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求恩遗嘱,即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最后一封信,部分原文可见于<白求恩传略>[1],<手术刀就是武器>[2]以及<白求恩大夫>[3],不被正统的加拿大历史学家承认.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论证,推论出这份在国内流传已久的遗嘱的确为白求恩所作.  相似文献   

2.
云峰 《党史纵横》2007,(10):19-19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文字不长,却让我们的钢铁将军聂荣臻司令泪流满面。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183;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江津市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馆厅里,陈列着一床羽绒被。这床羽绒被是白求恩同志临终前赠送给聂荣臻的遗物。它一直陪伴着聂荣臻度过了艰苦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这床羽绒被凝结着聂荣臻与白求恩的浓浓深情。1938年,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白求恩风尘仆仆地来到延安,毛泽东亲切地接见了他。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讲传》,《水讲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前有鲁智深,后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毛泽东的这番话使白求恩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对聂荣臻留下了…  相似文献   

4.
1999年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00周年,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m周年。在从1938年6月到1939年11月的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白求恩在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为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与聂荣臻结下了真挚的革命情谊。(-)1938年6月17日,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山西五台县金刚库村,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迎来了一位身材高大、戴着金丝眼镜的外国专家,他就是加拿大一流的外科医生、共产党员亨利·诺尔曼·白求恩。早在3月底,刚刚从西…  相似文献   

5.
杨建民 《党史纵览》2004,(11):28-29
白求恩,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在参加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光荣献身.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使他为中国几代人所熟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医学博士还写过文艺作品,甚至到中国后还抽空写过有关中国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白求恩大夫的名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早已家喻户晓。然而,白求恩大夫和聂荣臻司令员的密切交往却鲜为人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和缅怀聂荣臻司令员的丰功伟绩,这里记述的是发生在白求恩大夫和聂荣臻司令员之间的几个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1938年4月,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后,由八路军护送,东渡黄河,穿越同蒲铁路日军封锁线,路经崞县(今山西原平县)、五台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五台县金岗库村,受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的热烈欢迎.白求恩用不太熟练的中国话连声说:“您好!您好!”并十分高兴地告诉聂司令员,他离开延安的时候,毛泽东主席专门找他谈了话,说:“中国的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  相似文献   

8.
杨烨 《党史博采》2004,(2):48-49
提起诺尔曼·白求恩,在全国家喻户晓。他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世人所称颂。然而,他在河北曲阳县一带生活、工作、战斗的情形,却鲜为人知。 1938年6月,白求恩抵达晋察冀边区后,受到边区政府和聂荣臻司令员的热烈欢迎,并被聘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顾问。 在农民院里搭起帐篷“宿营” 同年秋天,侵华日军开始对晋察冀边区进行疯狂“扫荡”。当时,  相似文献   

9.
范雅康 《湘潮》2023,(4):22-23
<正>1939年11月,在晋察冀军民反“扫荡”作战中,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在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幸受伤感染败血症,后医治无效身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虽与白求恩仅有一面之缘,却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篇——《纪念白求恩》(原标题为《学习白求恩》,1952年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时,改名为《纪念白求恩》)。在这篇千字的文章中,毛泽东4处提到“学习”白求恩同志,10次使用“精神”一词,并鼓励大家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0.
林森 《党史文苑》2009,(7):34-38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线救治八路军伤员时感染丹毒而光荣献身。当时,毛泽东专门为他撰写了一篇《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白求恩的名字从此植根于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英勇事迹,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他光辉人生中的另一面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王博 《党史博览》2003,(8):49-52
延安人用小米干饭迎接白求恩的到来。白求恩说:“在延安,我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1890年3月3日,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个牧师家庭。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白求恩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度过的,他真正尝到人生的艰辛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他上大学时,父亲的收入虽说已经入不敷出,但精打细算之后还可以平衡收支,只是取消了白求恩的零用钱。当弟弟也上了大学后,白求恩不得不自己想办法筹备上学的费用,在假期和业余时间去从事被富人鄙视的“下贱职业”。36岁时,白求恩染上了…  相似文献   

12.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他的全名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武汉,是白求恩进入中国境内的第一站,他在武汉停留月余,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难忘故事。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12日是诺尔曼.白求恩逝世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重温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同时,把时光回溯到那壮怀激烈的抗日年代,再次感悟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相似文献   

14.
正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撰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从那时起,白求恩这个名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白求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的永恒丰碑,跨越时代,历久弥坚。毛泽东同志写作《纪念白求恩》的由来《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而作的。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早  相似文献   

15.
陈辉 《党史博览》2023,(3):49-54
<正>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袖人物都知道延安八路军里有一位英国贵族传奇人物:迈克尔·林赛,中文名林迈可。他首先是加拿大共产党人白求恩的朋友,后又成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吕正操、萧克、聂荣臻的朋友,最后成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贺龙、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将领的座上宾。他还是燕京大学经济学讲师,八路军的无线电专家,“新华社延安”电讯发报机的发明者。面对这些头衔,林迈可给自己的定位却是:“以外国非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每每读到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中一段话:“当我得到白求恩逝世的消息,看到他的临终遗言,想起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边区卫生工作的建树。我这个有泪不轻弹的人,也止不住涌出了热泪。”就回想起我在聂帅身边工作时,亲眼看到两位伟人的深厚情谊,内心感慨万分。战争年代,死人的事是常有的,许多革命同志牺牲后,聂司令知道了,他总是无比伤心,但又总是把悲痛化为力量,而没有见他流过眼泪,唯独白求恩在前线牺牲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21日是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60周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两次去白求恩家乡考察,每去一次都有不少感慨,白求恩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1973年加拿大政府购买了在白求恩出生地附近、规模较大的前老教会的牧师住宅,经过整修,作为白求恩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参观.记得我第一次参观时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到第二次参观时就已发展到7名,用中、英、法、日、西班牙文向人们讲解,而毛泽东那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则用各种文字在醒目处展示.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7):50-51
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毛泽东在《纪念自求恩》一文中这样称赞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呕心沥血,最后以身殉职。毛泽东的一篇《纪念白求恩》公开发表后,白求恩的名字传遍中国的每个角落,家喻户晓,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激励了几代人。而在此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向海外媒体报道的华侨记者黄薇则鲜为人知,本文便向读者简单介绍她的故事。黄薇,中国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辑、中央统战部研究员、中联部研  相似文献   

20.
正1939年12月,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白求恩的故事,早已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当年与白求恩同行的一位名叫琼·尤恩的护士的经历,却鲜为人知。琼·尤恩曾3次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