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恩的科学范式论与心理科学革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恩的范式论提出了他的著名科学发展模式。按照他的范式标准,心理学仍不是常规科学,心理学中的行为革命和认知革命都不是科恩的科学范式革命。科恩的范式论存在着许多理论局限,但也有一定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行为(认知-行为)治疗范式致力于治疗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但却忽略了对社会和社会文化的考察;人本主义治疗范式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社会和社会文化上,以探索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和文化条件,可是没能在治疗的技术和方法上有所建树.20世纪末,受后现代思潮影响而出现的叙事治疗范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外化问题"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微观和宏观的治疗取向,把治疗实践和反思主流文化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心理治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法庭提问中的叙事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叙事的结构构建及律师与公诉人的质疑来说明在法庭提问过程中正确把握和运用叙事的重要性。文中以拉波夫等人提出的叙事理论为框架,分析了法庭提问中的叙事结构构建形式以及公诉人或律师如何依据叙事的结构特点对其提出异议从而在提问过程中取胜。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质的研究”方法的日渐兴起,“叙事研究”这一原本有些陌生的术语开始逐渐被教育界的人们所熟悉。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课堂教学、学校生活、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意识到“叙事研究”对教育变革、对教师成长所具有的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叙事式政策框架主要是由马克·麦克贝斯、迈克尔·琼斯和伊丽莎白·沙纳汉三位学者创立,他们为回应萨巴蒂尔对后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批评,将后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试图提出一个主要讨论叙事在政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推动后现代政策分析学者与政策过程理论者对话,推进政策过程理论的发展。其理论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叙事视角,另一类是政策过程理论中的倡导联盟框架。其哲学基础是解释主义,在本体论方面坚持主观本体论,同时在认识论上坚持客观主义。政策叙事是其核心概念,对政策叙事的测量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微观、中观与宏观构成了分析的三个层次。在微观层面,叙事式政策框架研究叙事对个人信念和行为的影响;在中观层面,叙事式政策框架研究叙事对联盟的形成及其策略的影响,以及它对政策信念、公众意见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叙事式政策框架研究文化和制度式政策叙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历史性叙事一直是中国书面叙事的主要形式,表演性口头叙事的传统则是在西域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性叙事采用的是有限制的第三人称视角,要求叙述的客观性,所以排斥心理描写,并几乎不通过人物语言来自我叙事或转述叙事.中土口头叙事中以变相结合讲唱的表演方式,乃是白话小说中通常采用块状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表演性口头叙事所具有的参与性、情景化特点,同样会对叙事内容和叙事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 长期以来,主导我们对清帝《逊位诏书》以至整个辛亥革命史理解的多是一种革命叙事。无论是对于清帝《逊位诏书》研究还是对于辛亥革命史研究,人们常常将其放置于一个内部反抗晚清政府、外部抗争列强入侵的革命史背景中去论述和审视,这种认识大抵不错,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显得过于单薄和简约,  相似文献   

8.
范式论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式论对心理学具有双重意义,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就积极方面而言,范式论有利于消解心理学不同范式之间的建立,促进不同范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启发人们对传统心理学的理性主义人性观进行批判性反思,彰显了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的重要性。就消极方面而言,如果不能全面把握范式论对心理学的方法论蕴涵,盲目地将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引起心理学,意味着对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的认同,此外,范式论所倡导的相对主义价值观有可能加剧心理学的分裂与破碎。  相似文献   

9.
过去40年间,认知心理学对人类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精细的实验研究,概括出许多心理过程的基本特性,提供了理解心理过程个体差异的科学基础.从当初的认知科学到现如今的认知神经科学,它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研究范式:符号范式、联结主义范式和具身认知范式.以库恩范式论来观照,从认知科学到认知神经科学每一种范式的转变,实际上都内在地蕴含了其自身研究理念、研究方式与研究技术的深刻变革.对每一种范式演变历程予以深度反思,一方面可以启发范式检讨,这是加深对其理解与应用,使之走向文化自觉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引领心理学从认知革命到认知神经科学演变进程更趋合理化、语境化与文化化,从而使人能够获得更为立体、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学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意义,成为"失去自我"的心理学.人的心理与动物不同,人的心理是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进行社会活动的根据、过程和结果.人具有的这种意识性同样赋予了人以反思心理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就要依据人的生命本质及生活需要,真切地把握心理特性和内涵.探寻心理研究在社会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可以再现导致这些境遇的逻辑前提.反思现代心理学研究主题,重新赋予心理以人的内涵,是心理学研究面向未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中的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真正的“人”的心理学需要在心理学研究中树立“生活世界”的理念,从自然科学的主导态度转向生活世界的视域。生活世界是人们对现实的直接在场,是实现人的现实意义及价值的最根本的世界。生活世界的心理学价值在于强调忠实于心理现象的重要性,将研究对象定位为真正是对人的研究,把人真正当作“人”;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体验和活动着的人的心理并进行纯粹的描述和意义理解。  相似文献   

