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中部结团跨越战略。所谓结团,就是鄂、豫、湘、皖、赣5省要结成经济联合体;所谓跨越,就是中部经济联合体要绕开东部,直接与国际经济接轨,形成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团跨越战略改变了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二传手”的角色定位,是对传统梯度发展战略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2.
关于突破贫穷文化心态禁锢的思考孙兴凯“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观念落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贫穷文化的禁锢有直接的关系,经济贫困决定了文化落后,而文化心态的落后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的贫困。因此,贫困地区要加速发展,振兴经济,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争取“四个改变”谋取“四个发展”温毓吉什么是改革,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改革就是改变。民政工作的改革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努力争取“四个改变”,谋取“四个发展”。一、改革传统观念,直面市场谋发展。民政系统要勇于面对市场,努力掌握、适应并学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改变传统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新观念,增强竞争能力,在市场中搏风击浪,谋取发展。二、改变思维方式,立足自身求发展。民政系统要改变思维方式,打破旧习惯势力束缚的思维框架,冲破僵化的思维定式,突破等、靠、要的思维怪圈,尽快形成穷则思变、奋勇争先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金乐 《湖湘论坛》2008,21(6):106-108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需要创新,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思想教育观念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努力探索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点,以教育观念的萌动和新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贫穷,有时候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如果让贫穷扼杀了青年学子们改变生活的机会和信心,那是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费英秋 《前沿》2003,2(10):49-5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阐述了邓小平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和三大理论突破,论证了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可以说,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思想解放的30年,就是不断冲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束缚的30年。思想解放是中国改革开放四条基本经验的首位,因此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某些束缚、突破中华传统文化的某些束缚、破除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某些思想观念的束缚。推进思想解放虽然需要各种条件,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实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省的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要想更上一层楼,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和发展,当前最关键的就是要努力开拓创新,不断地挖掘新的动力源,形成新的发展极。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2,(1):30-30
1、切实提高认识,优化发展软环境。切实提高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认识,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抓民营经济就是抓转型、抓跨越,就是抓就业、抓增收,就是抓民生、抓和谐,形成广泛共识,突破各种束缚,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为什么要革命?最根本原因就是谋求在经济上的翻身解放,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进而改善自己的政治地位。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以说,革命成功后的无产阶级决不愿意也决不能永远只是无产者。  相似文献   

11.
袁晓林 《创造》2003,(7):11-12
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发展”这个词汇始终浮现在脑际,萦绕在心头。我认为,十六大报告的全部内容可以理解为都是围绕着“发展”展开的,十六大报告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目标、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新要求都具有“发展”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就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就是主线,就是经验,就是纲领,更是主题——新世纪新阶段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的迫切问题、根本问题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也在于发展。关于发展,邓小平同志论述得最多,也十分精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个让百姓永远崇敬的名字;邓小平理论,一种被亿万群众实践着的理论。“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亿万百姓的眼里,邓小平理论就是一句句朴素而又生动、直白而又深刻的话语。正是这一彪炳当代,泽被后世的精神宝藏,如春雨润物,被无数人传诵,被亿万中国人忠实地实践,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在百姓眼里,邓小平理论是“群众”的理论,它的产生与亿万群众的亲身实践息息相…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民族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民族工作也就好做了。如何才能加快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呢?要发展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山区民族地区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这个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办法、措施,都可以用;一切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策、措施都应加以探索和试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区少数民族群众…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了,民族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民族工作也就好做了。如何才能加快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呢?要发展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山区民族地区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这个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办法、措施,都可以用;一切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政策、措施都应加以探索和试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区少数民族群众…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经济上逐渐富有,但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的时间感受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时间贫穷"。多数人的时间贫穷感或对于"时间都去哪了"的感慨是源于生活时间被挤压。时间压力和"时间贫穷"会对个人身心带来消极影响,要消除"时间贫穷"就要保障社会成员的休息和休闲时间。  相似文献   

