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互联网在给现代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增加了许多犯罪的隐患。随着世界政局动荡不安因素的加剧 ,网络犯罪将更多地表现为以政治暴乱、军事摧毁为目的的犯罪。必须高度警戒网络恐怖主义 ,从技术、法律、道德等各个层面采取措施 ,加强国际协作 ,有效防控网络犯罪 ,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信息中介在网络上实现点对点借贷是P2P网络借贷的核心要素。将P2P网络借贷等同于网络非法集资,混淆了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在网络投融资活动中的功能和定位,是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误读。通过对2007-2015年公开的案例研究发现,司法机关在治理网络非法集资中,面临着互联网金融创新保护与非法集资犯罪惩治的两难选择,但这种司法治理过程同时也构成了矫正民间融资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有利契机。网络非法集资的刑法治理应当以刑法谦抑为核心,改善治理方向、结构与路径,满足民间融资行为逐步去罪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虚拟性、便捷性和大数据时代的即时聚集效应,使网络社会中的涉毒犯罪活动呈现出犯罪数量不断激增、犯罪人数急速增长、犯罪年龄呈低龄化、犯罪破坏性急剧扩张等特征。目前,学界对互联网吸贩毒"聊天平台"的定性存在辩争,因而极有必要扩大解释容留他人吸毒罪,以约束网络涉毒组织行为。此外,共犯中的组织犯和帮助犯在互联网中出现了异化,相较于传统犯罪主犯,组织犯作用在递减,较之传统犯罪从犯,帮助犯作用在递增,因而必须从严打击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帮助犯,并对借助互联网实施涉毒犯罪人员增设资格刑。针对互联网新型毒品犯罪的法律缺漏,需要增设组织吸毒罪、传播毒品信息罪,强化对毒品犯罪源头和消费行为的打击。  相似文献   

4.
《警察技术》2012,(1):3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涉及网络的案件逐年增加,重、特大形式案件中的网络线索增多。因此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犯罪侦查的技术手段,侦破涉网案件,是当前公安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金涛  周超 《警察技术》2016,(4):76-7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犯罪的频率越来越高,电子取证的难度原来越大。嫌疑人可以将秘密信息嵌入到数字媒介中而不损坏它的载体质量,使得隐藏在图像中的犯罪证据变得难提取。对常用图像信息隐写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数据隐藏的检测方法和取证分析的流程。  相似文献   

6.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设置了风险防控这一犯罪预防性责任。犯罪风险防控责任来源于互联网平台在网络治理领域所承担的主体责任,并以风险防控作为责任的价值目标。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条文规定,犯罪风险防控责任由信息核检义务、特定行为禁止义务、合理注意义务以及侦查协助义务四项基本义务构成。犯罪风险防控责任需通过确立政府监督者地位、提高义务履行标准、限定责任承载范围以及完善既有评价机制的方式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领域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工具的推广使用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犯罪不仅衍生出互联网金融犯罪、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网络诈骗和网络非法经营等新的经济犯罪类型,而且呈现出产业化、隐蔽化、突破物理地域限制等特点。针对于此,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要适应新形势,主动促进"互联网+"思维模式和侦查工作地有机结合,在情报信息收集与分析研判、信息串并、研判结果共享和群众工作等方面开创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进行毒品犯罪具有隐蔽性、犯罪活动跨区域性、犯罪要素相互分离性、犯罪呈智能性和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给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全链条打击都带来困难,受暴利刺激形成的毒品犯罪供求关系影响,互联网+物流寄递涉毒犯罪将持续发展蔓延。有关部门应建立网络与物流寄递涉毒防控机制,建立互联网+物流寄递涉毒犯罪金融调查机制,结合网络涉毒情报信息进行侦查等方面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9.
跨国境犯罪的概念内涵是二元的。一元是地域界限的 ,一元是超地域界限的。电脑网络领域是新型跨国境犯罪的领域。网络犯罪的规律性表现在 :计算机犯罪增长的速度与互联网的普及扩展成正比 ;犯罪量随着网上信息交流的增长而增长 ;网络漏洞的存在促成犯罪的形成 ,加大网上预防犯罪力度就会减少网上犯罪。打击和预防跨国境犯罪 ,不仅要把好地上的国门 ,而且要把好网上的国门。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非接触式"犯罪,犯罪活动涉及面广、产生的信息分散并广泛存在于互联网和手机中,犯罪侦查打击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因此,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公安机关需要通过有效整合公安内部资源和互联网外部资源,分析案件和人员特征,挖掘线索信息,建立预警研判模型,从预警反制和侦查研判两个层面构建有效的侦防体系和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1.
《乡音》2012,(12):12-13
物联网是通过各类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连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将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引导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柱  相似文献   

