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1年1月5日,由河南警察学院主办、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犯罪学俯察与大治安经略”学术研讨会在河南警察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犯罪学家与治安学专家齐聚一堂,其中有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张荆教授,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17-18日,"犯罪学中原论坛"挂牌仪式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安防控"研讨会在河南警察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发起人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与促进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即"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2日,吉林警察学院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八届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吉林警察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浙江警察学院等近30位国内犯罪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院长张兆端在致辞中说,犯罪学论坛举办多年来,组织和凝聚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大批有志于犯罪学研究的学者,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犯罪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和防治对策。在深化犯罪学领域研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犯罪学学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暨自治区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青少年犯罪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2012年8月20日至22日在新疆警察学院召开。中国犯罪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牧教授,新疆法学会会长、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肉孜·司马义,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犯罪  相似文献   

5.
犯罪信号是指部分特定犯罪行为和社会失序事件,象征社会失序和潜在犯罪活动,易引发公众的犯罪恐惧心理和社会失衡情况。生态犯罪学关注犯罪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将犯罪信号作为因变量提出实证犯罪控制手段,即通过外部情境设计和环境因素改变以达到犯罪控制的目的。论证犯罪信号的研究价值和犯罪学意义,使用数据和实例推导犯罪控制的演进过程,能够为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和犯罪控制实践提供切实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越轨(犯罪)行为匪夷所思,越来越多的越轨(犯罪)行为超出了人们的心理底线,从犯罪个体本身到犯罪手段再到犯罪原因等均非一个正常人所能理解。对此,已有学者提出,我们必须从公民教育的角度,多做基础工作,才能起到预防此类犯罪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公民素质与越轨行为"的关系,促进中国公民教育的开展,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联合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19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七届犯罪学高层论坛。作为《犯罪学》栏目的编辑有幸参会,聆听专家、学者就人文素质与越轨(犯罪)行为、权利义务观与越轨(犯罪)行为、公德意识与越轨(犯罪)行为、人格尊严与越轨(犯罪)行为的主题发言,受益匪浅。征得主办方华东政法大学邱格屏教授同意,按会议确立的犯罪学原理、公民素质与犯罪、青少年犯罪、犯罪类型研究等主题,整理出专家的主题发言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受自然科学及生物技术的启发,以犯罪人类学出现为标志,犯罪生物学登上了犯罪学舞台。犯罪生物学逐步渗入体型学、基因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及环境学等因素。多数犯罪学家主张将犯罪生物学派分为犯罪人类学派、基因犯罪学派、犯罪生物化学学派及犯罪生物社会学派等派别,其中每一派别之下又各自包含若干学派,为科学解释青少年犯罪提供了生物学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鹤发童颜、精神焕发的夏吉先老先生是《河南警察学院学报》多年来坚实的支持者和专家作者。从《河南警察学院学报》筹划开办"中国犯罪学口述史"专栏、征求夏先生指导意见开始,就引起了夏先生的关注,燃起了夏先生的热情。《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推出"中国犯罪学口述史"系列访谈后,夏先生认真阅读每一篇访谈文章,与学界的老朋友、老先生们回忆探讨中国犯罪学走过筚路蓝缕的几十年,给学界后辈讲述中国犯罪学走过的不平常之路,并向本刊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犯罪学研究中究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还是认识事物的现象事关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犯罪原因说"是自犯罪学建立以来犯罪学家们透过犯罪现象认识犯罪本质,进而制定犯罪对策的犯罪学说。被称为科学犯罪学或者新犯罪学的"犯罪现象存在论"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犯罪现象的本质、产生、存在形态、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问题的关键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并没有超出"犯罪原因说"的范畴,最终又回到了犯罪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要案会诊———第五届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70余人围绕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刑事案例,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力探索案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回应了现实社会对中国犯罪学的期待。本刊将连续登载论坛实录,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朝阳区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未婚妈妈"杀婴案进行了调研,在总结此类犯罪特点的基础上得出:行为人个体心理失常是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社会化的失败及消极的非社会实践是推动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现代性文化冲突是造成犯罪的根本原因。控制或打破犯罪形成的链条,是预防特殊群体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主办、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7日至10日在浙江绍兴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6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和实务部门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犯罪学基础理论、青少年犯罪以及企业犯罪治理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论文和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界研究视域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包括将青少年作为犯罪主体和客体的两类犯罪行为,并从法律和行为两个角度界定青少年犯罪行为,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和生理特征影响因素两方面探讨可能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及方式.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学者研究方法和成果的过程中,国内学者应做到客观了解其研究数据和案例,全面理解和科学借鉴其研究方法和成果,最后勇于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和思路,最终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犯罪控制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有机协调的若干犯罪控制因素所构成的具有控制犯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有机联系的体系。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对犯罪行为主体进行客观分类,犯罪控制可分为积极的犯罪控制和消极的犯罪控制。前者明确指出哪些社会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倡导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守,哪些社会行为背离社会规范,需要加以约束,以及社会应该怎样积极主动地引导、教育并控制人们避免背离正常的社会行为的轨道;后者则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谴责、批评、制裁或处理。从对犯罪行为主体的积极控制看,又可分为犯罪的外在控制和犯罪的内在控制。内在犯罪控制是通过将社会规范内化作用于人们自觉的行为;犯罪的外在控制是通过外部的强制力量将社会规范作用于人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它包含了对社会制裁的运用。从对犯罪行为主体消极控制的角度看,也可以作如下划分:对犯罪行为和违纪行为的制裁;对违反道德行为的社会谴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西部大开发与犯罪预防"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8月13日至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承办.自治区党委、政府、人大、自治区公安厅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自治区人大副主任李逢滋、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柳耀华、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局长杜建锡、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犯罪对策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征教授、校长哈斯木·马木提、副校长、副教授孙贵芬、李娟以及自治区监狱局、劳改局等领导分别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努尔白克力、柳耀华副厅长做了重要讲话.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雷洁琼和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康树华分别发来贺电、贺词.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公安大学等十五所大学和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犯罪学界、法学界知名专家、教授、中青年法学研究骨干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2015年5月2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会中会",大陆与台湾顶级犯罪学者汇集对话研讨会,观点交锋、碰撞思想火花,让学界耳目一新。对话研讨会的主题是:"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从胡斌案到李启铭案再到药家鑫案、南京宝马案,富二代以及富二代犯罪的字眼渐渐映入大众视野。由此整个社会开始对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富一代阶层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从规模上看,更为庞大的穷二代犯罪更为显眼。争论不断的富二代和穷二代犯罪能不能成为一个犯罪类型或命题,其内涵和界定如何作出,会不会产生标签效应,激化仇富的社会心态,扩大阶层间矛盾?争论背后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犯罪学的框架,也更加证明了犯罪学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犯罪学应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学科任务决定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但是,当前我国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缺失,即注重对"初级犯罪现象"的研究,忽视了对作为犯罪对策效果的"次级犯罪现象"的研究,从而导致犯罪学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存在缺陷。要完善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构建犯罪(刑事)学科一体化;在实践中加强对犯罪对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犯罪心理学是以犯罪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性学科,它不仅受到心理学和犯罪学基本观点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有关犯罪的规范--刑法学的影响.不同的刑法观和犯罪观使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对象、学科性质、方法论及原因理论因学者、学科而异,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一定的脱节.通过对刑法观、犯罪观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影响进行梳理,使我们厘清了学科之间概念冲突、理念差距、措施疏漏和结果矛盾的根源,对此不少学者提出了"刑事一体化"的构想,整合刑法的本体学科与经验学科,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系统的刑事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