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每个国家都对其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确认。一艘船舶要取得航行权,首先必须在某国注册登记而取得国籍证明文件,并悬挂该国的国旗。船籍国制定法律、规章和航运政策,对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员配备及培训等方面进行监管。由于船舶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经常处于不断的位移之中,在有些情况下难以确定船舶所在地。船舶航行于公海上时,原则上,只有船籍国才能对其行使权利。因此,船籍法被认为是海事法律选择的基本原则,与物之所在地法,侵权行为地法,法院地法相比,船籍国法则居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房旭  郭东阳 《华中电力》2024,(2):162-176
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适当顾及义务对平衡沿海国和其他国家海洋权利、实现海洋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适当顾及义务的内涵模糊,其基本要求和履行形式并不明确。实践中,沿海国基于污染防控对航行自由的限制程度不同,其他国家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实施军事活动是否违反适当顾及义务存在争议,不同国家对适当顾及义务履行形式的规定也不一致。适当顾及义务的理论共识和实践规律表明,遵守国际法和沿海国法律、不得危害沿海国和平与安全、尊重沿海国为行使专属经济区权利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是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适当顾及义务的基本要求。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适当顾及义务的履行可细化为分析航行涉及的沿海国权益、判断航行是否影响沿海国权益、事先与沿海国沟通协商、采取必要的合理措施避免侵害沿海国合法权益等步骤。  相似文献   

7.
论私人有无处罚权何海波一、什么是“私人处罚”本文所用的“私人”一词,指国家机关和法律(包括狭义的法律,以及法规、规章)授权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处罚,通常指国家机关依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人所作的惩戒行为。但是,私人常常同样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国际私法学者们倡导的学说,有多种原因可以阻碍对外国法律的适用:(1)适用外国法律如果违反法院所在地国的公共政策,或在某些特殊场合,违反某个外国或国际法律社会的公共政策;(2)如果外国法律违反本国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目的,或者某些特殊场合,违反某个外国(如友好国家)的政治利益或政治目的;(3)用欺骗的办法规避法律;(4)无对等互惠,或者至少不能证实有对等互惠;(5)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不能适用本来可以适用的外国法律(例如:不了解外国的法律规定,甚至不能用本国相应的法律规定替代;  相似文献   

9.
赵理海 《中外法学》1997,(5):116-126
<正> 联合国已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承认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是“人类食物、居住和收入的泉源”。 然而,随着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等法律概念的出现,由海域划界而引起的争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因油轮失事、海洋开发等人类活动,石油泄入海洋造成严重污染的事件也司空见惯。沿海国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的利益同其他国家在其海域内捕鱼的要求经常处于矛盾对立之中。渔业争端屡见不鲜。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普遍建立迫使远洋捕鱼国的部分渔船转移到公海。在专属经济区内外的邻接水域内,沿海国与远洋捕鱼国之间矛盾加深。即使1995年国际  相似文献   

