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牢牢秉持文化自信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奋斗》2023,(9):17-19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目标,进一步拓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进一步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中心环节,全面深刻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代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舆论支持,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一项十分艰巨而又神圣的职责。新闻媒介在传播思想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5.
张涛 《先锋队》2013,(5):32-3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方面,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首要的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特别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组成,对新时代文化发展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赋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的使命。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高度,开宗明义地强调: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历史性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推进改革发展实践的进程中,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的理性认识和清醒把握,有力彰显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担当和坚定意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相似文献   

9.
张亚伟 《学习月刊》2012,(11):10+20-10,20
作为思想意识的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综合国力的体现.文化在其认同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其价值指向是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生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重要言论     
《湘潮》2019,(7)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月16日)  相似文献   

11.
三大文明一起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2,(24)
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并指明了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是坚持与时俱进的表现,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三大文…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总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总体部署,同时也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昭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几十年的探索,中国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些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原则,指导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并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重大价值问题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高度,再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而且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整体实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主旨和要义。  相似文献   

15.
肖静  秦中 《学习导报》2009,(6):17-17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今天的少年儿童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靠今天的少年儿童去创造。从现在起到2020年,他们的青春岁月将始终伴随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生理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11,(Z1):74-75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这是事关小康社会建设新胜利、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大抉择,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陈全国同志在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要"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动农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满足农牧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肖静  秦中 《新湘评论》2009,(6):17-17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靠今天的少年儿童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靠今天的少年儿童去创造。从现在起到2020年,他们的青春岁月将始终伴随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生理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宏伟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太原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把发展当作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为率先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太原地处内陆、自然环境较差,环境建设特别是软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可以说,软环境建设是…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4,(1)
<正>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满怀豪情地迈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胜利的伟大征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回顾党的十六大以后10年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