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方圆 《公民与法治》2011,(21):53-53
山东省鄄城县彭楼镇有群众反映说,自己在彭楼镇何庄完小上学的儿子突然被校长赶出了学校,而同时被赶出去的还有100多名学生。学校告诉孩子们.被从课堂上赶出去.是因为他们的家长没有缴纳建设学校的集资款。据学生反映,何庄完小校长和几个村干部发给每个学生一份通知,让他们拿着通知回家找父母要85元钱。并声称不给钱就不让上学。  相似文献   

2.
据悉,某县一位副局长以“廉洁”而出名。他会抽烟,但包工头敬上一支好烟他不接,捎上一点家乡的土特产他不要。有一次,他还把别人送他的一只“金华火腿”挂在单位传达室门口“示廉”一周。此效仿古人“悬鹅示廉”之举自然赢得一片赞扬声。然而时隔不久,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却查出此人是个利用职权索赂受贿近万元的“蛀虫”。平心而论,“悬鹅示廉”如果是真的,在当今仍不失为拒贿的一种好形式。但这位副局长悬腿是假,掩盖其更大的受贿是真。其用心不可谓狡猾也!这种人在当今毕竟是少数,但类似悬腿以表廉政,搞花架的事还是不少的。例如…  相似文献   

3.
潘若雷是河南省某县国土资源局的一名小车司机,2005年10月后给该局局长刘运生开起了专车。刘运生平时待潘若雷不薄,视其为心腹,许多贪赃枉法的事也不背着他,甚至将他做为自己大肆贪污受贿的便利工具。没想到潘若雷也不傻,为了避免日后“惹火烧身”,对刘运生的每一笔“赃款”都作了详细记录。终于有一天,刘运生被人举报,潘若雷手中的“明细账”成了他的“呈堂罪证”……  相似文献   

4.
金昕 《检察风云》2010,(1):43-45
年近不惑,身材发福,长着一副充满“财运”脸相的李先生,是上海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经过数年的全力打拼,他早已身价不菲。这不,眼下又有一笔不花吹灰之力,就可稳赚大钱的好生意落在了他的头上,使得他颇为“心花怒放”。可由于这笔生意需要调动的资金实在巨大,为了防止上当受骗。他不放心让手下的员工操办,决定自己亲自出马到银行跑一趟。  相似文献   

5.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09,(12):50-50
从苗汝英的事迹中,我们找到一组组看似矛盾的人生角色。 作为冀中公安局纪委副书记,苗汝英干的是“得罪人”的工作,但他“得罪”的人不但不恨他,有的还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监督要得罪人,查案更要得罪人,但苗汝英用他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纪检监察工作不是整人,而是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后,我到灾区去培训警察。有一次吃饭时,一位个子不高、黑胖胖的人和我同桌。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我问他贵姓,他说姓叶,是某某中学的校长。我一听立刻站起来说:“给你敬个札啊!你是名人哪!”这个人就是被评为“中国最牛校长”的叶志平。我为什么要站起来给他敬个礼?因为在地震过程中,他的桑枣中学,  相似文献   

7.
崔书芳 《政府法制》2013,(17):28-28
有人说陈云不讲究“吃”,其实不然,陈云是很讲究“吃”的。 陈云讲究吃十分得体。早些年在商务印书馆,职工们就发现陈云吃饭很有规律,每餐定量,不多不少。问他时,他就说:“吃饭是应该有节制的啊。”陈云有一张很容易背得下来的食谱,  相似文献   

8.
董颖  连丽娟 《政府法制》2008,(15):48-49
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陈朝选不这样想。为了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他跑起了“单帮”:从策划到实施,他是唯一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闲人莫近”的标牌下,一场侵吞千万国资的阴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9.
他曾是中国最早的打工仔,近几年因替伤残打工者打索赔官司而名震遐迩。1996年至今,他代理了600多起工伤赔偿案。为数百名伤残打工者讨回了公道。有人说他是“刁民”,是“不安定因素”;有人称他“侠肝义胆”,是“打工者的保护神”。他就是人称“中国第一打工律师”的周立太。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歙县人大代表包秀群受邀观摩县法院的法庭庭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一但近日受邀旁听该院王村人民法庭“午间便民法庭”的开庭,感受不一样。他风趣地说:“这回我打了一次无准备之战,是饿着肚皮听完庭审的。不过,等到当事人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我反倒不饿了”他介绍,王  相似文献   