10.
许育红 《中国公证》2007,(10):48-51
中国领事婚姻登记.是指中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机构在不违反接受国法律规章的前提下,应婚姻当事人的申请,依中国法律规章为其办理婚姻登记并颁发相应证书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扣船令的签发是海事法院行使海事请求保全措施的集中体现。具有严肃的法律属性、严格的法律效力、重要的法律作用。违反扣船令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在扣船的司法实践中,海事法院的扣船令签发后,这些法律特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被扣船船东无视扣船令应有的“命令”作用,乃至船舶擅自逃离的现象并非罕见。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不涉及人命安全的遇难船舶进入沿海国避难的法律现状进行研究,认为现行国际法下不涉及人命安全的遇难船舶进入沿海国的法律基础不够明确,存在通过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此类遇难船舶问题的必要性;同时认为,中国作为沿海国,适当接受此类遇难船舶在某些情况下是保护本国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章剑生 《法学研究》2009,(2):150-165
学理上,对“法定程序”之解释有“法律、法规规定说”、“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说”、“法律、法规、规章和宪法规定说”和“重要程序说”等四种学说,对违反法定程序之行政行为的法律效果,也存在着上“无效说”、“撤销说”和“区别说”等三种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有关违反法定程序的典型案件中,判决理由及判决主文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和学理解释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结合学理和司法实践,可以认为: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为“法定程序”;在没有“法定程序”情形时,法院可以引入正当程序辅助判断之。认定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之后,法院应当主要考虑“是否损害行政相对人实体法上的合法权益”之因素,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作出撤销判决、确认判决和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使馆一般被解释为"派遣国领土的延伸"或者派遣国的"拟制领土".这种解释在国际法和各国刑法中是没有根据的.相对于主权来说,使馆所享有的特权和豁免权是一种低层次的和派生的权利,而不是最高的和绝对的权力.使馆的职责是特定的和有限的,它们的行使必须以不违反接受国法律和国际法为前提条件.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国家的刑法典将本国派驻国外使馆的地位与本国船舶和航空器的地位相并列,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将本国驻外使馆解释为本国领域.在任何国际公约中都找不到赋予一个国家对发生在本国驻外使馆内的犯罪以属地刑事管辖权的规定.根据国际法通行观点,驻外使馆不能够行使外交庇护权.  相似文献   

15.
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对金融业的监管,而实行监管基本手段就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行政处罚权.金融行政处罚是指有关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对违反金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处罚.按照国家规定,行使金融处罚权的部门主要是各级人民银行,尤其是处在监管第一线的基层人民银行.基层人民银行如何行使好金融行政处罚权,加强金融行政处罚法制建设,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亚英 《现代法学》2007,29(1):124-131
《纽约公约》适用的“外国仲裁裁决”包括了在外国作出的裁决和非内国裁决两类。“在外国作出的裁决”是指法律上的仲裁地位于任何外国的裁决,因此,当事人住所地、仲裁机构所在地或仲裁裁决书签字地以及当事人的国籍和裁决的国际性等因素均与判定某项裁决是否属于外国仲裁裁决以及应否适用该公约无关。互惠保留只是将“在外国作出的裁决”进一步限定为在缔约的外国而非任何外国作出的裁决,故互惠保留既无一般意义上的互惠对等含义,也不应作其他扩大解释。缔约国只能将本国境内作出的裁决自主认定为“非内国裁决”。由国际商会仲裁院等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的裁决应在中国被认定为该公约项下的“非内国裁决”。  相似文献   

17.
曹少波 《中国监察》2008,(22):54-56
五、违反规定办理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的行为 (一)违反规定办理海域使用权招标的行为 违反规定办理海域使用权招标的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其他参加海域使用权招标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海域使用权招标事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标准、条件或者程序予以办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卫生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根据《行政处罚法》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程序。第二条本程序所指行政处罚,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对应受制裁的违法行为,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及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第三条县级以上卫生行政机关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处罚,适用本程序。卫生法律、法规授予卫生行政处罚职权的卫生机构行使卫生行政处罚权的,依照本程序执行。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国际上唯一的"地球宪法",其生效实施使约1/3面积的世界海洋依法划归沿海国专属或者管辖,在海洋的利用和管理上赋予沿海国主权权利和管辖权。沿海国在行使这种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时候,可以依法行使紧追权、登临权,还可以采取检查、扣押、扣留、逮捕的措施,这些权力和措施非常类似于平常所说的警察权。在海洋上,这些权力和措施属于什么性质,应由哪些主体来行使,中国的现状如何,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些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警察的概念入手,提出实质意义上的警察和形式意义上的警察(实证法上的警察)的分类,探讨警察权与海洋警察权的涵义,并分述每一种海洋警察的职责、任务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对“公共政策”理论的一般讨论 “公共政策”是一国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司法判决或仲裁裁决的传统理由。“公共政策”在国际私法中的理论奠基可追溯到1834年美国哈佛大学Joseph Story教授《冲突法评论》的发表,其把“公共政策”的理念引入这一学科,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尽管根据冲突法规则可适用外国法,但由于这一适用违反本国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利益,故作为例外应被排除。9年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