12.
犯罪信息检索是指公安部门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将存贮于计算机中的各种与犯罪案件相关的处于待命状态的情报信息激活,与案件中的现有信息进行比对、研究,以确定案件信息与存贮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犯罪信息检索的理论基础是同一认定原理和信息流原理。犯罪信息检索的类型有单项检索法、多项检索法和滚动式检索法。犯罪信息检索不仅可以增加侦查的科技含量,加强侦查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降低侦查成本,同时也丰富了侦查技术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是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深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之害,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受到涉网犯罪(主要指电信网络诈骗)的严重侵害。虽然美国的国情、社情与中国不同,且对网络犯罪的认定与分类也有差异,但其建立全国统一的互联网犯罪投诉中心(IC3)应对涉网犯罪等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侦查     
网络侦查是指侦查主体在侦查工作中,以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为支撑,借助公安或其他专用网络,按照法定程序获取侦查对象网络通信痕迹,从而获取犯罪线索和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手段。网络侦查具有实时监控、制止预谋犯罪、跟踪定位、发现犯罪嫌疑人、收集犯罪线索和证据的作用。网络侦查的条件有首要条件、技术条件、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黄波 《警察技术》2016,(5):79-81
网络犯罪侦查机制是实现新型犯罪侦查合理优化的内容通过描述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分析国内外网络犯罪侦查的现状,结合网络犯罪实际提出了网络犯罪侦查机制的定义及本机制的要素组成,设计提出网络犯罪侦查机制的三维一体化模型,力图将信息资源数据侦查、数字技术侦查、网络轨迹侦查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交汇与融合,为提高案件侦查效率和发挥工作效能提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互联网越轨行为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信息与网络的技术垄断和管理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互联网越轨行为较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沉迷网吧、违反校纪校规、违法违警,甚至实施信息和网络犯罪。只有加强社会控制,把“依法治网”和“依德治网”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净化互联网环境,减少其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智慧社会背景下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发展,传统犯罪组织大规模向网络迁移,利用网络平台无边界特征,借助发达的通讯技术手段,形成较低成本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的新型组织模式,同时网络犯罪组织在多方面呈现嬗变趋势,组织分工精细化,层级扁平化,组织链条延伸化。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要树立智慧侦查理念,构建侦查工作新格局;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再造侦查组织体系;运用智慧侦查手段,提升侦查工作效能;加强网络阵地防控,全面堵截犯罪。  相似文献   

18.
浅议网络犯罪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社会,计算机及其网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计算机网络犯罪也迅速蔓延,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个体追逐暴利和心理满足、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后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刑事立法的单一和滞后以及网络道德文化的缺失是目前网络犯罪多发的几个主要原因。发现并揭示网络犯罪的原因,对防范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具有强隐蔽性、高智能性、跨时空性等特点。遭受网络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涉及国家、单位和自然人,具有与传统犯罪被害人不同的特征。科学分析网络犯罪的原因,全面实施网络犯罪的被害预防,积极构建网络犯罪被害人救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和协凋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俊 《公安研究》2008,(6):19-23
当前恐怖主义犯罪与计算机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可能性正不断提升,预计将会形成网络恐怖主义犯罪这一更具威胁的新模式。该犯罪与传统的恐怖主义犯罪比较,具有成本更低廉、主体更复杂、组织更隐蔽、目标更多元、危害更深远等特点。遏制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蔓延发展,应立足全球视野、坚持依法反恐、抢占技术高地、引入综合治理攻略,并尽快出台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