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牛年,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激发下,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实现了令人艳羡的“V”形反转。对于中国经济来讲,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后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是十分复杂的一年。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成功转型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世博会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奥运会”。对长三角这一面临转型的“经济高地”来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可谓“千载难逢”。分析人士认为,上海世博会将为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创造更多“增量”,并为长三角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提供“动能”。  相似文献   

3.
朱敏 《检察风云》2012,(3):20-22
中国经济怎样才算“绿色转型”?以我的理解,就是转到让人们不光“吃得饱”,还要“睡得香”。作为财富创造者,虽然不乏在收益丰盈的状态下将收获的财富投入慈善事业或社会公益、让更多人分享其决乐的企业家,但芸芸“饱食者”之中,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睡得香,晚上还能美梦连连?  相似文献   

4.
时事/评论     
4月11日。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海南省琼海市的博鳌正式开幕,本次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亚洲、新挑战——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围绕这一主题,为期两天的论坛首届年会就“亚洲区域合作”、“财政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与亚洲共同发展”等多个分议题展开讨论。包括  相似文献   

5.
春寒虽料峭,毕竟春已到。2009年的“两会”不同寻常。 ——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今年,发达经济体经济预计下滑0.30%.中国外贸依存度已接近70%,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不可能独善其身。”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分析说。 ——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相叠加,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黄名金 《江淮法治》2009,(17):50-51
《社会保险法》三审推迟至明年,又让公众空欢喜一场。其解释理由是“经济形势不明朗”,笔者对此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时候才是“经济形势明朗”时期?如果说今年还是金融危机席卷之年,不宜出台《社会保险法》,那么明年就能确保“经济形势明朗”了吗?  相似文献   

7.
叶雷 《法人》2013,(11):95-95
美国著钇经济学家、“发展形式”理论创始人镭利斯·钱纳里,有一个著名论断是:在不具备普遍认为经济发展必要条件的情况下,找到关键性阻碍并改变它,就能加速发展。并且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从农付扩展的改革。伟大经济学家马歇尔何一句名畜,“自然不会色跃”,经济奇迹背后的“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独特在哪里?近年来,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因素中,关键性阻碍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前海元年     
阮加文  马丽 《法人》2011,(3):16-27
“每平方公里将实现100亿元的产出”——这样单纯的一个经济目标,对于梦想成为曼哈顿的前海来说,显然不再让人激动。前海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深圳香港经济的新引擎,还在于它是一个独特的试验:在中国境内创造一个法制特区,创造一个自由的、法治的、国际化的城市。仅仅15平方公里的前海,会成为深圳之后的另一个亚洲传奇吗?  相似文献   

9.
厂家仅凭自己印的一张纸——月饼券,经过层层流通转回自己手中,就可以赚取相当于券面面值20%的真金白银。一张小小的月饼券背后究竟隐含着多少潜规则?“月饼经济”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0.
“欲治国者先治吏”,如何通过地方官员问责创造良好的治理绩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如何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独特的制度因素?沿着这一思路,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奇迹与中国独特的地方官员激励机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是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巨大热情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周黎安,2007;杨其静、聂辉华,2008)。  相似文献   

11.
多名委员建议将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入法.这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为之拍手叫好,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孝敬父母,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却要建议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来“强迫”一些人孝顺,这究竞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不可否认,委员们建议将“常回家看看”入法的初衰是好的——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但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2.
罗斌 《政府法制》2013,(13):30-31
“点灯靠油,耕地靠牛。”——这是千百年来中国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真实、形象的写照。而“城镇化”——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吹响的号角,将使以户为单位的耕作成为历史,从而搬掉横亘在农业集约化生产面前的“顽石”;也将使数亿农民甩掉裤脚上的泥土,走进“楼上楼下”,过上“电灯电话”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姚洋 《检察风云》2012,(12):4-5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一一位宏观经济、制度创新领域的引航者,一位秉持平等自由和社会公正的经济学家,一位直言不讳自己为“中左”政治倾向的经济学者……近日,姚洋对从“泛利性政府”过渡到“中性政府”的相关言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少争议。那么,姚洋究竟怎样解释“中性政府”的概念?他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改革奇迹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与民主波次论中,中国作为极具规模的文明体日益呈现出大国宪政的“异数”之象,与民主化/司法审查多次擦肩而过。新世纪初借助“齐玉苓案”而发起的“宪法司法化”运动最终成为一次失败的尝试。同样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作为“尾随者的国度”,中国为何成为大国宪政的“异数”?为何一再错过“随波逐流”的历史契机?为何长久停留在“文明冲突”的状态?为何再次成为黑格尔所谓的世界历史的“例外”?为何作为普适价值的“民主”或“司法审查”难以顺利吸收中西比较意义上的“文明冲突”?这些问题构成了探索中国宪政转型之路的根本性设问。  相似文献   

15.
李磊 《政府法制》2008,(9):54-55
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之后,近来,一个解决城市收入“夹心层”的住房保障新概念——经济租用房开始浮出水面。经济租用房的诞生,体现了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新思路。但另一方面,经济租用房是否能够真正有助于实现全民“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呢?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是新千年、新世纪的开局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个五年计划的起步之年,为加快推进法治化的进程,县(市)“四五”普法依法治县(市)规划也将随之启动。面向新世纪,如何站在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启动实施好县(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就此,笔者认为: 首先,要更新观念,力求高起点。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县(市)作为国家的基础,同样面临着世界高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化带来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是因何倒掉的?究竞是网络曝光他的“雷人语”、“天价烟”、“天价表”,还是他5年受贿25次达上百万元?请看独家调查——  相似文献   

18.
张力 《法治纵横》2011,(3):61-63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揭露通用电气的不定时工作制几乎成为一位海归生活的全部。在中国大陆实行l勺不定时:亡作制——是这位全球“最佳雇主”在钻法律的空子,还是习惯性蔑视中国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朱敏 《检察风云》2012,(9):18-20
正如赫拉克利特那句最有穿透力的格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没锚,经济的每—天也都是新的。尽管太阳还是那个太阳,经济也还是那个经济,却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不断变换着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宋华安 《法人》2010,(5):16-21
浙商成为中国的首富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应该脱离实体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一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