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桑宏波  王春苗 《实践》2009,(5):30-30
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外债高达20多万元的"穷村",到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6300多元,集体经济以每年40多万元的速度递增、"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小康村",这一切都凝聚着开鲁县人大代表,开鲁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王财的心血。任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王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开鲁镇每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3.
3550米,这是俄达门巴村的海拔高度,也是俄达门巴村175户830名村民过去发展的"痛点".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地处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的折多山垭口,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靠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高寒气候、资源匮乏、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党支部创新"村企联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资源""新建+保护""股份+资产"的发展方式,带领全村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脱贫奔康新路子.2021年俄达门巴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2000元.  相似文献   

4.
包旭东  梅英 《实践》2021,(2):46-47
2020年,通辽市库伦旗积极探索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企“联姻”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增收。在8个苏木乡镇全部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187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公司)+农牧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农牧民致富。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领办的丰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飞地抱团”争取九家子村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镇级联合社资金200万元、集体和村民入股资金42.5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购进基础母牛130头,实现净收益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体村民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全村黄牛存栏200头,村民增收138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七·一"前夕,化成村举办了党员、干部座谈会,农民歌舞表演,农民书画作品展览,放映"坝坝"电影等丰富多彩的纪念建党80周年的活动;今年1至5月,化成辖区招商引资达7000万元,超额完成了区上下达的全年引资1600万元的计划;5月,在成都市羊西线整治工程中,化成村30户村民64间沿街门面8天之内顺利拆除,村民们克服困难支持市政府重点工程,受到区委书记大会表扬;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化成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集体……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村党支部书记王堃的辛劳和心血.6月23日,记者来到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乡化成村采访,一提起王堃,村民们都自豪地说:大学生"村官",好样的!  相似文献   

6.
<正>村集体经济是办好农村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一、村集体经济在决胜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村集体经济弥补了公共财政对自身无力脱贫"兜低保障"不力的"短板"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开始,到2016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万元,经济收入达400多万元的富裕村。2016年,  相似文献   

7.
正几年前,朝阳县波罗赤镇卢杖子村和大多数的农村一样,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集体经济呈"空壳化"状态。年轻人杨喜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新的"两委"班子干劲十足,努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正>解决集体经济"空壳",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能力素质提升是关键。2014年,在赫章县六曲河镇永兴村的民主选举中,46岁的施辉扬又一次获得了连任。2006年1月,施辉扬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一千就是9年。村民的信任来自施辉扬为永兴村带来的变化。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达7000元左右。永兴村成立了大大小小28家企业,水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08,(11):35-35
三角城村辖6个村民小组,275户1109人,耕地面积5736亩。多年来,村党支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抓党建,求发展,促和谐,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村上人均纯收入达536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全省"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思南县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围绕扩源增收做足文章,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打通同步小康"主路径",培育出一大批村强民富的美丽乡村。"三三四"分配,村社一体实现抱团发展。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党支部将深化农村改革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相结合,探索出集体与村民共同入股开办村企的"村企村社一体化"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群众创收与集体增收"双赢"。  相似文献   

11.
双辽市郑家屯街工农村曾是“市领导不放心、街道领导操心、村干部不顺心、老百姓不安心”的乱村。然而在短短的两年间,街道党工委靠选准一个带头人、建强一个村党支部,使党支部在为村民办实事的工作中,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实现了由“乱”到“治”,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23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近一千万元,成为全市的富裕村。  相似文献   

12.
"如今,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村班子凝聚力增强了。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油橄榄,按照2009年的收成估算,收入30多万,人均在4000元以上。"陇南市武都区石门乡草坝子村党支部书记、村油橄榄协会会长李栓信高兴地说。近年来,草坝子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创建"支部+协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逐步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草坝子村共有群众286户,是石门乡第一大村。以前村上群众主要种植  相似文献   

13.
金鸿 《支部生活》2009,(8):36-36
武定县高桥镇唐家村委会上狮子口村民小组,是一个大山深处只有50户人家227人的苗家小寨。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上狮子口村民小组大搞农业开发、创办综合服务型实体,并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村企结合、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集体经济资产从1995年的1300元发展到2008年的1.5亿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不到200元增加到2008年的7000元。深山苗寨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王兰忠1989年进入村"两委"班子,先后担任村委会副主任、村主任,自2000开始,任蟠桃村记。几年来,他团结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闯市场、谋发展、介文明、建新村,艰苦创业,把蟠桃村由一个村民生活水平低下,集体经济薄弱的贫穷村、落后村,变成了村民生活殷实富裕,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富裕村、先进村。全村人均收入达5000元。几年来,投资346万元,新建了村小学,安装了有线电视,硬化、绿化、美化了村内街道,建成了占地200平  相似文献   

15.
敦煌市闸坝梁村是典型的边远大村之一.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有539户,1788人,耕地面积6330亩.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63名党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01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6.6万元.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船营区沙河子乡晓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像燕子垒窝一样先后创建了11个村办企业,开垦了300多公顷果园,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人均年收入2400元。 王荣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呕心沥血,同时,对每一个在致富路上遇到困难的村民也关怀备至,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前两年,二社农民翟万财打算办  相似文献   

17.
正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党支部坚持用党建塑魂聚力,以"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把一个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打造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的示范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的致富道路。"实"字引领,党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岔路村在党支部建设中坚持求实发展,抓实党建工作,在党员群众心中抓出了务实的形象,也抓出了力量。2016年利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契机,争取资金建成960平方米功能齐全、整洁大气的新村级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8.
正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加强村社一体工作,成立了化屋村黔香连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具体管理运作,利益联结农户,实现"村社一体"。目前,合作社为村级积累集体经济近30000元,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达9.6万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水富县大力发展"合作股份",选择了1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庙湾党支部集体经济是该县第一家片区党支部集体经济,由水富县委组织部牵头,积极探索"组工干部+公司+基地+支部+党员农户"的"合作股份"模式,发展喜人。图为参与"合作股份"的庙湾党支部党员农户喜领红利。  相似文献   

20.
正凌源市采取"党建统领、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为主要路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3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86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194个。坚持党建统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14年以前,全市有157个村属于无资源、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有230个负债村。针对这一现状,凌源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