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奋斗》2017,(2)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自1988年在三江平原掘起第一铲泥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28年辉煌历程,一直保持"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总额、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三个全国第一。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短板,特别是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实施两大平原改革试验以来,以涉农资金整合为重要任务,使农业综合开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7,(1)
<正>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牵动,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为抓手,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牢龙江发展基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年的奋斗和努力,使我省在全国牢固确立了第一粮食大省的重要地位,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启动实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得益于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综合开发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综合"为突出优势,保持蓬勃发展活力,走过了辉煌历程。"综合"不仅是措施,更是职能和优势,也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我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通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综合投入做文章,不仅集中投入农发资金,而且引带各方面增加投入,构筑多元投入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在整合资金、做大农发投入"蛋糕"上突破。  相似文献   

4.
正最是一年春好处。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省农业在马年春天必将有所作为。我们要紧紧抓住"两大平原"现代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下简称"两大平原"规划)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和最大政策红利,利用先试先行的优势,发挥好我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大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上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之一。从“六五”期间成为我国第一批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省份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省就以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6.
王炳春 《奋斗》2012,(2):52-53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对巩固完善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成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按照建设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总体规划和千亿斤粮食产能的总体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14)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可是粮食多了,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这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现实问题。为寻求破题之策,2014年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抓住"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总要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潜力,集中资金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为强力打造我省粮食核心产区,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连续三年重点投入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两年来,这24个县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增添了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卢淑雯 《奋斗》2013,(8):46-47
正我省是全国第一的优质商品粮基地。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5761.5万吨,商品粮4761.5万吨商品率高达82.3%。但是作为我省"原字号"产业的重要支撑,我省商品粮仍以原粮为主,精深加工率不足40%。粮食加工产业滞后,高附加值被转移到省外、国外,已成为制约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因素。如何发挥我省的粮食资源优势,顺应食品消费市场"安全、健康、休闲、时尚"的需求特点,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越嘉宾 《奋斗》2009,(5):11-13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地处黑龙江省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定位为着力打造的八大经济区之一:“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建设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的重点之一就是以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为平台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计划,挖掘两大平原的粮食增产潜能,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4,(3):1-1
最是一年春好处。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省农业在马年春天必将有所作为.我们要紧紧抓住“两大平原”现代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下简称“两大平原”规划)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和最大政策红利.利用先试先行的优势,发挥好我省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相似文献   

12.
(一)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我省是人多耕地少的省份,1994年八千只有0.78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6亩。有限的耕地既要解决吃饭问题,又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要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解决矛盾的出路,只有通过农业资源的深广度综合开发。目前我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潜力很大,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70%左右,改造后可年增产粮食35亿公斤;3O00多万亩油茶林中大部分亩产才2.5公斤左右,改造后单产可成倍增长;还有100万亩低产桔园,近100万亩的低产茶园,深度开发,增产潜力巨大。广…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7,(14)
正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产能,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战略举措,也是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和根本任务。2013年实施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后,我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要一环,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快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十二五"时期,我省便重点提出要坚持走具有龙江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富民兴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以为,必须注重省情,即从一个多民族的农业省份出发,以"三农"工作为重中之重,重视发展民族经济,推进西部开发。贵州是一个农业省份,农业人口众多。许多人尚处在相对封闭的山区里,"靠手工劳动"搞饭吃。这是我省的一个基本情况。同时,民族成分复杂也是我省的一个基本情况。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省在少数民族聚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8,(3)
正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实施了"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2014至2017年,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引带撬动作用,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平台创新投入机制,不断壮大投入规模,持续放大投资效应。全省4年投入农发中央财政资金97.76亿元,财政资金投入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86.24亿元,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7,(14)
正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龙江大粮仓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迈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我省争当全国现代农业排头兵积累了经验,探索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7,(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壮美黑土地,孕育北大仓"。作为粮食产量、商品粮调出量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的黑龙江省,用全国十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全国八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上世纪80年代末,农业综合开发在黑龙江拔锚起航。这是一支财政支农的劲旅,农发人脚踏实地、步履铿锵,走过了28载光辉历程,开发成果遍  相似文献   

19.
张翘楚  雷景贵  杨秋艳 《奋斗》2009,(12):46-48
近年来我省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化解这些制约因素,对保障我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与干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进一步稳固国家粮食安全,稳步提高我省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王彤 《奋斗》2013,(8):48-49
正"原字号"在我省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做大我省经济增量的关键。粮食精深加工产业是我省"原字号"企业分布密集,潜力巨大的领域。目前,我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粮食精深加工的程度不高,制约着我省"原字号"经济的发展。笔者以北大荒丰缘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省粮食精深加工的优势与不足,为我省"原字号"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