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的专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于1986年出版后,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一版再版,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我国也出了译本,且几次再版。该书中提到延安时代的“红色历史学家徐梦秋”,说他参加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时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有过不少交往。但是,读者对徐梦秋的生平却知之甚少。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徐梦秋于1976年5月病死于南京的监狱,但他的政治生命却在很久以前就可悲地结束了。徐梦秋,安徽寿县人,1896年生,自小聪颖,记忆力特别好,用乡里私塾先生的话说,他生…  相似文献   

2.
散木 《党史博览》2007,(4):53-55
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四处提到徐梦秋,并称其为"红军第一位历史学家" 之所以想起了徐梦秋,首先是有这么一本书被人们经常提起--《红军长征记》.这部在长征结束后由长征部分亲历者撰写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回忆录,徐梦秋是其中编辑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炳毅 《共产党人》2004,(22):50-51
徐梦秋,安徽寿县人,1896年生,自小聪颖,记忆力特别好,用乡里私塾先生的话说,他生来就是“做学问读书的料”。徐梦秋在中学时代就喜欢阅凑进步书籍、报刊,在安庆(当时的安徽省会)、芜湖参加过反帝爱国斗争和五四运动.他的思想受到科学民主精神的洗礼。1922年,徐梦秋怀着“济世救国”之志和弟弟徐梦周离开安徽家乡来到十里洋场  相似文献   

4.
看《长征》电视剧在北京一座普通的公寓里,老爸坐在客厅他的专座上正观看DVD《长征》。这几年,《长征》他已经看过几十遍了,其他是《延安颂》、《风雨同舟》,但最爱看的还是《长征》。反复看边看边指点,一见李德就生气,指着他道“坏家伙”“还在乱七八糟地指挥”;看见张国焘就叫“叛徒”,骂蒋介石是“坏  相似文献   

5.
正导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能考验一名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了。所以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了话:凡长征经历者中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长征是每一个经历过长征的人的心结,对它的记忆,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新中国成立后,有许多文字记录长征这一伟大的壮举,而最真实反映长征过程和红军战士情怀、成书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字,则非徐梦秋、丁玲、成仿吾1936年编辑的《红军长征记》莫属。  相似文献   

6.
王岚 《党史文苑》2009,(5):44-48
已故领袖毛泽东,对长征有过一段最为精妙的论述。他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相似文献   

7.
1936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8.
晓何 《世纪风采》2006,(12):4-9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他回延安,党内不少高级干部认为,“刘少奇同志将来的地位要提高”。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这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回到延安后不久的1943年3月,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06,(1):60-61
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缸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以延安为革命大本营.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开辟了一个新世界,孕育出新中国的雏型。延安以其“模范的抗战堡垒”的独特魅力,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为大后方青年所向往。同时,延安也因其不同于大后方的新姿,为世界瞩目,成为外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地区,斯诺、史沫特莱、贝特兰、斯特朗、爱泼斯坦、斯坦因、福尔曼……,先后踏上这块贫瘠的土地。在对延安进行实地采访后,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到中国不到延安看不到新中国。”叩开延安的大门,斯诺采访到他“一生中在亚洲所…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开始接触英语。长征胜利后,在延安的窑洞里,他跟着来访的美国记者学英语、学唱外国民歌,甚至学跳西方的交谊舞。就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也没有忘记学习英语,常常拿着一本《学英语》手册看。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会见了美国女记者  相似文献   

12.
唐丽 《共产党人》2005,(16):12-13
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13.
光耀史册的友谊──王稼祥与毛泽东(续上期)朱仲丽延安时期情深谊长长征抵达陕北后,王稼祥继续带着伤病繁忙工作。有一天,他正看着书,突然就晕倒了。中央知道后马上组织医疗小组为他治疗。毛泽东、周恩来等几次来喜望他,千方百计地为他寻找营养品,以增强他的体质。...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一本尘封了近70年的长征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红军长征记》公之于众,立即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书中有篇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更是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许多人希望了解:何涤宙何许人也?他在长征中哪些作为?这个人后来怎么突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5.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16.
叶心瑜 《世纪桥》2005,(11):31-31
毛泽东慷慨赋诗颂长征 毛泽东于1935年刚到陕北不久,就 对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的阐 述。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 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 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 长征吗?”  相似文献   

17.
林思安 《党史天地》2006,(10):16-20
懋功仰慕毛泽东1935年6月12日,26岁的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政委李先念,率领88师在夹金山下与红一方面军最先会师,他令电台人员将喜讯立即报告总部。6月18日,毛泽东在懋功的一座法式建筑天主教堂里,亲切地接见了李先念,俩人谈话一直到深夜。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曾概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相似文献   

18.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一部)从延安出发,途经7个省,历时688天,于1946年9月27日回到延安,行程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相似文献   

19.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20.
“陆房突围”埋下伏笔 1933年11月.陈光调任红二师师长。从血战湘江到突破天险腊子口,陈光率领红二师做先锋.一路披荆斩棘,抢关夺隘。1944年5月,陈光在延安学习时.党小组在“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中特别提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时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