17.
贫穷,仍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当人们看到社会上许多人都富了起来的时候,这贫穷就显得更加尖锐。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机遇、起点不同,改变命运的方式以及人生也会有所不同。面对贫穷,我们何去何从?本刊推出这个策划,便是期望用三个活生生的事例,写照普通人在贫穷中的悲欢和奋斗。代雪梅三姐妹在物质的匮乏中相扶相携,发愤读书,改变了命运,也收获了真情。这让我们领悟,坚韧不拔是走出穷困必须具备的人格力量。卖稀饭的下岗夫妻凭着勤劳实干和聪明才智,赚了一百万,这让人相信“天道酬勤”的古训,无疑对我们更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而胯子是一个心灵荒芜、不守规则、玩弄小聪明的人,我们看到,当这样的人遭遇贫穷,贫穷便成为罪恶的渊薮。在文明制度下,财富可能来自机遇、创新、变革、勤奋、智慧,一个人财富的多少也就基本代表了他把握机遇的能力和为工作付出的努力,基本反映了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理应对富人给予足够的敬重。萧伯纳说过:“贫穷是我们社会的最大罪恶,也是我们社会最可怕的罪行。而我们超越一切的首要责任,就是做到不贫穷。”遵守社会规则,凭借勤劳和智慧,坚持下去、打拼下去,一定能够告别贫穷、实现富裕。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的权利,而主张这种权利,实现这种追求,也是符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深邃而成熟的新发展观。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他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  相似文献   

19.
贫穷,仍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当人们看到社会上许多人都富了起来的时候,这贫穷就显得更加尖锐。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机遇、起点不同,改变命运的方式以及人生也会有所不同。面对贫穷,我们何去何从?本刊推出这个策划,便是期望用三个活生生的事例,写照普通人在贫穷中的悲欢和奋斗。代雪梅三姐妹在物质的匮乏中相扶相携,发愤读书,改变了命运,也收获了真情。这让我们领悟,坚韧不拔是走出穷困必须具备的人格力量。卖稀饭的下岗夫妻凭着勤劳实干和聪明才智,赚了一百万,这让人相信“天道酬勤”的古训,无疑对我们更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而胯子是一个心灵荒芜、不守规则、玩弄小聪明的人,我们看到,当这样的人遭遇贫穷,贫穷便成为罪恶的渊薮。在文明制度下,财富可能来自机遇、创新、变革、勤奋、智慧,一个人财富的多少也就基本代表了他把握机遇的能力和为工作付出的努力,基本反映了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理应对富人给予足够的敬重。萧伯纳说过:“贫穷是我们社会的最大罪恶,也是我们社会最可怕的罪行。而我们超越一切的首要责任,就是做到不贫穷。”遵守社会规则,凭借勤劳和智慧,坚持下去、打拼下去,一定能够告别贫穷、实现富裕。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的权利,而主张这种权利,实现这种追求,也是符合  相似文献   

20.
贫穷,仍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当人们看到社会上许多人都富了起来的时候,这贫穷就显得更加尖锐。然而一个人的能力、机遇、起点不同,改变命运的方式以及人生也会有所不同。面对贫穷,我们何去何从?本刊推出这个策划,便是期望用三个活生生的事例,写照普通人在贫穷中的悲欢和奋斗。代雪梅三姐妹在物质的匮乏中相扶相携,发愤读书,改变了命运,也收获了真情。这让我们领悟,坚韧不拔是走出穷困必须具备的人格力量。卖稀饭的下岗夫妻凭着勤劳实干和聪明才智,赚了一百万,这让人相信“天道酬勤”的古训,无疑对我们更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而胯子是一个心灵荒芜、不守规则、玩弄小聪明的人,我们看到,当这样的人遭遇贫穷,贫穷便成为罪恶的渊薮。在文明制度下,财富可能来自机遇、创新、变革、勤奋、智慧,一个人财富的多少也就基本代表了他把握机遇的能力和为工作付出的努力,基本反映了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理应对富人给予足够的敬重。萧伯纳说过:“贫穷是我们社会的最大罪恶,也是我们社会最可怕的罪行。而我们超越一切的首要责任,就是做到不贫穷。”遵守社会规则,凭借勤劳和智慧,坚持下去、打拼下去,一定能够告别贫穷、实现富裕。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的权利,而主张这种权利,实现这种追求,也是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