12.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它的发展与当代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它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开辟了心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它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但它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3.
郭华 《法学家》2012,(2):121-136,179
精神病鉴定因涉及精神病医学、心理学、法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而呈现出复杂性。与其他医学学科相比,精神病医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神病鉴定制度的发展,甚至影响了鉴定程序启动的正常展开。精神病鉴定制度的不完善及其程序启动的失当又导致实践中出现精神病鉴定的乱象。从司法鉴定实践中可以发现,精神病鉴定本身的可靠程度以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与鉴定启动、鉴定结果选择等具有内在的互动性。尽管精神病鉴定制度无力解决精神病医学不发达的根本性问题,但科学的精神病鉴定制度对精神病鉴定技术、鉴定能力与鉴定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后现代取向的主要代表.社会建构论反对内源决定论和外源决定论的人性观,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是关系的存在.社会建构论人性观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心理成因、心理治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不同心理学者应以宽容、整合、超越的视界看待社会建构论的这种新型人性观对当代主流心理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促进整个心理学科的健康发展并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5.
Clinical and legal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of mental illness and on definitions (and predictions) of dangerousness continue to offer the mental health law arena mostly disappointing result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rgue that much of this failure is linked to the prevailing Newtonian paradigm of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linear logic, and absolute order. In its place, the authors draw attention to the "new sciences"; that is, advances generated from quantum physics and chaos theory. To situate the analysis, the authors explore how psycholegal decision making unfolds. Specifically, the authors examine what contributions the new sciences offer society on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and on the forecasting of violence. Along the way, the authors suggest how the new sciences advance the regard for citizen justice within the domain of mental health law.  相似文献   

16.
The past millennium witnessed three intellectual revolutions, namely, the Renaissance,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A fourth such revolution, the High Tech or Information Revolution, started 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nd is still evolving. The computerization of all sciences has now bridged the former Great Divide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Today,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the century of biology, and that social scientists will soon base their analytical work in the physical realities of human biology and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7.
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宁 《金陵法律评论》2005,45(5):79-83,123
长期以来,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侧重于例证性思维和抽象道德观念的灌输,其弊端是道德教育疏离于儿童的心理世界,凌驾于儿童的生活世界之上.根据布鲁纳提出的两种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及其特点,儿童的思维更多地具有叙事性思维的特征,叙事在儿童社会性和道德认识发展上起着核心作用;同时,叙事是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重评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本禹 《金陵法律评论》2002,15(4):110-116,183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顿夫提出的机能心理学,是对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继承与推进,在西方人文心理学的思想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有关他的文献毁于战火之中,导致他长期以来受到心理学史家的冷 落,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资料,重新阐述了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心理学的性质,对象,方法以及心理状态的特征与分类等思想,在基本观点上,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一脉相承,但在具体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超个人心理学提出了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对象中心论的最具开放性的方法论模式;在心理学的任务问题上。它提出了一种最具综合性的理论与应用的模式;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取向上,它突破了科学主义的局限。不再将心理学定位于科学的架构内,而是定位于有关人性的知识的研究;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上,它发展了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拓展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超越和神圣的精神生活样式。以抗衡那种喧嚣的、浮躁的、物质利益至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evolutionary behavioural science can be fruitfully applied to the explanation of criminal behaviour and subsequent interventions with offenders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First, 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the three main approaches applied to the social and behavioural sciences, human behavioural ecolog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gene‐culture co‐evolution theory. Second, we examine two examples of crimes that have been approached from an evolutionary standpoint, psychopathy, and rape. Third, we discuss four implications of adopting an evolutionary behavioural perspective for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on work with offen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