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宗教工作的战略全局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实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后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针对学界关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部分观点,有必要从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列宁关于宗教产生的根源、"鸦片论"、宗教信仰自由、唯物主义辩证法处理宗教以及对"造神论"的批判等入手,客观认识列宁的社会主义宗教观。列宁社会主义宗教本质并不排斥宗教,而是随俄国特定社会环境对立和缓和交织发展,具有特定的时间性和局限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思想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问题的三句话 ,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对待宗教的问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重大发展。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认真思考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问题的一般性分析和特殊性认识 ,是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对宗教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至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宗教观,也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产生是宗教观史上的一场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消亡、功能以及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态度原则等不同视阕对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了精辟论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研究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命题的最好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如果简要加以概括,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时期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科学命题。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立足消灭宗教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我国宗教问题的认真研究,1993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命题,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对宗教工作提出的重大课题和根本任务,而且是…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宗教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涵义,科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宗教观,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丰富和发展。积极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吸引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提出的创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是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理解“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在民族教育中,要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学习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仅是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的任务,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任务。“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一个重要观点,对其能否正确理解,是关系到如何对待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关系到能否团结广大的信教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宗教教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土化、民族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宗教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宗教观,并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得以丰富和发展;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