11.
张蓬云 《政府法制》2013,(29):29-29
戴笠刚在蒋介石身边做事的时候,被老蒋看不起。既不派他事做,也不称他全名,只是叫他“乡下来的,去买包香烟”,“乡下来的,去把茶倒满”。如果一般人碰上这种待遇,早就受不了啦,但戴笠是怎么做的呢?他非但不争,还引以为荣。对别人说:“蒋校长(那时蒋是黄埔军校校长)这样叫我,是种亲热。叫我雨农的话,反倒见外了.”  相似文献   

12.
河西 《政府法制》2012,(18):38-38
“流寇”,就是声东击西,这是易中天给自己的定位,在他看来,做研究没有一定之规,非要给自己画地为牢,是大不幸。他称自己是数十年如一日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直到弄得现在“面目不清,身份不明”,杂而不家。  相似文献   

13.
启程 《检察风云》2011,(24):72-73
最近各大媒体纷纷关注了一位言语张狂的父亲,号称“中国狼爸”。他的家教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孩子12岁之前,只要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  相似文献   

14.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2,(35):29-29
圣人也是人,遇到生气的事,讨厌的人也会破口大骂。孔圣人骂人的话语,就被《论语》忠实地记载了下来。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小人”,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等。孔子最有名的骂人话,是在一次骂学生时脱口而出的,那便是“朽木、粪土之墙”。一天,孔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用功学习,于是大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至认为宰予都已经废物到了不值得他老人家责骂的程度。宰予是孔子高足,孔子骂他,实际上是对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15.
“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定帮忙。”是时下官场上一种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在这个潜规则下。收了钱一定办妥事;办不妥事则退钱。是托人方和帮忙方达成的默契。然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杨多铭.却倒在这个潜规则下,他严守这个潜规则。被认为是“很够朋友”。而对方却认为他收了钱不办事,恼怒地不断对他进行举报.真可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最后导致这位正厅级的大法官落马。  相似文献   

16.
郝吉林 《政府法制》2014,(24):25-25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他批评当时党和国家组织机构臃肿,“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不改革得不到人民赞同”。  相似文献   

17.
历经十多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小步快跑到跨越式发展,潘成和他的西安亚特高压电器配套有限公司、西安亚特段压有限责任公司,为西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税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潘成和他的公司。为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又能牢牢的领占市场,发展逐步壮大,他凭的是什么?他凭的是“诚实守信、一诺千斤”,他凭的是“忠厚善良、质量就是生命”,他凭的是“严格管理、科学发展’,潘成常说“宁可少挣钱,总不干危害国家,危害人们的亏心事”。  相似文献   

18.
伍清 《江淮法治》2009,(18):40-41
月夜美酒,佳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总会多事。一名已婚男子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打起“亲戚加朋友”之妻的主意,正对她“亲热”时,不料朋友恰好回了家,场面极为难堪。第二天,其妻在杂物房发现他上吊身亡,还留下一份遗书。然而事态并未因为他的死而一了百了。人是怎么死的?他是否受到逼迫?谁该为他的死亡负责?两个家庭争执不清,并互相指责,“亲家”从此成“冤家”。  相似文献   

19.
年过半百的刘保才被人冠以“抠门儿”的绰号,实在有点儿冤。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是同志们对他工作的肯定,欣然受之。原先刘保才并不抠,只是在老河口市薛集镇作了十几年的财委助理,也就是镇机关的“大会计”,才逐渐养成了这“抠”的习惯。刘保才的“抠门儿”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知名度,是因为有点异乎寻常的举动。按说,领导签批过单据,会计没什么好拒绝的,而刘保才却有点“不识时务”,凡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他都给挡了驾。有一次,机关一位同志拿着领导已经签字准予报销的票据来他这里报销,可刘助理发现该票据不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硬是…  相似文献   

20.
肖健 《政府法制》2010,(24):28-28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他酷爱读书、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读书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