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建设马克思主义廉洁型执政党,是党的性质、宗旨及其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廉洁型执政党始终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核心价值追求,具有性质先进、纪律严明、密切联系群众、对腐败零容忍、领袖率先垂范、实行党内民主等基本特征。建设马克思主义廉洁型执政党,有助于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先进,有助于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有助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修宏方  高晓华 《学理论》2008,(22):10-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的认同是执政党获得合法性最持久基础。因此,各国执政党都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共同规律,然而由于每个执政党意识形态所处的国际地位、国内环境以及历史影响、革命传统、自身因素的不同,因而它们建设又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和执政合法性中的其他建设等几个方面来增加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全燕黎  石碧球 《理论探讨》2007,3(4):129-132
执政党权威不等于执政党权力,也不等于执政党专制,它是与自由、民主共生共长的,其本身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着眼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我们应该努力通过深化"执政为民"意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完善"长效执政"机制来不断提升执政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执政为民理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关键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对人民负责制度,落实为民理念;建立党和政府的诚信制度,落实信民理念;构建利益共享机制,落实富民理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真正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五种能力”来进行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相似文献   

7.
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理论探讨》2007,1(2):110-113
民意是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实现政党目标的最深厚的政治资源,具有强大民意基础的执政党必然拥有强大的执政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但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实践中切实解决好密切党群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 立执政为民对跳出历史周期率、掌握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等起核心作用的现实理念,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中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相似文献   

9.
执政安全问题是关乎执政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脱离群众危险是党执政的最大风险。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处于深度调整时期,影响并激化矛盾和冲突的因素增多,我国社会进入了危机高发期。执政党防止和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坚持不断改善民生、充分发展民主、强化社会整合功能、健全党群工作机制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以此筑牢执政基础,实现长久执政。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在世界政治格局剧烈振荡变幻的复杂环境中,发展历程虽然曲折,但几十年高速发展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有独具的政治优势。这些政治优势主要表现为:始终以科学理论指导执政,不断认识和追求真理,主动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执政党与执政权紧密结合,从中央到地方全部执政,实现了执政党的完整执政;培育了优质执政资源,实现了执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建构了独特的执政监督体系,保持了执政为民的本质;创建了协商民主和"一国两治"等政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之中,最本质的要求是执政为民。如何贯彻这一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强调:“关键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明确了执政为民的关键在为民。因为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维护和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和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1,(6):46-47
中国共产党成立年90的五大特征尹维祖在5月18日《陕西日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有五大特征。第一大特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福祉。党的以人为本和"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执政理念和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党和国家及全社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第二大特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张浩 《党政论坛》2012,(7):10-11,1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相比较,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纯洁性.只有保持纯洁性,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把握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根本目的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为民 ,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是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在执掌国家政权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是实现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5.
周耀宏 《党政论坛》2012,(10):13-15,1
周耀宏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一文指出,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始终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和运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治国理政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汲取其他国家执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经验教训而取得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认真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刘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本质定位,从根本上回答了党的执政本质、执政资格、执政功能和为谁执政等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丰富、发展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目的,也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基本经验和长期执政必须遵循的一条定律。执政为民的根本要义是坚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党的最高利益相一致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党的命运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60多年执政实践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治等方面开辟了执政规律探索的中国路径,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实践。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提高执政党领导意识形态的能力,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执政党引领和控制意识形态的能力,增强引导效能;研究和遵循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和实现意识形态现代化;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宣传舆论的领导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己私利、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政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执政党的执政成本的运作,就应全面体现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